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20)歸家 Hagood Hardy 《The Homecom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剛介紹過 Kevin Kern《Through The Arbor》,被譽為 New Age Movement 音樂方面的代表歌曲之一,然而在資訊缺失情況下,沒有人知道為何平空地出現了這種另類的清純鋼琴之音。
如果「資料」得以保存,歷史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必需有一些經典出現,才會影響到別的有心人朝著同一個方和進發,Hagood Hardy 的 The Homecoming》就是具有催化作用的一首演奏樂。
七十年代的樂壇世界不會太大,一些動聽的作品,無論是演奏樂抑或歌曲,都很快傳遍全球每一個角落,當時的電視頻道不會太多,這些作品很容易受到廣告商青睞,就算不是樂迷,但也不知不覺間因廣告宣傳而聽到這些樂曲,由於是上乘之作,往往易於打入人的心坎,令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Hagood Hardy 1937-1997 在美國印地安納州出生,18歲已是專業的電顫琴演奏家,他就讀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自此便長居於加拿大,曾為無數商業及電視製作配樂。
1972年他替『Salada Tea』譜寫廣告歌曲,此曲成為他一生中最有名的成就。1975年此曲登入加拿大排行榜榜首,甚至成為全球知名樂曲 –《The Homecoming》被形容為「浪漫、夢幻、清麗、脫俗……」等等的化身.
黑管樂吹奏高手 Acker Bilk 的演繹

Acker Bilk《The Homecoming》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534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Kevin Kern 1958 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天生嚴重弱視,但上天賜給他另外一種獨特的天份。出生18個月就開始彈琴,四歲在私人音樂老師的教授下學習絃樂和古鋼琴,14歲便公開作職業級數的表演。 能彈善奏的人多不勝數,然而 Kevin 卻多了一重觸角,他喜愛音樂,並且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碩士
Richard Clayderman 《La Mer》 1943年法國歌星Charles Trenet乘火車遊歷地中海時,看到風景如畫,隨手寫下了頌讚海洋美景的法式詩《La Mer》,後來作曲家 Leo Chauliac替他譜寫了樂曲,發表後成為最有名的法國香頌之一。 上
Acker Bilk《Stranger On The Shore》 Acker Bilk (1929年生於英國), 黑管樂吹奏高手,其創作的《Jenny》在1961年被英國電視選為劇集「Stranger On The Shore」主題曲,樂曲名亦更改成與劇集同名,揚名天下,此曲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Percy Faith《A Summer Place》 今天的作曲家不是缺乏了「靈感」,在他們的創作裡頭,顯然地是欠缺了「靈魂」。當大量電腦、合成混音技術出現之後,所有樂曲的質素卻一落千丈。這是眼所能見
David Lanz《Nights In White Satin 》 古典音樂被形容為高尚、典雅,難怪這方面的樂迷都有一種孤芳自賞 的氣質。並且, 數百年以來, 這些『高尚』的音色,只有名門望族 ,達官貴人才有財力和時間去享受,並非一般普羅大眾輕易可以聽聞。 現代搖滾樂Rock & R
Roger Williams《Somewhere In Time》 1980年10月3日,電影『似曾相識』在美國放映,票房慘淡,火速離場 。有份參予電影製作的所有人,十分悲傷,因為每個人在電影工作上, 十分勤奮,十分賣力,卻出現這樣悽慘的結局。 往後的一段日子,某電視台的高級總監看到此電影
Kevin Kern 1958 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天生嚴重弱視,但上天賜給他另外一種獨特的天份。出生18個月就開始彈琴,四歲在私人音樂老師的教授下學習絃樂和古鋼琴,14歲便公開作職業級數的表演。 能彈善奏的人多不勝數,然而 Kevin 卻多了一重觸角,他喜愛音樂,並且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碩士
Richard Clayderman 《La Mer》 1943年法國歌星Charles Trenet乘火車遊歷地中海時,看到風景如畫,隨手寫下了頌讚海洋美景的法式詩《La Mer》,後來作曲家 Leo Chauliac替他譜寫了樂曲,發表後成為最有名的法國香頌之一。 上
Acker Bilk《Stranger On The Shore》 Acker Bilk (1929年生於英國), 黑管樂吹奏高手,其創作的《Jenny》在1961年被英國電視選為劇集「Stranger On The Shore」主題曲,樂曲名亦更改成與劇集同名,揚名天下,此曲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Percy Faith《A Summer Place》 今天的作曲家不是缺乏了「靈感」,在他們的創作裡頭,顯然地是欠缺了「靈魂」。當大量電腦、合成混音技術出現之後,所有樂曲的質素卻一落千丈。這是眼所能見
David Lanz《Nights In White Satin 》 古典音樂被形容為高尚、典雅,難怪這方面的樂迷都有一種孤芳自賞 的氣質。並且, 數百年以來, 這些『高尚』的音色,只有名門望族 ,達官貴人才有財力和時間去享受,並非一般普羅大眾輕易可以聽聞。 現代搖滾樂Rock & R
Roger Williams《Somewhere In Time》 1980年10月3日,電影『似曾相識』在美國放映,票房慘淡,火速離場 。有份參予電影製作的所有人,十分悲傷,因為每個人在電影工作上, 十分勤奮,十分賣力,卻出現這樣悽慘的結局。 往後的一段日子,某電視台的高級總監看到此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918年一戰結束後,是最經典的大提琴曲目之一。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可能因為這兩天的天氣不錯,心中莫名掠過了這首老歌,不自覺就哼起來了。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這應該是兒時記憶中很熟悉的一首曲子。不過第一次會完整哼或彈,大概是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學習古典鋼琴的日子裡
Thumbnail
有關回憶,你會想到哪一首歌呢? 哪首音樂讓你很有畫面的氛圍? 這次我想分享四首我覺得適合在回憶中的主題配樂 讓大家參考. 第一首: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題曲 中的“Silent Goodbye” 這首是以純弦樂演奏, 弦樂的延綿不絕拉弦感很適合用來呈現一種空間的延續與張力.
Thumbnail
英國後龐克樂團 This Heat 的首張同名專輯,以其獨特的剪貼美學,成為建立後龐克、前衛搖滾和後搖滾流派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表達了經濟危機、冷戰和環境危機的恐懼和壓抑。透過豐富的音樂想像力,將聽眾帶入樂團建構的末世景色,對另類音樂愛好者和考古者來說絕對是一次難忘的聆聽體驗。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918年一戰結束後,是最經典的大提琴曲目之一。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可能因為這兩天的天氣不錯,心中莫名掠過了這首老歌,不自覺就哼起來了。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這應該是兒時記憶中很熟悉的一首曲子。不過第一次會完整哼或彈,大概是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學習古典鋼琴的日子裡
Thumbnail
有關回憶,你會想到哪一首歌呢? 哪首音樂讓你很有畫面的氛圍? 這次我想分享四首我覺得適合在回憶中的主題配樂 讓大家參考. 第一首: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題曲 中的“Silent Goodbye” 這首是以純弦樂演奏, 弦樂的延綿不絕拉弦感很適合用來呈現一種空間的延續與張力.
Thumbnail
英國後龐克樂團 This Heat 的首張同名專輯,以其獨特的剪貼美學,成為建立後龐克、前衛搖滾和後搖滾流派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表達了經濟危機、冷戰和環境危機的恐懼和壓抑。透過豐富的音樂想像力,將聽眾帶入樂團建構的末世景色,對另類音樂愛好者和考古者來說絕對是一次難忘的聆聽體驗。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