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牙髓之術:活髓治療全解析

守護牙髓之術:活髓治療全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當發現到自己有蛀牙狀況,首先聯想到的治療方式不外乎是補牙(牙體復形),而症狀嚴重時則可能需要抽神經(根管治療),我們在前篇文章中針對根管治療已有詳細說明。由於醫學技術躍升,牙科技術和材料也不斷推陳出新,因此現今治療齲齒的方式也多了一項新選擇:活髓治療,又稱活髓保存術。文章中會圖解其治療原理、費用、和根管治療的差別,等常見問題。


認識活髓治療

當蛀牙突破表層堅硬的琺瑯質,接著進到柔軟的牙本質並迅速蔓延,一旦深度超過牙本質的一半厚度時,便為深度齲齒。若未及時踩住煞車放任細菌繼續向前,接近牙髓腔時便會導致發炎,從初期的可回復性牙髓炎走向不可回復性牙髓炎,最終牙髓神經壞死,過程中可能長出膿胞,甚至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在瞭解齲齒的病症進程後,接下來便能進入文章的關鍵「活髓治療」。牙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牙齒狀況是否適和施做,若是符合標準則會開始進行療程。

Step1:療程首先會進行局部麻醉,再開始清理蛀洞將病灶移除,並且做好消毒的程序。

Step2:使用生物陶瓷材料覆蓋於神經上方;這種生物陶瓷材料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行使再生及自我修復的功能。

Step3:覆蓋暫時性材料,並於療程結束後回診觀察,確認牙齒狀況,視個人情況不同,回診時間和次數都會不盡相同。

Step4:在確認療程成功後,會填充樹脂或陶瓷,恢復牙齒原本形體,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和損害。

圖解活髓治療

圖解活髓治療


活髓治療為健保給付嗎?費用怎麼算

健保給付範圍僅包含補牙和抽神經等基本療程,由於活髓治療會填充特殊材料,因此不列入健保補助規範中,為自費療程。費用部分則因應地區、院所、患者口腔情況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6,000至12,000元不等,若有治療需求仍建議親自到診所諮詢專業醫師。


活髓治療成功的關鍵

活髓治療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齲齒的嚴重程度,當蛀洞尚未深入牙髓,或是細菌已侵入牙髓,但經評估後仍有機會修復,都是能進行活髓治療的,而在治療後,也要注意生活習慣,例如避免吃太硬、正確刷牙保持清潔,才能有效增加成功率。反之,若蛀洞已經嚴重侵蝕牙齒組織,造成了牙髓壞死,則不適合活髓治療。

因此不難發現,不是所有狀況都能採活髓治療,只能拯救垂死的神經,現階段沒有能夠讓神經起死回生的辦法,壞死的神經仍需抽除。沒有感覺到痛不代表沒問題,定期至牙醫診所檢查才是上策。


活髓、根管治療大不同?

由於同為齲齒的治療方式,因此常會把「根管治療」以及「活髓治療」做比較,但其實2項術式是無從比較的,確切來說活髓治療是在抽除神經前的一項新式選擇。為了更好理解這兩項治療方式的不同,以下利用圖表方式帶你了解他們的差異。

raw-image

總結來說,活髓治療是種保存牙齒的有效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良好保存。但也存在著缺點和不足,患者在接受活髓治療前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病情和治療需求,並諮詢醫生的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avatar-img
知齒-最懂你的牙科知識平台的沙龍
20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但在潛移默化中口罩成為了踏出家門的基本配備,部分民眾甚至患上「容貌焦慮」,對於將要露出全臉感到沒安全感。與此同時,為擔心口臭散出影響到觀感,日本高中甚至推出了「口腔保健課程」,教導如何正確清潔口腔;以下知齒也舉辦了一場文字版的保健課程,將會傳授口臭的原因以及如何駕馭它!
對於口腔健康而言,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尤其重要,及早發現口腔問題並進行修復,可以省下更高昂的醫療費用。而補蛀牙也是常見維護口腔健康的方式,它可以避免蛀牙擴散甚至影響到其他牙齒;反之,但當蛀牙未即時填補,嚴重可能導致根部受到感染,屆時則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據統計,國人患有敏感性牙齒的比例竟達3成,然而夏日將至,面對冰品或涼飲,大口咬下的瞬間感到卻牙齒痠軟,你知道這種難受是怎麼來的嗎?又該如何緩解呢?接著看下去就知道囉!
由於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保險業者紛紛推出外溢型保單,在保戶主動降低風險的同時保費也隨之降低,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例如運動、健檢等,依據各式保單類型也有不同的活動辦法。而近日業界首張「牙齒保單」正式發行,民眾只要提供當年度的洗牙收據,即享回饋金,由此可見洗牙對於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而你知道什麼是洗牙嗎?
常見美白牙齒的方式包括噴砂、居家、冷光和牙齒貼片,不同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適用情境,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選擇。接下來,將介紹這4種美白牙齒的方式及其特點,並比較其各自適合的族群。
兩顆門牙間的縫隙,又稱為牙間隙 (Diastema)。如果在微笑時會「露出牙縫」,多少都會影響整體外觀;除此之外,東方人的風水相信,要是門牙有縫,還容易「漏財」。當我們或是身邊的家人朋友,遇到門牙有縫的情況時,該怎麼辦?
但在潛移默化中口罩成為了踏出家門的基本配備,部分民眾甚至患上「容貌焦慮」,對於將要露出全臉感到沒安全感。與此同時,為擔心口臭散出影響到觀感,日本高中甚至推出了「口腔保健課程」,教導如何正確清潔口腔;以下知齒也舉辦了一場文字版的保健課程,將會傳授口臭的原因以及如何駕馭它!
對於口腔健康而言,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尤其重要,及早發現口腔問題並進行修復,可以省下更高昂的醫療費用。而補蛀牙也是常見維護口腔健康的方式,它可以避免蛀牙擴散甚至影響到其他牙齒;反之,但當蛀牙未即時填補,嚴重可能導致根部受到感染,屆時則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據統計,國人患有敏感性牙齒的比例竟達3成,然而夏日將至,面對冰品或涼飲,大口咬下的瞬間感到卻牙齒痠軟,你知道這種難受是怎麼來的嗎?又該如何緩解呢?接著看下去就知道囉!
由於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保險業者紛紛推出外溢型保單,在保戶主動降低風險的同時保費也隨之降低,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例如運動、健檢等,依據各式保單類型也有不同的活動辦法。而近日業界首張「牙齒保單」正式發行,民眾只要提供當年度的洗牙收據,即享回饋金,由此可見洗牙對於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而你知道什麼是洗牙嗎?
常見美白牙齒的方式包括噴砂、居家、冷光和牙齒貼片,不同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適用情境,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選擇。接下來,將介紹這4種美白牙齒的方式及其特點,並比較其各自適合的族群。
兩顆門牙間的縫隙,又稱為牙間隙 (Diastema)。如果在微笑時會「露出牙縫」,多少都會影響整體外觀;除此之外,東方人的風水相信,要是門牙有縫,還容易「漏財」。當我們或是身邊的家人朋友,遇到門牙有縫的情況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