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我最愛的一方水土,生於斯長於斯,東南西北中,空間軌跡未必真能留下什麼,記憶裡的還能記得多少...
是在大學前養成的地方,享受分明的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氣候宜人。小時候在靠海的小農村(海線都算靠海),上幼兒園前,天天在田間河邊、葡萄架下、芭樂樹旁、蓮霧樹上、...追著田間的紅蜻蜓、撈著小河溝裡的大肚魚、長竿黏夏蟬、彈弓打小鳥、海口灘塗地追抓螃蟹彈塗魚、自製竹竿池塘釣魚、收稻後綁稻草及烤地瓜,還有和現今不知在哪叫啥名字的小夥伴街尾巷弄亂鑽鬥狗、...天天向大自然學習,為未來的天人合一打基礎。
在幼兒園裡,記得的事不多,記得雨後牆邊小草堆看蝸牛慢慢爬行,再把牠們一隻隻的抓進喝完的養樂多瓶裡,想著自己也能養活作伴,時不時丟根小草,好像這樣就不會餓著這群小可愛。還記得畫畫時拿著各色蠟筆在圖畫紙上一直畫圈,五顏六色聚成一團黑,夾雜幾許色,老師要大家輪流說自已畫的什麼,啞口無言的我在老師的引導下成了幼兒園裡第一個畫出黑洞的偉大天文學家,也就是那時年紀小,今天的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是「人生」。背誦唐詩也是一把好手,但為何現在除了白日依山盡,記得的沒幾首?
國小了,學會搭公車上學,自己買早餐,課後打彈珠贏麻了,多到帶不回的彈珠球,三年級情竇初開喜歡愛在桌上畫線的女同學,搬家轉學在新環境重新建立生活圈子。國中沒啥好說的,騎腳踏車上學,打過一次架,看著喜歡的女生背影精神抖擻的上學讀書,加入童軍體驗群體野外生活,在圖書館裡拚高中聯考。不知從何時開始,看著星星回家的次數變多了。
考上台中二中,據說那時排行第五,但我最喜歡的文華高中和台中家商,只因為他們的校服很吸引我,青春驛動的心,開啟許多未曾演繹的單向愛情故事,雖時隔益久,許多人物片段深印腦海,不常出現卻壓藏深處,只待特定條件觸發浮現回憶再深埋。最終,仍以大學聯考作為三年總結。
是的,就是台北,那時對中南部的學生來說,最應景的歌無疑是林強的「向前走」,聽著復興號、莒光號的匡噹聲上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後再上碩士班,4+2,這精華的六年,很多事,倏忽而過,不愛台北的經雨獨愛台中的文風,回了。
為何是南,不為什麼,就為了盡國民應盡的義務,服兵役!申請了替代役,在台南的文化單位,那時學會了拿割草機除草、持電鋸鋸樹、管理五、六十號中年擴大就業的大叔大嬸整理環境、辦理每周一次的親子活動以及配合文化園區的推動。記得經常半夜11、12點還在荒草漫漫無人跡的糖廠處理公務,都是經驗累積的過程。退了,回了。
還是中,根生土長的地方,工作、娶妻、生子,在這裡奉獻自己的一分力,期盼台中越來越好,能在空閒時再嗅一份文化的芬芳,感受四季變換的天地情懷,小人物的幸福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