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之條件值多少?

2023/06/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對「條件」這件事挺有感觸。
我個性裡那種對於完美主義的追求,相伴而來對自身價值與存在的經常性沒安全感,常常讓我覺得條件不夠,不值得_______。(以下空格可自動帶入各種情境與名詞)心裡某個角落,我知道那甚至是一種牽引強烈的藉口,讓過去的我,常常把自己偶然的不順遂或是失敗,直接劃分成:我就是不夠好/我就是廢/我就是不夠格等等。好像這樣是一種讓我可以從沒有成功的失落感,一大步往外跨地逃離出來。
在中年以前,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從認清自己有這樣的問題開始,到慢慢想出方法去嘗試面對或解決,一直到現在我還在處理這個議題。而這議題的漣漪效應,除了反映在我的專業工作上,老實說,我很清楚這也大大影響著我的親密關係。
我有過幾段比較長又穩定的感情,其中只有一段的結局相對比較順遂,而那一段,我從來沒在心裡有過:「他是這麼好的人,我值得被他愛著嗎?」一次也沒有。
現在看來,那可能就是順遂的原因,那段感情中,我始終保有著自己、也喜歡著和他在一起時的自己,好像從來沒有「條件」這個因素從中作梗,大概是因為這樣,我在那段感情裡也有足夠強大厚實的安全感,不會去懷疑我們之間有不相匹配之處,甚至我也不曾有過轉身成為「破壞者」的時刻過。
嗯,「破壞者」。我很常是自己親密關係中的「破壞者」,通常源自「條件」不相符的不安全感,而我所說的條件包含:現實、經濟、雙方真實工作及個性、當前人生階段等等方方面面。我敏感又害怕受傷的內在小孩,只要意識到有哪些條件可能會造成日後無法彌補的裂痕,我很常會化身為破壞者,在明明平靜無波的狀態下,硬是搞起破壞。
以前偶爾會跟我的諮商師聊起這個狀況,他總會悠悠地說類似這樣的話(原話我當時來不及記下,但大致是這個方向)「要跟一個人在一起,不需要這麼多條件啊,所謂的做自己,就只是能舒服地和他人,你也知道對方是舒服的,求同存異的待在一起。」我諮商師還說過一句我覺得很靠北卻又很真實的話:「你覺得自己不值得的時候,沒人可以也沒人該有這個義務去改變你的想法。」
那都是當下聽起來很簡單直白,對我來說卻很困難的話,我就是辦不到。我一定既是不夠__________,所以親密關係才會如此困難。隨時隨地,我總能想出十個以上我不符合且毫無邏輯道理的條件放進那框框,然後讓想好好愛我的人感到難受痛苦。
然而,「條件」這個框架不只在感情當中困住我,其實也發生在我的本業之上。在40歲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格或做得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有才華、不夠年輕等等,甚至會把那些海內外業界裡那些明亮的星星,拿來當成折磨自己的刑具。在這樣反覆折磨自己的過程中,我根本來不及看清自己獨有的「條件」,那些別人無可取代、我自己最特別的「條件」。
這好像是少數進入中年的好處,因為我開始向內回看自己、盤點自己的過去、認清自己已經擁有的等等,然後在某一瞬間,我忽然想到如果30歲或20歲的我,知道我現在一步步走向這裡,他們一定會嚇爛吧!我曾經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突破多少我自以為的條件限制,才走到現在這一步。即使這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個不太算成功或穩定生活的案例,但我知道,我其實已經很努力也夠好了。
在每個轉折點裡,其實我都努力過,也做出當下我能做的最好選擇。我好像是這樣慢慢開始和自己和解的。
所以面臨中年危機的現在,一方面得正視生理條件扎實的衰退,另一方面,我卻開始擺脫「條件」的框架束縛。為什麼我要自以爲做哪些事需要哪些條件呢?不一定吧,能套用在別人身上的條件也不會適合我啊!
嗯。這樣的思考邏輯,讓我終於可以對自己寬容一點。
我覺得很奇妙的事情是,如果是我朋友在「條件不符」的情況下想去嘗試某些事物,我能真心地替他們加油或出手幫忙,但我卻沒辦法這樣對自己呢?
所以,我想讓自己,在先被這些「條件」嚇到後退三步,甚至打消念頭前,先去試試看,試試看那些條件到底是真是假、是圓是扁?不小心成功或順利的話,就太棒了;倘若不小心遭遇挫折也沒關係,搞不好原因都不在那些我自以為的「條件」裡。
我想試著這樣去度過我中年後的生活,放過自己、把「條件」視為單純的提醒而非門檻,就這樣繼續往前試試看。搞不好,我能獲得重新定義那些「條件」的機會,讓那些「條件」反過來配合我又給我力量。
赤黑子不腹黑
赤黑子不腹黑
超過40以後,我每天都在心裡做好今天會翹毛的準備,可是宇宙或者上帝,沒這麼輕易要放過我。所以我必須好好記錄下只屬於我的日常掙扎,拋開背好好又破爛穿孔的偶包、放下取悅別人的心態,對自己誠實。如果發現我是誰,也不要來問我,就靜靜看我笑話(?)。老實說我希望沒人看,但最好那些該死的傢伙都看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