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央行CBDC會統一江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3/19我在ETtoday的「雲論」發表我對於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第二篇評論「全台行動支付百家爭鳴!央行數位貨幣是否一統支付江湖?」,這是我在第二篇在「雲論」探討CBDC的未來。第一篇是去年的5月22日,我寫了「CBDC若一統江湖,誰與爭峰?」,一年來,其實我早料準CBDC不會出現所謂的對手,事實上,的確如此。

我在這裡用一些經濟理論說得更明白一些。

raw-image

我的根本理由有二,目前市面上包含虛擬貨幣等等的支付系統,基本上沒有提高交易效率,也沒有降低交易成本。長時間來看,要這些支付系統做啥用呢?

當然,一方面真的有人當作投資,如比特幣,一方面真的有一些支付系統的確是用來進行支付交易的,但同時要滿足交易效率,又滿足低交易成本的支付系統,坦白說是沒有。

所以,即使這些支付系統真的可以用來支付,其交易效率的確是高於現金支付,但交易成本呢?

經濟學告訴我們,貨幣具有下列四種功能:交易媒介、價值單位或價值標準、遞延支付的標準、儲藏價值的工具,也就是說要同時滿足這四項功能的才算是貨幣,所以比特幣一定會先去除。因為比特幣的風險特性造成了對美元的匯率不穩定,也就是說對所有的貨幣的匯率皆是不穩定的,當交易的當下,買賣雙方所約定的比特幣幣值究竟是多少?難以論定!

或許有人會說,交易時又不是以比特幣標價,而是以比特幣付款,關比特幣的幣值何干?其實問題沒變,屆時,兌換的比率如果出現懸殊差異呢?這時候要以那個時間的幣值為交易基準呢?

先看一下BIS對於電子貨幣的定義。

電子貨幣是在1945年信用卡開始成為一種支付工具後所產生的名詞。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對電子貨幣的定義是以電子形式儲存於消費者持有的電子設備中,並以現行貨幣單位計算之貨幣價值,當成儲值或預付的工具,並具有下列五項特徵(BIS, 1996):

  1. 科技的進步成就(technical implementation):以卡片為基礎的系統(card-base),典型是以微處理器嵌入的塑膠卡片,另一種是以軟體(software)為基礎的系統,使用軟體安裝在消費者的個人電腦上。
  2. 制度的約定(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電子貨幣服務的提供者有下列四者:電子貨幣的發行者、網路經營者、軟體和硬體的提供者、電子貨幣的清算者。從政策面來講,最重要的服務提供者是電子貨幣的發行者,對發行者來說發行電子貨幣是資產負債表的上的負債,網路提供者和設備提供者只是提供技術的服務,清算者一般來說是銀行來擔任。
  3. 可轉讓(transferred):電子貨幣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轉讓,個人與個人間亦可以不透過發行者(issuer)或公正第三者(third party)進行價值轉讓或移轉。
  4. 記錄(recorded):具有限度的可移性(transferability),而且交易過程必須被紀錄在資料庫。
  5. 定名(denominated):對大部分的的電子貨幣系統不是正在開發就是還在測試當中,因此要能夠在國際間流通並視為通貨(currency)。

這樣大家就可以知道,依電子貨幣嚴謹的定義,雖然說沒規定一定是法定貨幣,那麼,又有哪種比法定貨幣還要強的貨幣?當然有,除非一國的央行願意放棄法定貨幣,改用別國的法定貨幣,如辛巴威。

除了BIS的定義,我認為還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依據Medvinsky和Neuman( 1993)的研究,發展電子貨幣亦必須滿足下列必要條件

  1. 安全性(security):電子貨幣只是一種資料形式,因此很容易複製。針對電子貨幣的複製或雙重花費(double spending)應該要設法防止。
  2. 匿名性(anonymity):個人身份應該被保護,而且無法被監督個人的消費行為及習慣。
  3. 擴充性(scalability):電子付款系統的擴充性必須能夠普及所有使用者,當使用者增加時必須能夠擴充系統架構,否則將導致系統運作緩慢或無法順利進行交易。
  4. 可受性(Acceptability):使用者都分屬不同的銀行系統,也就是說銀行之間也必須要能夠彼此清算與交易。
  5. 離線交易(off-line operation):不同的交易個體可以即刻且安全地交易。
  6. 可移性(transferability):電子貨幣的花費不必一直連接資料庫而透過公正第三者進行即可。
  7. 硬體獨立性(hardware independence):必須防止來自於離線的雙重花費。

尤其是離線的匿名交易更是重要,所以我才說各國央行所要發展的數位貨幣,只要一提出,一發行,基本上現有的支付機制根本都不是央行的對手。

是不是所有的支付機制都會消失在江湖?我覺得還不至於,因為部分的支付機制或者是系統有其誘因與便利之處,讓消費者願意儲值一筆錢,放棄現金的機會成本,我們從以下這個公式就明白了:

考慮下列情況:消費者將其所得之一部分購買儲值卡(設為Y物品),其餘的所得用來購買其他物品(包括儲蓄),以數學式表示之:

raw-image

上式中,I表消費者的所得,Py為儲值卡的單位價格恆等於1,M為購買儲值卡之後的剩餘貨幣,Pm為貨幣的單位價格,恆等於1。根據消費者的選擇理論,消費者為得到最大的消費效用必須選擇儲值卡與剩餘貨幣之間的組合,滿足下列等式:

raw-image

如果Y與M的價格一樣,那兩者的邊際效用必須相等。如果不一樣呢?我們都知道儲值卡的總交易成本(包含機會成本)高於現金,那麼邊際效用也必須增高,也就是這些非法定數位貨幣以外的支付系統,所提供給消費者的效用必須提高才能補償。這樣一來,那些支付系統才能夠存活在江湖上。

接下來,剩下沒有邊際效用補償的支付系統,只能退出江湖。但消費者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一個支付系統如何讓消費者的邊際效用不會遞減太快,讓使用忠誠度下降,就考驗這些支付系統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3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1/12/18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Thumbnail
2021/12/18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Thumbnail
2021/11/13
經濟部此舉的「抗漲專區」與《呂氏春秋》講的「掩耳盜鐘」,不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以為成立個「抗漲專區」,要業者把一些看起來沒有漲價的商品集中銷售,官員先麻痺自己的物價感覺,然後老百姓就會慶幸原來物價沒有上漲,過去的耽驚受怕,原來只是一些人傳遞的假消息,讓大家「杞人憂天」罷了!
Thumbnail
2021/11/13
經濟部此舉的「抗漲專區」與《呂氏春秋》講的「掩耳盜鐘」,不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以為成立個「抗漲專區」,要業者把一些看起來沒有漲價的商品集中銷售,官員先麻痺自己的物價感覺,然後老百姓就會慶幸原來物價沒有上漲,過去的耽驚受怕,原來只是一些人傳遞的假消息,讓大家「杞人憂天」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古以來,不少邏輯學、經濟學研究者們所提出的學說理論,因與人們日常生計高度相 關,如:認知觀念、組織協作技巧、政府財稅政策等等,影響力很多時候超出外界的預期......。
Thumbnail
自古以來,不少邏輯學、經濟學研究者們所提出的學說理論,因與人們日常生計高度相 關,如:認知觀念、組織協作技巧、政府財稅政策等等,影響力很多時候超出外界的預期......。
Thumbnail
找來5家銀行做實驗,台灣CBDC進度到哪裡? 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央行都陸續投入CBDC研究,台灣央行在2019年就規劃兩種研究計畫,2020年6月完成第一階段技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分析批發型CBDC應用去中心化技術(DLT,分散式賬本)的潛力與局限性。 楊金龍:數位貨幣不計算利息
Thumbnail
找來5家銀行做實驗,台灣CBDC進度到哪裡? 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央行都陸續投入CBDC研究,台灣央行在2019年就規劃兩種研究計畫,2020年6月完成第一階段技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分析批發型CBDC應用去中心化技術(DLT,分散式賬本)的潛力與局限性。 楊金龍:數位貨幣不計算利息
Thumbnail
於2008年11月1日,一名自稱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 上發佈了一篇名為《比特幣 — 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一石激起千重浪,開啟了區塊鏈的新時代。這本白皮書不算長,只有8頁內容,但門檻不算低,因為內容涉及不少金融學、密碼學、數學等
Thumbnail
於2008年11月1日,一名自稱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 上發佈了一篇名為《比特幣 — 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一石激起千重浪,開啟了區塊鏈的新時代。這本白皮書不算長,只有8頁內容,但門檻不算低,因為內容涉及不少金融學、密碼學、數學等
Thumbnail
1. 保護商業銀行的既有利益 2.跨入半套Blockchain 3.避免完全去中間人的強烈衝擊 · 因為央行無限額度的信用保證,不可能有其他競爭者 · 若走單層架構,商業銀行絕對會倒閉 4.延續現在的既有架構 1. 擴張央行的資產負債表:DCEP可被商業銀行被視為全新的交易單位 交易處理流程
Thumbnail
1. 保護商業銀行的既有利益 2.跨入半套Blockchain 3.避免完全去中間人的強烈衝擊 · 因為央行無限額度的信用保證,不可能有其他競爭者 · 若走單層架構,商業銀行絕對會倒閉 4.延續現在的既有架構 1. 擴張央行的資產負債表:DCEP可被商業銀行被視為全新的交易單位 交易處理流程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比特幣(以及其他數位貨幣)是個套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我的根本理由有二,目前市面上包含虛擬貨幣等等的支付系統,基本上沒有提高交易效率,也沒有降低交易成本。長時間來看,要這些支付系統做啥用呢?
Thumbnail
我的根本理由有二,目前市面上包含虛擬貨幣等等的支付系統,基本上沒有提高交易效率,也沒有降低交易成本。長時間來看,要這些支付系統做啥用呢?
Thumbnail
中央銀行「總算」開始研究電子貨幣,為何我用「總算」兩個字,我總覺得央行有點「乃覺三十里」的處境。為什麼?早在二十年前我碰觸到電子支付這個議題時,其實中央銀行的李榮謙早已開始研究電子貨幣這個專題,時間是2001年的9月。
Thumbnail
中央銀行「總算」開始研究電子貨幣,為何我用「總算」兩個字,我總覺得央行有點「乃覺三十里」的處境。為什麼?早在二十年前我碰觸到電子支付這個議題時,其實中央銀行的李榮謙早已開始研究電子貨幣這個專題,時間是2001年的9月。
Thumbnail
論國家數位貨幣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關注加密貨幣議題至今,我看見幣圈市場的紛紛擾擾,除了不斷呼籲政府部門要有積極作為,對於在社會上誆騙大眾金錢的不肖業者採取措施;同時也期許業者透過自律機制,建立起合理的運作準則並維持良好形象,促進相關產業的長久發展。
Thumbnail
論國家數位貨幣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關注加密貨幣議題至今,我看見幣圈市場的紛紛擾擾,除了不斷呼籲政府部門要有積極作為,對於在社會上誆騙大眾金錢的不肖業者採取措施;同時也期許業者透過自律機制,建立起合理的運作準則並維持良好形象,促進相關產業的長久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