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40這年齡線之後,對於要彼此猜測、小心機以及各種試探的關係,就會漸漸地失去熱情,反而會越來越走向坦白老實的風格。這模式不只限於朋友家人或者感情對象,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話,我是對於所有類型的關係,都走向一種坦白老實的路線。
好像有比較輕鬆嗎?我這陣子一直如此的想著。
到了中年,大體上對自己是怎樣的人、有什麼樣此生無法擺脫的個性缺陷、絕對無法讓步的底線,可能都蠻清楚地知道了。
人是不是可以改變呢?我這陣子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得出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小小結論,「核心」是不太會改變的,但其他外層的包覆都可能隨著時間或環境而變化。「核心」如果以當紅的人類圖說法,可能就是「原廠設定」吧,但我想像的核心更為寬廣一些,可能還得包含價值觀。
除了那些之外,興趣或喜好、甚至是外貌與個性可能都能改變,「核心」就不太一樣了。唯一的差異,可能只是有沒有很犀利地看清楚自己的差異罷了。
比如說,曾經我不太喜歡別人到我家。即使是這樣,我在20歲之後依然跟幾任交往對象同居過,甚至連到歐洲唸書時,每隔半年就會換一批同住的室友等等。有些經驗是完全不願意回想,但也有那種相處起來會平靜舒服的關係,整體來說,很美好的經驗比例還是佔多數,不過,我除了這些同住的人以外,還是無法輕易地讓別人進到我家裡。可能是害怕著那個沒被我仔細設想包裝過的形象,會讓人反感吧,我,曾經以為那樣的感受是我的「核心」之一。
然而,最近卻有個非常奇妙的經驗。有個之前完全不太熟的朋友剛好來我家附近,我就很隨意地問著要不要來我家聊聊,但以往我可能不會這麼說,純粹就是那陣子剛好身體不太舒服,約外面對我來說可能更費力的情況。
那位朋友剛好有空檔,就真的繞過來我家。結果一到我家,他就不斷地展現出各種反應包的情境:發現我們有非常重疊的外出鞋選擇、發現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電影是同一部、發現我們喜歡一樣的書和漫畫、發現我們會聽很像的音樂等等。而在此之前,在他來我家之前,我們可是從來都沒意識過這點。
大概是因為太多巧合疊加後,我們像是吞了坦白老實藥,一直說著些平常不太會跟身邊朋友說的話題。雖然是朋友的關係,但卻讓我意識到,「咦?我居然讓不太熟的人來我家了嗎?」同時間,我也意識到,我幾乎沒有任何隱藏或迴避說漂亮話的過程,就是自然而然地把腦袋想到的話直接說了出來。
我當下是很震驚的,震驚到我居然會有對非至親好友們展現出這一面的可能,我居然能做到啊~畢竟,這是讓我心裡負擔最小又感覺最舒服的狀態。所以,是我變了嗎?還是我只是因為當下身體太不舒服而沒力氣顧及到這塊呢?
那瞬間,我突然發現我戴著好久的人格面具,被我扔在心裡的角落。
過了那天,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有種很奇妙的感覺。也許我對於核心的定義必須重新想過、又或者中年危機就是如此特別的階段:一方面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局限,一方面挑戰你固有的想法,甚至是曾經無可撼動的核心。
又或者,我就是該這樣子舒舒服服、不帶偽裝、不刻意討好他人的生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