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亞洲盃女籃落幕,尋求六連霸的日本隊,冠軍賽以2分之差敗給中國隊,最終只拿下「令人失望」的第二名。

圖片來源:FIBA官方網站
拿下第二名,獲得的評語還是「令人失望」時,就清楚顯示這是一個多麼強大的團隊!
嚴格說起來,「令人失望」可能改成「令我失望」才對,在亞洲盃前,其實外界並不看好這支日本隊能奪下冠軍,除了去年世界盃表現不佳外,主力控球町田瑠唯在集訓階段傷退,第一高度渡嘉敷來夢不參賽等原因,都讓日本隊的六連霸之路蒙上陰影。但五連霸畢竟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東京奧運銀牌也不是等閒之輩能拿到的,在隊長高田真希率領下,日本還是穩住了亞洲盃第二名的席次,再次讓世界見識到日本女籃的實力。
攤開比賽內容,日本隊是如何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再奪亞軍呢?
恐怖的團隊防守-日本隊優勢之一
如同這幾年的日本女籃,團隊防守依舊是她們最強的武器,小組賽首戰對中華隊94:53獲勝,第二戰95:57打敗菲律賓,第三戰91:66擊退澳洲,準決賽對紐西蘭以88:52贏下比賽,決賽73:71輸給中國,五場比賽場均失分僅60.2分,在全部8隊中名列第一,還勝過冠軍中國隊,要知道,日本隊平均身高僅176公分,只比中華隊和菲律賓隊稍高,而較中國隊的185公分少了近10公分,可說完全無法用高度壓制對手,但依舊「守出」兩分球42%、三分球33%的對手命中率,逼迫對手每場要出現近18次失誤,且因進攻節奏遠較其他球隊更快,對手理應有更多的進攻回合數,此情況下還能拿下最低失分,團隊防守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可怕的防守團隊(圖片來源:FIBA官網)
犀利的三分球攻勢-日本隊優勢之二
三分球當然是日本隊另一項攻城利器,延續前任總教練霍瓦斯(Tom Hovasse)的設定,日本隊將進攻節奏推到極速,然後利用切入、無限跑動及掩護,創造大量三分線出手機會,本屆賽事中,日本隊有將近一半的出手都在三分線外!但各國也不是吃素的,看了這麼多年,早清楚日本隊三分線有多致命,很多時候在遭遇掩護須換防時,都選擇不放外線,寧可讓日本球員帶球往禁區走,再用高度去補防,儘管如此,日本射手群仍能把握那不到一秒的空檔,砍下超過40%的三分球命中率!別懷疑,這比亞洲絕大多數男籃球隊更準!而且準得多!
而且說是射手群也不正確,因為日本隊每位球員在三分線上都有相當把握度,即全隊皆射手!綜觀整個日本隊,僅4人三分球命中率低於40%,其中赤穗向日葵(赤穂ひまわり,37.5%)多半負責掩護和騷擾禁區,宮崎早織(37.5%)則以切入分球為主,兩人在三分線外出手次數本就不多,真正命中率較差者,就只有喜歡拉出來放冷箭的重型坦克桃仁花(オコエ桃仁花,30.3%),以及狀況低迷的瘋狂射手本橋菜子(23.1%)。
談完日本隊的過人之處,當然也要講講將冠軍拱手讓給中國的敗因。
巨大的身高差距-敗因之一
無庸置疑,身高就是日本隊最大的劣勢,從中國隊中鋒韓旭的數據就可以說明一切,全場26分、10籃板、2阻攻,三分線內投15中10,三分球投2中2,說她宰制整場比賽也不為過,相較先前交手,韓旭接球後出手更果決,幾乎不讓日本隊有包夾機會,且中遠距離把握性更高,也更勇於出手,除了高田真希在對位時,還能用技巧和經驗稍微限制她外,其他日本球員一對一守她基本上都如同送分,上、下半場,韓旭退場休息時,局勢立即扭轉,就說明她對比賽的影響力有多大。

成熟的中國女籃(圖片來源:FIBA官網)
中國隊沉穩的後場-敗因之二
不只是禁區,身高劣勢也體現在後場,中國隊主要進攻發動者李夢(183公分)、王思雨(178公分),基本上已逼近日本隊禁區球員的高度,主要盯防的宮崎早織(167公分)、山本麻衣(163公分)即使全力壓迫,頂多也就是讓他們帶球進攻不順,很難阻礙到他們的傳球線,而王思雨本就是非常沉穩且視野絕佳的持球者,李夢近年的進步則是有目共睹,面對窒息式的防守,前者打了近30分鐘沒有任何失誤,後者在場上近35分鐘也只有2次失誤,可說完全化解日本隊製造的防守高壓,為中國隊贏球奠定良好的基礎。
日本隊的單打困境-敗因之三
日本隊最後一個落敗的因子,是個人單打成功率太低!雖然主打團隊進攻,但其實在遭遇僵局或外線手感稍冷時,日本隊往往會將球交給個人能力出色的馬瓜(馬瓜ステファニー)和山本麻衣單打以突破僵局,次數不多,但成效極佳,尤其前面幾場比賽,馬瓜有心要一對一時,幾乎沒人能擋住她,但在冠軍戰面對高度與活動力兼具的中國隊防守,馬瓜僅拿下9分,命中率更只有慘澹的28.6%,主控山本麻衣更慘,只用低迷的15.4%命中率拿下5分,要知道,前面四場比賽,這兩人每場加總能拿下近25分,這場比賽卻只有約一半的分數,贏球自然相當困難了。
最後不得不提,主控町田瑠唯的缺賽,對日本隊還是造成了顯著的影響,相比進攻能力及欲望都比較強的山本麻衣、切入速度快但傳球視野稍弱的宮崎早織,町田瑠唯更能有效找到隊友空檔、串聯全隊攻勢,尤其面對高大又不失機動性的中國隊,這部分恐更為重要,希望這位日本隊的後場靈魂,能趕在之後的奧運資格賽歸隊,帶領球隊前進巴黎。

日本隊新血-平下愛佳(圖片來源:FIBA官網)
日本隊亮點-平下愛佳
這次日本隊成員相當年輕,平均年齡僅25歲,只比紐西蘭和菲律賓稍長1歲,且日本女籃聯賽(WJBL,Women's Japan Basketball League Organization)中多位好手,如助攻王渡邊亞彌、得分王白崎南、禁區悍將西岡里紗、射手星杏璃等,皆無法擠進日本隊登錄名單,可看見日本女籃選手競爭有多激烈!此情況下,入選本次正選名單的平下愛佳更顯特別,年僅21歲、身高177公分的她,是日本青年隊的常客,本次賽事雖然上場時間不多,但處理球相當沉穩,以41.2%的三分球命中率,貢獻場均1.4顆三分球,其中不少球還是在不算空檔的縫隙中投進,加上拼命的防守態度和跑動能力,未來有望接下林咲希的棒子,成為日本隊後場防守大鎖!
當然,林咲希也不到30歲,談接棒還有點早就是了^^!
積弱不振的中華隊
最後簡單談談中華隊,這次吞下慘澹的全敗戰績,甚至落入降級的窘境,要說意外還是有一點,賽前可能沒人會想到,曾經的亞洲四強,現在竟連菲律賓、黎巴嫩都打不贏!關於場外的問題,包含組訓、選手養成等,已有太多高人在網路及各大媒體分析,本文就不再班門弄斧,只談談這次的比賽內容。
很多人或許會說,這次出師不利,身材劣勢是主要原因,但其實嚴格說起來,中華隊平均身高175公分,和日本隊的176公分、黎巴嫩的177公分相去不遠,甚至還比菲律賓的172公分高,4場比賽的對手,只有澳洲高人一等,說明體型並非影響勝負的最大變因。

表現欠佳的中華女籃(圖片來源:FIBA官網)
就像之前的文章-從日本女籃的亞洲盃五連霸看中華女籃的原地亂舞(下)所提到,現今中華女籃的團隊作戰能力,遠不如總教練鄭慧芸的年代,簡單說就是各打各的,防守如此、進攻更是如此!防守上,面對高大球隊如澳洲,中華隊身高不足,若無法有效協防和補位,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在頭上進球;進攻上,缺乏團隊配合,掩護又不確實,除了偶爾擋拆成功得手外,幾乎都在賭中、遠距離投籃和個人單打的命中率,偏偏相較各隊,中華隊又屬於非常不準的級別,贏球自然難上加難。
這次的中華隊還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就是老將打得像菜鳥,菜鳥又打得像老將,這並非稱讚,那是什麼意思呢?老將如打滾中華隊多年的林育庭、非國泰體系的劉希曄(雖說是老將,但這兩人其實也不過就是29歲、31歲的當打之年),在場上不但未發揮老將穩定軍心的功能,反而常因莽撞的單兵作戰,打亂中華隊整體的攻防步調;而幾位相對年輕的球員,在上場機會不多的情況下,也沒有表現出年輕球員該有的活力和拼勁,以致整個亞洲盃看下來,幾乎很難找出中華隊有什麼值得稱許之處。
但如同前面所言,林育庭才29歲,陣中幾位核心球員也都還年輕,若能找出適合的團隊模式,補上幾位本該在中華隊名單中的球員,假以時日,應該還有進步的機會,加油!中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