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特性
接下來談談貨幣的特性,也就是一個貨幣之所以成為貨幣,希望可以有以下六個特點來描述:
- 耐用性:可以長時間存在的能力,也就是不容易被破壞,經歷過時間與距離的累積,依舊具有可辨識出貨幣的狀態,例如:黃金。
- 便攜性:可以讓人們輕鬆運輸與攜帶,例如紙鈔或信用卡。
- 接受性:人們可以接受做為交易貨幣,例如美元,去到任何國家都可以輕鬆的交易。
- 稀缺性:前幾篇一直在談到的稀缺性,貨幣必須有限量的在市場上流通,以防止通貨膨脹的發生。但如今美元一直無限量發行,就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替代性:可以輕易地換成另外一種貨幣,例如:美元對新台幣。
- 可分性:可以分割成最小單位,例如:新台幣 1000 元可以換成 10 張 100 元。
除了這六大特點之外,貨幣又分成兩種類型:
- 實體貨幣
- 數位貨幣
這邊我們就不討論實體貨幣了,畢竟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實體貨幣。
數位貨幣是一種可以用於網上交易的貨幣,可以當成我們每天在使用的紙鈔的數位版本,透過支付通道來進行交易。支付通道,可以使數位貨幣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使得交易變得更加快速與安全,例如現在的什麼 pay 什麼 pay,或者信用卡。
但不管是什麼 pay 什麼 pay ,或信用卡,或者政府的 CBDC(中央銀行數位貨幣),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都需要透過一個中間交換的過程,稱為中間人,這對於交易行為都產生了一個被掌控的可能,中間人可以升高手續費,中間人也會讓交易過程變得複雜冗長,例如轉帳到國外。
所以才開始所謂的去中心化的討論,所謂去中心化,就是去掉中間人,讓交易直接對接對方。試著想想一個情境,我們去菜市場買菜付錢,就是去掉中間人,貨幣直接在你跟我之間進行交易,所以平常的我們就已經使用去中心化交易了,但這個僅限於實體貨幣,轉換到數位貨幣就不能直接點對點交易了。
但這樣的數位去中心化貨幣,會長什麼樣子呢?
Bitcoin 101-4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