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千山館名硯目錄】089.清.鄧奎銘同文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體】縱 17.5 橫 13.6 高 4.2 重 2,604 公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介紹】硯色綠,通體黃、紅線斑及冰裂紋。形長方,硯面陽文「同」字為稜,界出墨池與受墨處。

【背銘】「同文研。道光己亥十月,史亭琢研,符生篆並刻」。「惟大一統之治,有同文,無奇字,用作書契,以休明乎盛世。瞿甫應紹銘」。「道同術,志同方,同心之言,如蘭臭香。玉鑪三礀靈詞館珍藏」。

【側銘】「笏齋珍藏」。

鄧奎,字符生。清江蘇吳興人。工書法,又精篆、隸、鐵筆,尤擅篆刻。

俞珽(?—1756年),初名培廷,字君儀,號笏齋。婺源人。指頭畫可頡抗高其佩・印學步趣何震。肆力六書古文。卒年五十餘。

瞿應紹(1780—1849年),字子治、陛春,號月壺,晚號瞿甫,又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上海名士。道光間貢生,官玉環同知。最擅畫竹,柳、蘭亦工。又擅篆刻。收藏古器頗富,亦擅鑒別金石文字。著月壺題畫、月壺草。


【聲明】本系列非常感謝《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臉書粉絲頁授權轉載!請格友勿贊助餵食哦~非常感謝~~



avatar-img
19會員
287內容數
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將珍藏的書畫古硯精選三百多件,寄存在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藏品。因林柏壽的館名「蘭千山館」,這批文物就被稱為「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早最好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即是館名的由來。「蘭千山館文物」就這樣進入故宮的歷史,53年後,2022年10月,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引發公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石頭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端石,蒼褐色。狀如竹節橫剖,緣有稜及圈點,內刻斜墨堂與凹池。
歙石,色青,中有青黑色橫斜細波瀾紋。長方形,背寬平。
硯色紫黑,具青花、火捺,如絲如斑,並有黃斑於兩側。形制長方,面起訴邊緣,墨堂及墨池相連,作斜面,上涿陽文井字,池上刻臥牛。
山東登州鴕基島石,色青黑,索索有芒,具紅斑紋。形長方,無文飾。
端石,色深赭,上截現赤斑紋,具青花。形長方。
端石,色蒼灰帶綠,有凍、有眼,石質佳。硯面周稜,硯背琢如田字。
端石,蒼褐色。狀如竹節橫剖,緣有稜及圈點,內刻斜墨堂與凹池。
歙石,色青,中有青黑色橫斜細波瀾紋。長方形,背寬平。
硯色紫黑,具青花、火捺,如絲如斑,並有黃斑於兩側。形制長方,面起訴邊緣,墨堂及墨池相連,作斜面,上涿陽文井字,池上刻臥牛。
山東登州鴕基島石,色青黑,索索有芒,具紅斑紋。形長方,無文飾。
端石,色深赭,上截現赤斑紋,具青花。形長方。
端石,色蒼灰帶綠,有凍、有眼,石質佳。硯面周稜,硯背琢如田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對宋代鈞窯的研究,並描述了窯工的工藝技術和窯燒過程。透過分相釉的應用,鈞窯具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驚喜感。同時,文章也分享了一些對於這件出土鈞窯盤的猜想和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成德接過絹子,一眼瞥見上頭十色絲線精繡百花蝴蝶,登時臉上變色,說道:「這絹子你打哪兒來?」齊琛不解,指著炕上角落一精雕木箱和上頭象牙鏤花匣子,說道:「那匣子裡頭收著好幾條這樣絹子。」成德拿手抹去滿臉的水,就著腰帶將手擦了,折起絹子,又收回那象牙匣內,說道:「別再碰這些絹子了。」
Thumbnail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詩是從一位駐紮在偏遠縣城的政府官員的角度來寫的,他想念他住在山上的道士朋友。這首詩以其意象和象徵的運用而聞名。冰冷的縣衙、蜿蜒的小溪、落葉、空山的意象,都烘托出詩中
Thumbnail
《題 李凝 幽居》唐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uan5(un5)。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bun5。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kun(kin)。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gian5 。 (註解:雲根:古人 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 石為雲根。這裡指 石根雲氣。) 此詩押十三元韻部,包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758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傍青門 雀啄江頭楊柳花hua,鵁鶄鸂鶒滿晴沙sa。 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hua5。 近侍即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ka。 丈人才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kua。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如今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對宋代鈞窯的研究,並描述了窯工的工藝技術和窯燒過程。透過分相釉的應用,鈞窯具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驚喜感。同時,文章也分享了一些對於這件出土鈞窯盤的猜想和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成德接過絹子,一眼瞥見上頭十色絲線精繡百花蝴蝶,登時臉上變色,說道:「這絹子你打哪兒來?」齊琛不解,指著炕上角落一精雕木箱和上頭象牙鏤花匣子,說道:「那匣子裡頭收著好幾條這樣絹子。」成德拿手抹去滿臉的水,就著腰帶將手擦了,折起絹子,又收回那象牙匣內,說道:「別再碰這些絹子了。」
Thumbnail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詩是從一位駐紮在偏遠縣城的政府官員的角度來寫的,他想念他住在山上的道士朋友。這首詩以其意象和象徵的運用而聞名。冰冷的縣衙、蜿蜒的小溪、落葉、空山的意象,都烘托出詩中
Thumbnail
《題 李凝 幽居》唐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uan5(un5)。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bun5。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kun(kin)。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gian5 。 (註解:雲根:古人 認為「雲觸石而生」,故稱 石為雲根。這裡指 石根雲氣。) 此詩押十三元韻部,包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758年) 唐 · 杜甫 引用典故:傍青門 雀啄江頭楊柳花hua,鵁鶄鸂鶒滿晴沙sa。 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hua5。 近侍即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ka。 丈人才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kua。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