畫筆下的公會堂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新竹公會堂的建立,將「集會」帶入當時人民想像,在這裡,辦過數不清的演講、會議、 宴會、展覽、拍賣會等活動,由眾多報導與老照片可以得知,公會堂在當時已是新竹重要的聚會場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新竹公會堂曾遭受美軍慘烈的襲擊,禮堂屋頂及牆面都受到嚴重波及,後側的附屬建物亦倒塌。幸運地挺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的新竹公會堂,戰後短暫地成為「新竹縣政府中山堂」,接著轉型為許多在地新竹人耳熟能詳的「新竹社會教育館」,隸屬於教育部管轄。2008 年,隨著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這裡成了「新竹生活美學館」, 走過百年,這棟建築一直是新竹重要的民眾集會及藝文展演場所,它不僅是座歷史悠久的公共建築,更是北臺灣重要的美術、音樂、社會教育搖籃。也因為新竹公會堂承載著重要的文化記憶,在 2011 年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造型華麗典雅的新竹公會堂,有紅磚立面、拱狀柱廊及豐富的壁飾,但因日治時期至今增改建多次,遮蔽了原貌特色, 在修繕工程中,也將盡力保留原有老件、 運用舊有工法復原建築立面,公會堂重現風華指日可待!在期待工程完工的同時,幸運地已有許多畫家為這棟建築留下它美麗的身影。讓我們一起從畫面裡找出蛛絲馬跡,感受公會堂漸漸轉變的過程吧!

raw-image


李澤藩|社教館古風貌| 1981

畫家在這幅作品中運用了濃厚的色彩,穩健的筆觸與細部的線條刻劃,把舊時的社教館風光再度展現,其經營之細心可從門口石獅與近樹的光影變化看出。看見左下角的兩隻石獅子了嗎?咦,牠們到哪兒去了呢?此對石獅子目前鎮守在新竹市議會前喔!這幅巨型寫實作品《社教館古風圖》,現存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此幅作品繪製於 1978 年腦血栓病癒後,該時期畫家體力已大不如昔,無法盡情外出寫生,開始以新竹名園、古厝、古蹟、書院、 教堂、寺廟、牌坊等此類消逝的景物為畫作題材,透過他細細回味及高超的技巧, 一一親切而細膩地重現於紙上。


raw-image

魏坤松|社教館| 1994

以鳥瞰的角度描繪新竹社教館四周以及廣場,依稀可見背後的建築物。發現了嗎?以前的招牌是由右書寫至左邊喔!

raw-image

趙小寶|社教館| 1995

此幅圖片可看出右側中後方有 「中正台」字樣,該區即為當今的中正台夜市。中正台夜市因內有「中正台」而得名。過去,中正台是個體育場,政府在此辦理點、教召、民防訓練、地方政府的朝會活動等,甚至還曾安排馬戲團在此表演,是許多在地新竹人充滿回憶的地方。


raw-image

楊銀釵|社教館| 1999

此階段的公會堂立面已無太大的轉變,廣場規劃為停車場,方便洽公的民眾停車。正門口的孔子像現已移除。

raw-image

胡達華|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2012

此幅畫繪製主題為文化部轄下的「新竹生活美學館」,除了招牌改變之外,你還能發現哪些異同點呢?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1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中山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是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演藝廳之一。中山堂於1928年落成,原名為台北公會堂,是日本政府在台灣舉辦各種活動和慶典的場所。 1945年台灣光復後,中山堂改名為中山堂,並成為台灣政府舉辦各種活動和典禮的場所。中山堂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建築,也是
Thumbnail
中山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是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演藝廳之一。中山堂於1928年落成,原名為台北公會堂,是日本政府在台灣舉辦各種活動和慶典的場所。 1945年台灣光復後,中山堂改名為中山堂,並成為台灣政府舉辦各種活動和典禮的場所。中山堂是台灣重要的歷史建築,也是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
Thumbnail
台北市定古蹟有非常多,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並存該建築;算是一個建築很特別、老建築下又歷經好幾個機關再利用。所在地在清朝是在台北城城北、建築特色就是紅磚水泥牆二樓建築。說此地是台北市日治時期建築物遺留代表之一,也是許多團體導覽小旅行必遊之地。 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
Thumbnail
台北市定古蹟有非常多,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並存該建築;算是一個建築很特別、老建築下又歷經好幾個機關再利用。所在地在清朝是在台北城城北、建築特色就是紅磚水泥牆二樓建築。說此地是台北市日治時期建築物遺留代表之一,也是許多團體導覽小旅行必遊之地。 中山藏藝所與中山茶書院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
Thumbnail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教堂,教堂存在為人們提供宗教信仰、撫慰心靈、生活交流、醫藥治病等多重功能。教堂旅遊更是來到許多歐美國家必遊之地。台灣科技重鎮新竹市北大教座堂是天主教新竹教區的重要活動中心,也是新竹當地著名建築地標。 新竹市北大教堂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北大路、中正路交叉口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教堂,教堂存在為人們提供宗教信仰、撫慰心靈、生活交流、醫藥治病等多重功能。教堂旅遊更是來到許多歐美國家必遊之地。台灣科技重鎮新竹市北大教座堂是天主教新竹教區的重要活動中心,也是新竹當地著名建築地標。 新竹市北大教堂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北大路、中正路交叉口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11月秋末,我們要帶你回到94年前——1927年11月27日,新竹記者黃旺成日記提到那天「忽晴、忽雨」;彷彿為夜晚將發生的「新竹騷擾事件」作序。
Thumbnail
11月秋末,我們要帶你回到94年前——1927年11月27日,新竹記者黃旺成日記提到那天「忽晴、忽雨」;彷彿為夜晚將發生的「新竹騷擾事件」作序。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