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探訪、文化交流』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湖水依依,蘆葉風滌。鴻雁回歸,祥和瑞禧。10月9日,由河南博物院和臺灣南部河南同鄉會共同主辦的“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畫面。張文德先生之子張明誠先生遵父遺願將展出的24件(組)作品悉數無償捐贈河南博物院,以表愛鄉愛土之情。

“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開幕式簡約而隆重,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河南博物院院長張文軍、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李玉東、臺灣高雄市河南同鄉會理事長張明誠先生等出席開幕式並剪綵,河南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主持開幕儀式。業內專家、臺灣南部河南同鄉會成員以及河南書畫愛好者數百人參加開幕式。展期:10月9日——11日。

康潔代表河南省文化廳在開幕式上致辭:“河南與臺灣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改革開放以來,兩地交流日趨頻繁,交流範圍不斷擴大,交流層次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們在臺灣成功舉辦了‘中原文化寶島行’、‘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臺灣’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我省文化訪問團在臺灣成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戲曲演出、藝術展覽活動,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瞭解和友誼。”

“河南是張文德先生的故鄉,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此次張明誠先生遵照其父遺願將作品捐贈河南博物院,為我們研究和瞭解臺灣河南籍同胞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追求提供了幫助,也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做了一次有意義的事情。”

張文軍代表河南博物院致辭:“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可以欣賞到張文德先生作品中的中國傳統水墨書畫藝術,增進我們對傳統書畫藝術的瞭解,豐富中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張文德先生的兒子張明誠先生將展出的全部作品無償捐贈河南博物院,這是張文德先生和臺灣南部同鄉會熱愛故土、情系河南、高風亮節、支援河南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崇高行為。”

張明誠先生在開幕式上對成功完成父親遺願表示欣慰,並對河南省文化廳、河南博物院重視並成功舉辦此次活動表示感謝。

張文德先生是河南省封丘人,上個世紀中葉到臺灣定居。他一生閱歷豐富,從事過教職,參加過軍隊,服務過地方,但閒暇時從未停止過藝術學習和創作,直至2000年辭世。

此次展出張文德先生的24件(組)作品,全面反映了張先生的藝術創作成就。

明人李時珍譽雁為:“德禽,良有以也。” 張文德先生對蘆葦雁情有獨鍾,他的創作多以雁為主題。他繼承傳統,師法古人,推陳出新,往往只用寥寥數筆,就能勾畫出蘆葦雁的千姿百態,表現出她的生動靈性,達到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其間折射出張文德先生對生活的觀察、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和執著。張文德先生繪畫構圖精巧、線條凝練、潑墨有致、意境幽遠,通透空靈,似有仙氣,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啟迪。

“臺灣氣候不適宜蘆葦雁生存,在臺灣是尋不到它們‘芳蹤’的。張先生癡情于畫蘆葦雁,應該還籍有思鄉之情吧。”一位資深畫家感歎。

開幕式後,剛從臺灣演出歸來的河南省豫劇三團設午宴熱情款待了此行的臺灣南部同鄉會的老朋友們。

文化廳新聞稿

河南博物院院長張文軍(左)向張文德先生之子張明誠先生頒發榮譽證書

河南博物院院長張文軍(左)向張文德先生之子張明誠先生頒發榮譽證書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觀賞展出作品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觀賞展出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雄市河南同鄉會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2024/02/26
113年高雄市河南同鄉會春節團拜祭祖暨會員大會,於113年25月18日在左營桃子園餐廳舉辦,席開10桌!
2024/02/26
113年高雄市河南同鄉會春節團拜祭祖暨會員大會,於113年25月18日在左營桃子園餐廳舉辦,席開10桌!
2023/10/03
固始根親文化節,又稱中原根親文化節,由中國僑聯、河南省政協、中國台聯主辦。中原僑鄉固始縣以人文遺址為依託,以尋根文化、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為主題,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開發,舉辦固始與閩台淵源關係研討會、海內外姓氏宗親聯誼會等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發展旅遊業。 2009年舉辦首屆根親文化節。今年為第十一屆。
2023/10/03
固始根親文化節,又稱中原根親文化節,由中國僑聯、河南省政協、中國台聯主辦。中原僑鄉固始縣以人文遺址為依託,以尋根文化、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為主題,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開發,舉辦固始與閩台淵源關係研討會、海內外姓氏宗親聯誼會等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發展旅遊業。 2009年舉辦首屆根親文化節。今年為第十一屆。
2023/10/03
高雄市河南同鄉會於112年9月20日下午,敦請台灣豫劇團至岡山榮家豫劇摺仔戲演出,演出劇目:天女散花、宇宙峰。 豫劇演出前: 天女散花:天女奉佛旨下凡散花祈福,撫慰眾生。綢緞變化萬千,將天女翩翩飛翔、御風而行的意境充分呈現。 宇宙峰:趙豔容不願被父親趙高當籌碼再婚昏庸皇上,犧牲千金小姐形象,半
Thumbnail
2023/10/03
高雄市河南同鄉會於112年9月20日下午,敦請台灣豫劇團至岡山榮家豫劇摺仔戲演出,演出劇目:天女散花、宇宙峰。 豫劇演出前: 天女散花:天女奉佛旨下凡散花祈福,撫慰眾生。綢緞變化萬千,將天女翩翩飛翔、御風而行的意境充分呈現。 宇宙峰:趙豔容不願被父親趙高當籌碼再婚昏庸皇上,犧牲千金小姐形象,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受贈儀式,旅居巴西的畫家張大千將六十二幅張大千從大陸帶出的敦煌壁畫臨摹僅存孤本,捐贈臺北故宮入藏。
Thumbnail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受贈儀式,旅居巴西的畫家張大千將六十二幅張大千從大陸帶出的敦煌壁畫臨摹僅存孤本,捐贈臺北故宮入藏。
Thumbnail
端石,色深青,紋飾雕刻精緻,周邊刻十二章紋,墨池上刻雙鳳,背刻壽星圖。
Thumbnail
端石,色深青,紋飾雕刻精緻,周邊刻十二章紋,墨池上刻雙鳳,背刻壽星圖。
Thumbnail
湖水依依,蘆葉風滌。鴻雁回歸,祥和瑞禧。10月9日,由河南博物院和臺灣南部河南同鄉會共同主辦的“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畫面。張文德先生之子張明誠先生遵父遺願將展出的24件(組)作品悉數無償捐贈河南博物院,以表愛鄉愛土之情。 “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開
Thumbnail
湖水依依,蘆葉風滌。鴻雁回歸,祥和瑞禧。10月9日,由河南博物院和臺灣南部河南同鄉會共同主辦的“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畫面。張文德先生之子張明誠先生遵父遺願將展出的24件(組)作品悉數無償捐贈河南博物院,以表愛鄉愛土之情。 “愛鄉愛土——張文德先生作品展”開
Thumbnail
2012-10-11 河南日報 10月9日,已故臺灣畫家“張文德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共同欣賞了54幅形態各異的蘆雁畫。 張文德先生以蘆雁入畫,在畫中表現蘆雁的各種習性和狀態,風格獨特,其作品曾經多次在各種美術展覽上獲獎。 張文德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封丘縣。他自幼拜師學畫,一
Thumbnail
2012-10-11 河南日報 10月9日,已故臺灣畫家“張文德作品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共同欣賞了54幅形態各異的蘆雁畫。 張文德先生以蘆雁入畫,在畫中表現蘆雁的各種習性和狀態,風格獨特,其作品曾經多次在各種美術展覽上獲獎。 張文德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封丘縣。他自幼拜師學畫,一
Thumbnail
水墨畫山水。 【款】 辛卯初夏西禪寺雨中。似南明老寅長詞宗博粲。會稽弟張學曾。鈐印三。張學曾印。爾惟氏。廣漢。
Thumbnail
水墨畫山水。 【款】 辛卯初夏西禪寺雨中。似南明老寅長詞宗博粲。會稽弟張學曾。鈐印三。張學曾印。爾惟氏。廣漢。
Thumbnail
臺語漢詩詩人張水波(1906-1981)詩集出版及詩作臺語吟唱發表會 2022年12月17日星期六於臺南鹽水台灣詩路舉行遺作新書發表會,該書由黃哲永老師校勘完成,並由黃哲永老師指導樸雅吟社社員多人,以台語漢文文人調加以吟唱,與張氏家屬一同緬懷台灣漢詩先賢。
Thumbnail
臺語漢詩詩人張水波(1906-1981)詩集出版及詩作臺語吟唱發表會 2022年12月17日星期六於臺南鹽水台灣詩路舉行遺作新書發表會,該書由黃哲永老師校勘完成,並由黃哲永老師指導樸雅吟社社員多人,以台語漢文文人調加以吟唱,與張氏家屬一同緬懷台灣漢詩先賢。
Thumbnail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Thumbnail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