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Tom Cruise 另外兩個不可能的任務——說服罷工對抗中的兩造

2023/07/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葉郎每日讀報】20230718

▌葉郎讀報: Tom Cruise 另外兩個不可能的任務——說服罷工對抗中的兩造 ▌

raw-image

Hollywood Reporter 的消息來源指出,男星 Tom Cruise 曾在上個月以 Zoom 視訊會議方式出席 SAG-AFTRA 美國演員工會和 MPTP 美國電影電視製作聯盟的談判,在會議中呼籲片廠重視工會提出的權益保障和 AI 規範等訴求。

演員工會原本就會邀請他們覺得有影響力的會員出席會議或是參與談判。而 Tom Cruise 長期作為地表上最有市場影響力的演員之一顯然雀屏中選,代表工會前去說服片廠能夠鬆動他們原本強硬的立場。和不可能的任務演的不太一樣,Cruise 這次任務失敗,並未成功阻止好萊塢在雙方談判破裂後進入1960年代以來首次的雙罷工災難。

不過這還不是 Ethan Hunt 探員唯一搞砸的任務。消息來源同時透露,Tom Cruise 後來也試圖回頭遊說他所屬的演員工會,希望罷工的禁令能夠「出席宣傳活動」網開一面,以免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受到重傷。SAG-AFTRA 美國演員工會同樣沒有接受他的遊說主張。

今年61歲的 Tom Cruise 在過去三年的 COVID-19 疫情期間,隻身拯救岌岌可危的製作和映演產業。他不計一切完成了《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的拍攝,隨後並以《Top Gun: Maverick 捍衛戰士:獨行俠》重啟了電影院的票房。如今產業陷入了內戰的危機,Ethan Hunt 探員還來得及力挽狂瀾嗎?

新聞來源:https://flip.it/8MgtHZ

▌葉郎讀報:8000名作家連署要求 OpenAI、Alphabet 和 Meta 停止將他們的作品餵給 AI ▌

在好萊塢的 WGA 美國編劇工會和 SAG-AFTRA 美國演員工會以罷工行動爭取規範 AI 運用時,文學界也發起了自己的抗爭行動。包含《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內超過8000名作家參與連署,要求 OpenAI、Alphabet 和 Meta 在內6家 AI 公司停止未經許可將他們的作品用於訓練 AI。

美國作家協會是這封信的發起人和起草人。他們在信中主張未經同意或補償就運用作家的作品是不正義的行為。「請開始補償我們,並跟我們對話」信件中說。

根據作家協會即將發布的統計,從2009年到2019年,作家的收入下降了42%。而2022年全職作家的中位數收入只有23,000美元。

不過建立一套關於訓練 AI 素材的規範並嚴格執行並不容易。包含美國參議院在內各國仍然加緊腳步討論規範的方法,但公認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還未浮出水面。

新聞來源:https://flip.it/KedvIj

▌葉郎讀報:AMC 電影院的 Barbenheimer 已經成為4萬人參與的文化現象 ▌

一開始只是網路迷因。接下來,Barbenheimer 越來越變成剎有其事的文化事件。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推出的連續放映套票組合已經累計賣出4萬張。也就是說《Barbie 芭比》和《Oppenheimer 歐本海默》美國上映當天,至少將有4萬人會連看兩片,享受絕無僅有的電影饗宴。

兩部電影的導演 Greta Gerwig 和 Christopher Nolan 各有聲譽卓著的名聲,也各自吸引截然不同類型的觀眾。然而除了定檔日期的巧合之外,從未有人預料會一起觸動這麼熱烈的反應,甚至在網路上引發爭論到底最完美的觀看順序是哪一種。而這股熱潮甚至已經蔓延至其他同樣同日上映的國家,比如阿根廷。

Barbenheimer 迷因來得正是時候。好萊塢片廠仍執著於投入數千萬美元購買電視廣告,企圖驅動觀眾回流未果(《閃電俠》)。迷因則及時彌補了電影和粉絲之間斷掉的鏈結。由於類型受眾更廣而且片長較短,預計《芭比》的開票數字會優於《歐本海默》,但重點早已不是誰輸誰贏,而是誰能真正復甦不如疫情前的電影市場。

新聞來源:https://flip.it/rNGcrK

▌其他今天值得留意的娛樂產業國際大事 ▌


Moody’s Sees Eventual Guild Deals Costing Media Companies A Collective $450-$600 Million A Year; Movie Theaters First At Risk From Strikes

https://flip.it/Ab8Tfo

 

‘Yellowstone’ Making Its CBS Network TV Debut This Year In Scheduling Shakeup—As Strikes Continue Indefinitely

https://flip.it/x5Wc.S

 

Several indie shoots underway as SAG-AFTRA prepares waivers

https://flip.it/3RL.EP

 

AI Demographic Divide: A Special Report

https://flip.it/ARtqct

 

Music fans are more aggressive than ever — and now concerts have become heated battles between artists and fans

https://flip.it/GdGUGN

 

Hollywood’s Diversity Exec Exodus Exposes Industry-Wide Dysfunction – What Is the Path Forward?

https://flip.it/YmLxWF

 

Sony Signs A ‘Call Of Duty’ Deal, Because Of Course It Does

https://flip.it/HDmxUN

    1.5K會員
    178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