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貸款與借款

理財 - 貸款與借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不管機會多難得、報酬率多高,請不要「借款」投資。

先做個簡單的定義:

  • 貸款:跟金融機構借錢,包括但不限於銀行、漁會、農會、郵局、信用合作社、…等。後以銀行代稱金融機構。
  • 借款:跟非金融機構借錢,包括但不限於個人名義借貸、代書貸款、當舖貸款、錢莊貸款、...等。後以民間貸款代稱非金融機構。


一般來說,跟銀行貸款,銀行會依照貸款人的現金流、擔保品、保證人等,去評估貸款人的還款能力,不會借出超過貸款人還款能力的額度,因為銀行比貸款人更擔心貸款人無法如期還款,產生呆帳。

「貸款」的性質有點類似「雙贏」,銀行在確認貸款人有足夠的信用與償還能力以後,將貸款人日後會擁有的資金,提前讓貸款人使用,貸款利息則是提前使用的代價。

以上說法,先不考慮「人」主動或被動影響貸款流程、核貸標準等情況。


「借款」的性質會比較接近「營利」,重視資金利用效率,比較不在意借款人的信用與還款能力,與之相對的借款條件(如利息、還款總額、還款期限、...等),也會不利於借款人。

不要讓自己只能借款,也避免讓自己需要去借款。


貸款投資(不管是增貸、轉貸或其它貸款),若因身在其中,無法客觀了解全局而做出不當決策,至少還有一個合作者(銀行)可以協助止損,較不會讓事情失控,即便有損失,也是在貸款人的能力範圍內。

借款投資則不然,借款人借愈多代表民間貸款賺愈多,民間貸款多半巴不得借款人投資失利,好繼續借款。

並非沒有合適的民間貸款,只是數量相對來說稀少。
avatar-img
好久沒動腦寫文了的沙龍
46會員
185內容數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嚴格說來這篇應該是4月9日的事情,只是今天才有空寫文。
2025年4月7日,創下台股史上第一跌幅,下跌2,065.87點,跌幅-9.69%。
最近的大新聞大概就是「32%關稅」這件事。
嚴格說來這篇應該是4月9日的事情,只是今天才有空寫文。
2025年4月7日,創下台股史上第一跌幅,下跌2,065.87點,跌幅-9.69%。
最近的大新聞大概就是「32%關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