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千山館名硯目錄】038.清.馮洽銘奇式硯

【蘭千山館名硯目錄】038.清.馮洽銘奇式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體】縱 11.1 橫 11.5 高 2.7 重 376 公克

raw-image
raw-image

【介紹】端石,色棕青。就天然石形琢磨。

【背銘】「式奇古,質光澤,蒸玄雲,凝玉液。相研磨,共晨夕。馮子友,只片石。己酉閏五月,秋鶴山人識,時雨初過,頓覺涼生几席也。」

馮洽(1731-1819年),字虞伯,號秋鶴。清嘉興人。書工楷隸,畫善山水,宗法其祖景夏,並肆力於宋元諸大家,下筆矜貴,不為苟作。計芬(計楠子,小傳見六九)嗜其畫,每遇佳本必傾囊購之。

馮景夏(1663-1741年),字樹臣,號伯陽,桐鄉人。康熙舉人,官至刑部侍郎。工楷書,善山水,得董其昌墨法,有疎曠淡雋之致。


【聲明】本系列非常感謝《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臉書粉絲頁授權轉載!請格友勿贊助餵食哦~非常感謝~~

avatar-img
石頭夢的沙龍
21會員
287內容數
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將珍藏的書畫古硯精選三百多件,寄存在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藏品。因林柏壽的館名「蘭千山館」,這批文物就被稱為「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早最好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即是館名的由來。「蘭千山館文物」就這樣進入故宮的歷史,53年後,2022年10月,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引發公民運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石頭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端石,具魚腦、火捺之美。以天然蟲蛀為池,硯端淺雕梅幹臨池。無銘識。
端石,色棕黑,質佳,製工精雅,作小兔蹲伏狀,兔眼處恰為一重暈石眼。
端石,具魚腦、火捺之美。以天然蟲蛀為池,硯端淺雕梅幹臨池。無銘識。
端石,色棕黑,質佳,製工精雅,作小兔蹲伏狀,兔眼處恰為一重暈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