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需要做水中運動?水中運動的六大目標族群!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民眾好讀】2023.06.26


(本篇文章僅討論常見情況,疾病症狀因人而異,執行運動前請與您的醫師、治療師、或水療老師確認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合適)

前幾週的文章更新之後,有人問說

「所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應該要做水中運動?」

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本週就直球對決 — —到底是誰可以做水中運動?

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

只要您有興趣,歡迎直接向專業的水療老師、物理治療師們諮詢。

對一般健康人來說,要解決身體動作問題選擇很多,不一定非得水中運動不可,因此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與便利性,決定是否選擇水中運動。

不過,對某部分的人來說,水中運動可能會比陸地運動有更多好處,我們在這裡推薦「適合水中運動的六大目標族群」,如果您有這些問題,可以考慮選擇水中運動喔!

1. 嚴重疼痛

(這邊主要討論的是肌肉骨骼性的疼痛,內科或惡性腫瘤相關的複雜疼痛併發症應諮詢您的醫師。)

如果您的疼痛聽起來像是下面這種狀況:

「醫生說我腰椎滑脫要復健,但我不只腰痛,屁股也痛腳也痛,知道要做運動但痛到不想動。」
「我痛到幾乎沒辦踩地,全身都在痛。」

那您可以考慮水中運動!

如果疼痛擴散範圍很大,導致在陸地上不容易做運動,水裡是一個可以減低疼痛、放鬆肌肉、幫助增加動作的地方。在陸地上不容易做到的,水裡輕鬆很多!

案例舉例:纖維肌痛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

2. 神經性疾病

最常見的像是中風、帕金森氏症,神經性疾病通常會讓身體不穩定、平衡較差,跌倒風險很高,雖然在陸地上也有很多訓練方式,但需要比較多保護措施,動起來不自在,也比較不像生活中真實會遇到的狀況,這類個案在銜接日常獨立性訓練時,偶爾會遇到無法提升難度的瓶頸。

在水中透過浮力的幫助,幾乎可以移除大部分的支撐輔具,既能安全的挑戰自己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從水流中獲得大量的動作感覺回饋突破瓶頸找回身體主控權,許多研究結果也發現水中訓練平衡的效果顯著。

案例舉例:中風、帕金森、多發性硬化症、阿茲海默症

raw-image

3. 高齡

隨著年紀變大,身體的毛病也比較多,例如關節退化、多處疼痛、肌耐力變差、骨質疏鬆等問題,大大小小的毛病,經常讓長者的活動量下降,但不動又會讓身體退化更快,這樣的難題可以透過水中運動一次解決!

水中運動對關節很溫和,也不容易跌倒,配合專業水療老師或治療師的運動訓練計畫,讓長者也能保持良好無痛的運動習慣

案例舉例:骨質疏鬆、衰弱 (frailty)、整體退化 (deconditioning)

4. 骨科手術術後

現在的醫學非常進步,很多受傷都可以依賴手術修補,骨折、韌帶或肌腱斷裂已經算簡單的手術,甚至髖關節、膝關節有問題也能置換。但手術後通常會有幾個問題:

1. 雖然裡面的受傷部位修好了,開刀進去的傷口周遭還是很腫、很痛

2. 手術初期可能有一些限制,例如腳不能全力踩地、角度不能超過幾度等

3. 理論上手術修好了,應該要沒問題才對,怎麼好像突然不會使用、「腳不是我的腳」

這些都是術後常見的問題,明明關節韌帶都換新了,怎麼反而不會用?這是因為雖然外觀傷口縫起來了,但手術的過程中其實周邊肌肉還是有被破壞,因此術後除了重新訓練原本手術處理的地方,還要重新訓練周邊肌肉的協調性,而且越早開始訓練,復原的狀況越好

只要傷口無虞(搭配防水敷料),水中可以符合手術後「不能承重」的限制,同時有止痛、消腫效果,再搭配運動訓練,把握黃金恢復期訓練

案例舉例:膝蓋韌帶斷裂、骨折、關節置換、腰椎融合

raw-image

5. 懷孕

懷孕是美好又辛苦的一段時期,身體會承受暫時性的巨大改變,但孕期不是疾病,疾病有明確的治療目標和預後,孕期則不會因為「治療成效」提前或延後「痊癒」的時間,孕期間更重要的是讓媽媽們如何與身體共處在舒適的平衡狀態,度過這不多也不少的十個月。

由於賀爾蒙與體態在短時間內產生的巨大變化,有可能會超過身體原本設定的承受機制,因此很多媽媽們會有各式各樣的腰痠背痛、末端腫脹、睡眠品質不佳等問題,這時水中能夠提供相當舒緩的環境,利用浮力與水溫幫助媽媽們支撐身體重量、舒緩疼痛、消除水腫,也讓媽媽們能夠暫時忘記陸地上的重力,在水中放心的活動筋骨。

案例舉例:孕期下背痛、雙腿腫脹、肌肉骨骼問題影響睡眠

6. 體重過重 / 肥胖

(減重需要同時搭配飲食控制以及身體賀爾蒙調控,這裡單純討論對體重過重的人較無傷害的運動,非針對減重效果)

肥胖經常讓人陷入一個無奈惡性循環,明明需要運動,但體重讓運動變得很困難,不動的話肌力下降又更不容易支撐體重,這個時候的運動良伴就是水中運動!

體重越重,浮力支撐的越多沒有超載的問題,不必擔心走路或跑步會不會傷害關節,可以在水中重拾輕盈的感覺,安心追趕跑跳碰!

案例舉例:因過重造成的關節退化、心肺耐力下降、肌肉骨骼系統疼痛


簡單來說,水中運動很適合幫助疼痛範圍很大、問題主要在軀幹與下肢這些會影響走路的區域,或是全身協調不佳,在陸地上訓練風險很高的對象。如果您有以上的困擾,但以前不知道有水中運動,可以試試看這個不一樣的新環境!

(以上這些只是對常見的疾病舉例,每個人是否有其他身體情況會影響水中運動,需要進一步跟醫師、治療師、或是水療老師討論後,才能確認是否適合。)

如果您沒有重大疾病,單純覺得「動作控制不佳」、「陸地上運動負擔很大」、「工作姿勢不良造成緊繃」的亞健康族群,水中運動 why not?

這個夏天就把握機會,透過水中運動進行訓練,增加身體協調性吧!

raw-image

Written by Patty Ku

古沛昕|物理治療師
International Aquatic Therapy Faculty (IATF) 國際水療協會 / 講師
佳樂水物理治療所 / 水中物理治療
游刃有魚 / 水中運動訓練
家昕物理治療所 / 神經高齡物理治療

References

Becker, B. E. (2020). Aquatic therapy in contemporary neurorehabilitation: an update. PM&R, 12(12), 1251–1259.

Verhagen, A. P., Cardoso, J. R., & Bierma-Zeinstra, S. M. (2012). Aquatic exercise & balneotherapy in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6(3), 335–343.

Waller, B., Ogonowska-Slodownik, A., Vitor, M., Lambeck, J., Daly, D., Kujala, U. M., & Heinonen, A. (2014). Effect of therapeutic aquatic exercise on symptoms and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lower limb osteoarthritis: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Physical therapy, 94(10), 1383–1395.

Barker, A. L., Talevski, J., Morello, R. T., Brand, C. A., Rahmann, A. E., & Urquhart, D. M. (2014). Effectiveness of aquatic exercise for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a meta-analysis.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95(9), 1776–178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quatic Minds by Patty Ku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還找不到最適合的復健運動?只會水中走路但不知道還能做什麼?那是因為您還沒有試過專業的水中物理治療!無論是老化帶來的關節退化、肌肉痠痛、動作不順、平衡不佳,或是中風、帕金森、甚至神經損傷,水中是個不易跌倒、卻又能訓練肌力的安全環境,還能透過特殊的水指壓整合身心靈。讓水療專科物理治療師,帶您來一堂專屬於大人的水中運動課吧!
2023/09/28
【民眾好讀】2023.09.28 當醫師或治療師建議您「可以做水中運動或水療」時,您只會「到泳池走一走」嗎? 您知道「水中物理治療師」可以針對不同狀況,設計個人化的「水中運動訓練嗎」? 孩子們都有各式各樣的親水課程,隨著年紀身體問題更多的成人,您也值得擁有專屬於「大人的水療課」!
Thumbnail
2023/09/28
【民眾好讀】2023.09.28 當醫師或治療師建議您「可以做水中運動或水療」時,您只會「到泳池走一走」嗎? 您知道「水中物理治療師」可以針對不同狀況,設計個人化的「水中運動訓練嗎」? 孩子們都有各式各樣的親水課程,隨著年紀身體問題更多的成人,您也值得擁有專屬於「大人的水療課」!
Thumbnail
2023/09/23
【民眾好讀】2023.09.23 皮拉提斯很多人都知道,但您知道也有水中俄皮拉提斯嗎? 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3/09/23
【民眾好讀】2023.09.23 皮拉提斯很多人都知道,但您知道也有水中俄皮拉提斯嗎? 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3/09/03
【民眾好讀】2023.09.03 初次嘗試水中運動或水療的個案,因為對水並不熟悉,害怕嗆水的情況下第一反應經常是把浮條架在腋下,搭配水中走路或水中腳踏車,感覺好像既安全又簡單。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3/09/03
【民眾好讀】2023.09.03 初次嘗試水中運動或水療的個案,因為對水並不熟悉,害怕嗆水的情況下第一反應經常是把浮條架在腋下,搭配水中走路或水中腳踏車,感覺好像既安全又簡單。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肢關節被動運動」,主要是為了避免臥床患者的上肢關節攣縮,促進血液循環和維持身體的感覺。其實雙腳肌肉算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擔負著協助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所以下肢被動運動也很重要喔!
Thumbnail
「上肢關節被動運動」,主要是為了避免臥床患者的上肢關節攣縮,促進血液循環和維持身體的感覺。其實雙腳肌肉算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擔負著協助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所以下肢被動運動也很重要喔!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9.03 初次嘗試水中運動或水療的個案,因為對水並不熟悉,害怕嗆水的情況下第一反應經常是把浮條架在腋下,搭配水中走路或水中腳踏車,感覺好像既安全又簡單。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9.03 初次嘗試水中運動或水療的個案,因為對水並不熟悉,害怕嗆水的情況下第一反應經常是把浮條架在腋下,搭配水中走路或水中腳踏車,感覺好像既安全又簡單。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其實我所有的運動當中,最少涉及的就是游泳,而我後來之所以下定決心學游泳是因為溺水。 很多人會因為溺水而怕水,開始和水保持適當且安全的距離,我的想法卻不一樣---「從那裡跌到就要從那裡站起來!」 後來雖然學會游泳,仍然很少從事水上活動,應該是心中隱隱間有一些懼怕存在吧! 籃球打了許多年,累積了一
Thumbnail
其實我所有的運動當中,最少涉及的就是游泳,而我後來之所以下定決心學游泳是因為溺水。 很多人會因為溺水而怕水,開始和水保持適當且安全的距離,我的想法卻不一樣---「從那裡跌到就要從那裡站起來!」 後來雖然學會游泳,仍然很少從事水上活動,應該是心中隱隱間有一些懼怕存在吧! 籃球打了許多年,累積了一
Thumbnail
【專業補充】2023.08.16 上一篇講了陸地個案遇到什麼情況可以試看看水中治療,今天反過來,聊聊水中個案又有什麼時候應該試著回到陸地上呢?
Thumbnail
【專業補充】2023.08.16 上一篇講了陸地個案遇到什麼情況可以試看看水中治療,今天反過來,聊聊水中個案又有什麼時候應該試著回到陸地上呢?
Thumbnail
【專業補充】2023.07.10 在水療的七大概念當中,上週提到了四種治療手法,本週其他三種比較像以治療目標為導向的概念。
Thumbnail
【專業補充】2023.07.10 在水療的七大概念當中,上週提到了四種治療手法,本週其他三種比較像以治療目標為導向的概念。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6.26 前幾週的文章更新之後,本週就直球對決 — —到底是誰可以做水中運動?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6.26 前幾週的文章更新之後,本週就直球對決 — —到底是誰可以做水中運動?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6.16 當您聽到「水療」時,腦中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呢? 是在充滿熱氣的溫泉當中放鬆、單獨在浴間泡澡、還是在飯店的水療SPA館用水柱按摩緊繃的肌肉呢?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水療咧,SPA、溫泉、還是泡澡,都幾?
Thumbnail
【民眾好讀】2023.06.16 當您聽到「水療」時,腦中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呢? 是在充滿熱氣的溫泉當中放鬆、單獨在浴間泡澡、還是在飯店的水療SPA館用水柱按摩緊繃的肌肉呢?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水療咧,SPA、溫泉、還是泡澡,都幾?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