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粗大毛孔周圍的肌膚,往往伴隨DEJ(真皮表皮連接處)結構的劇烈起伏,呈現類石筍狀型態──而此狀態的出現,與先天免疫的補體系統有密切相關──故推得:毛孔粗大的直接根本原因,或許是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誘導的慢性發炎所致...
臉部毛孔粗大,是常見的美容問題,更是年輕女性最在意的保養改善標的──因為其會顯著影響外貌觀感:皮膚表面凹凸不平、不光滑,不但使整體氣色看起來暗沉、更顯老態。
而目前公認...
促使毛孔粗大的因素有:皮脂分泌過多、支撐結構彈性下降、毛囊體積增大。
但其中皮脂分泌過多──只要泌出管道順暢、能及時釋出皮脂;適當清潔,無異物塞住開口──就不會發生毛孔阻塞、撐大毛孔直徑;衍生白頭或黑頭粉刺問題;甚或迫使毛囊體積增大等導致外觀上毛孔粗大化的問題。
所以嚴格來說:毛孔周圍支撐結構彈性降低」或許才是毛孔粗大的直接肇因!?
根據Wei Qiu MD等人的報告《Potential role of inflammaging mediated by the complement system in enlarged facial pores》表示:
藉由體內共焦激光掃描顯微鏡觀察有毛孔粗大問題的周圍皮膚組織──通常可觀察到強烈起伏的DEJ(真皮表皮連接處)結構,其橫截面圖像呈現「類石筍狀(stalagmite-like(SL) structure)型態。
且依Sugata, Keiichi等人的研究表明:SL結構的發生率與毛孔粗大問題呈正相關。(參→Confocal laser microscopic imaging of conspicuous facial pores in vivo: relation between the appearanc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kin)
而進一步探究這SL結構的形成──可能與先天免疫的「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所介導的低度、無症狀、持續性慢性發炎反應有關。
當補體系統過度活躍,導致毛囊微環境持續炎症──會更多的補體複合物沉積在DEJ上,誘導免疫細胞浸潤並逐漸損害DEJ健全,最終形成獨特的SL結構──於是毛孔周圍皮膚的支撐結構彈性衰退下陷,外觀看來:毛孔孔徑變大,「粗大毛孔」問題浮現。
不過這類低度、無症狀、持續性慢性發炎反應,基本很難早期診斷,往往隨時間推移積累至一定程度後才易被察覺,且通常此時要補救,為時已晚──所以未來透過「調節補體系統」策略,或許是改善面部毛孔粗大的潛在有效目標。
由上述論文可知:皮膚老化和炎症密切相關,而毛孔粗大是皮膚健康失去平衡、漸漸邁入衰老的一個重要特徵──其中與炎症有密切關聯的「補體系統」,更可能在毛孔粗大的機制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促進SL結構的形成,導致毛孔孔徑變大。
因此從保養品角度出發:若能有效平衡、抑制補體系統的過度活躍,減低更多補體複合物沉積在DEJ上,理應有效避免粗大毛孔的問題。
不過目前保養品(外用)領域,對於「調節-補體系統」的作用機制,仍缺乏足夠的研究──或許那些具有「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亦能有效抑制或平衡補體系統的活化度,來阻止SL結構的產生,進而維持毛孔緊緻狀態。
而其類似具有抗炎效果的「多酚類或多醣類」成分,像是綠茶中的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或黃芪萃取(Astragalus Extract)......等,或許也能幫助抑制DEJ中SL結構的形成,進而有利改善毛孔粗大的美容問題。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