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殺福順》、《慈母殺心》和《仲夏魘》影評:去父留女的母親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前言

Kill Boksoon我是跟The Mother一起看的,兩部上映時間差不多,我很驚訝美韓兩國竟然能不約而同產出核心內容這麼相似的電影,是編劇約好了還是2023年女權電影真的崛起了?

劇情介紹與心得感想

兩部電影的核心都是講述「去父留女」的母親如何在男上司追殺下保護女兒,片名剛好就是這兩位母親的名字。

去父留女是跟比從母姓更實際、激進的行為,The Mother被問到女兒的父親是誰時,她堅定地說She's mine;福順的女兒吉在鍈更是從母姓姓吉,完全不知道父親是誰。一位母親絕對知道女兒是不是她的,但父親是一個虛假的、狐假虎威的、不自然的概念,父親是男權社會下的母親拱手創造出來的身份,父親永遠要擔心孩子有可能不是他的,這也鬧出了古今中外不少綠帽笑話。

Kill BoksoonThe Mother這兩部電影告訴我們,足夠強悍的女人要是不在意自己女兒父親的身份會怎樣,要是女兒成長在「沒有父愛」的家庭會怎樣,那就是--不會怎樣。兩部電影劇情邏輯其實都有硬傷,但觀賞起來都很舒適,我很喜歡母親是殺手和獵人的設定,但The Mother較少描繪母女本身的生活,比較起來我更喜歡Kill Boksoon的劇情張力,或許因為我更能共情東亞的母女關係。彈無虛發的殺手福順最怕的是女兒的教育,在鍈坦白自己是同性戀,殺人不眨眼的福順瞬間支支吾吾不知道要說什麼,最後還去安慰女兒。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兩部電影的女兒都完美繼承了媽媽的殺氣,在鍈捅了騷擾自己的男同學,Zoe變成出色的獵人。她們原本都不理解媽媽在幹嘛(因為媽媽在忙著殺人),跟媽媽賭氣,這兩部電影好就好在媽媽們也沒有打著「為妳好」的旗幟打壓女兒,更不會叫女兒迎合patriarchy下對女兒的規訓,而是靜靜接納她們的本性,因為她們是她們的女兒。

2023年,這兩部電影的出現是很好的開始,也許是女權電影開始成熟、「破」成功的象徵,破完才要「立」,所以我不會對這兩部過於苛求,先求有再求好。先前眾多電影裡的母女關係都相當膚淺,不是根本看不到她們的存在、當個背景板互相舔舐傷口,就是母親跟女兒雌競。仔細回想,我喜愛的Kill Bill和《親切的金子》,雖然女主角的塑造皆比Kill BoksoonThe Mother好上許多,但裡頭的母女關係只是點到為止,我們不知道Beatrix和金子的女兒們會步上什麼後塵,Kill BoksoonThe Mother則是直白地告訴我們:別擔心,在鍈跟Zoe會過得比她們的母親好,會比她們的母親強。這讓我想到《芭比》(之後會好好寫一篇影評)裡的一句話:母親的作用,就是站在原地,讓女兒知道自己走了多遠。

Kill BoksoonThe Mother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成功勾勒出了母女關係的衝突和複雜度,兩對母女各有其頑劣囂張的個性,這比讓她們當男性親友豐功偉業的路人甲好太多了,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聚焦強大的母親和女兒的電影,我也很期待女權電影會「立」成怎麼樣。這兩部電影總的來說是美好的,母親愛女兒,女兒愛母親,多麼美好,好像patriarchy從來不存在,但兩位母親的悲劇正是patriarchy裡貪得無厭的父親一手造成的,她們與她們的女兒從廢土中長出堅韌枝葉,可惜現實中多的是比這糟糕萬倍的母女關係,母親恨女兒,女兒恨母親。如果有電影誠實拍出現實生活母女如何在patriarchy的摧殘下自相殘殺,我會支持,聚光燈放在女人身上是好事,可是我不會去看,我的潛意識認為這種電影要到「立」的後期才會有人深入探討,也才有探討的必要。再說一次,電影並不需要如實呈現事實,它只需要宣揚某種意識形態,我只想看宣揚母女之間緊密連結、母親執生執死力量傳承給女兒的電影。正因為我本人現實的母女關係已經夠糟糕,我才能從Kill BoksoonThe Mother體會到那難以奢求的美好。

raw-image

關於去父留女,那就不得不提到《仲夏魘》(Midsommar),它用很隱密的方式呈現去父留女實踐的可能性,我在觀看時甚至沒有直接發現。前中期有點無聊,就是很普通的恐怖片鋪陳,有點《聖山》的感覺,後期有趣了起來,看似奇怪的邪教細想其實比世上大部分正經宗教有理許多,想死了就去死,女性們圍成一圈跳舞,採完男性的精子後就把他殺了,這不能叫邪教吧,這應該叫正義聯盟。雖然《仲夏魘》整體基調跟Kill BoksoonThe Mother不同,但核心是相同的--女性才是生育的主體。這是事實,卻被大多數人無視或掩蓋。母女與母子、父女和父子本質不同,女兒在母親還在姥姥子宮裡時就存在了,因為女性的卵子在她還是胚胎時就已形成,我們都曾經跟母親一同待在姥姥的子宮裡。父子關係不論怎麼拍都有惡毒的意味,我們都知道他們背後有個消失的母親,或者說,消失的子宮和姓名,父親同時是母親,父親生育了子,子是待成為的父,真熟悉,這不就是patriarchy和某些宗教運作的根基嗎?

母子跟父女則是相反的兩個關係,從胯下生出刺向自己的尖刀,這是男寶媽與男寶;父親是壓迫女兒的社會的一份子,他對待女兒或許比對待妻子好,或許不會,但隨父姓的女兒終究是父親的一份資產,和其它男性主導的家庭結合聯姻的工具。在真正的母系社會,母親生下男性後代會扔掉,女性後代根本不會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更別說稱他一聲爸爸。因此任何描繪母女和姊妹關係以外的親情電影都有滑稽的味道,這味道來自於patriarchy本身就是個極其不自然的概念制度。文藝作品無法掩蓋自然的真相,看動物紀錄片就會發現,母親和女兒、姊姊和妹妹之間才有最緊密的連結,此後看歌頌父子情的電影就像看到年老色衰被拋棄的雄獅抱著他的兒子激情憤慨地說「兒子,爸爸愛你!」雌獅和她的姊妹女兒們會管這些雄獅嗎?她們正在快活地狩獵呢,人類竟會被這種大自然根本不會出現的、自己虛構的父子情感動,不覺得可笑嗎?

這三部電影的通病是男性依然為群體的領導或是女主的忠心助手,但跟現代社會一樣,女性們會隨著時間自動創造女性同盟,無論是追隨福順的年輕殺手金詠芝、獲得母親信任而收養Zoe的另一個母親還是安撫Dani的信徒們。電影裡的男性都跟現代社會一樣,懦弱、險惡、暴力跟醜陋,不幸的是他們都有當父親的機會,幸運的是女人開始覺醒了,拋下他們再也不回頭。男人沒有繁衍後代的能力,一旦女人停止造父,父就不存在,或許男編劇沒想表達這麼深層的意思,但真理就是一切的歸宿,無論拋出什麼,都會有個拉力將事物引到真理的面前。最後還想說,我很喜歡Kill BoksoonThe Mother這兩個片名,直截了當表明兩個女主的存在。The Mother裡母親沒有名字,正如她的職業特性,她不能有名字,同時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她之前的人生就被抹滅了,她的名字變成了母親。Kill Boksoon顯然致敬了Kill Bill,而且kill和Boksoon的姓Gil音同,Boksoon最後成功殺了自己的老闆車閔圭,片名為何不叫Kill Mingkyu?Boksoon一直被追殺,但她是殺不死的。


總結

  • 《格殺福順》

劇情:8.3/10

演技:8.5/10

女權程度:8.8/10

推薦程度:8.7/10

  • 《慈母殺心》

劇情:7.8/10

演技:8/10

女權程度:8.2/10

推薦程度:8/10

  • 《仲夏魘》

劇情:6/10

演技:7.5/10

女權程度:8/10

推薦程度:7/10




avatar-img
8會員
25內容數
不是專業影評書評人,只是個野路子出身、愛好電影與文學的女權主義者。寫不出專業術語,不追求瀏覽數,只想找個平台存放影評,靠最自然的本能紀錄所有思考的瞬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ller Velve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難用語言去形容我對這部節目的喜愛,但還是要記錄,記錄下這個一鳴驚人、橫空出世、全素人陣容登上Netflix Korea Chart第二名、獲得青龍獎、重寫女性綜藝定義的最佳綜藝。憑一己之力策劃、拍攝、推出《海妖的呼喚》並獲獎,韓國女性又再一次證明,未來女權的燈塔在東亞,為此我備受鼓舞。
在我印象裡,這部是我看過的女同電影中,少數探討第三波女權主義「交織性」的電影。我反感交織性這個名詞,正如我反感「展演」、「重構」、「再現」等等咬文嚼字實則模糊重點的學術名詞。第三波女權主義給女性群體帶來的是分裂和向下兼容,讓女人把種族、階級和國家放在自己「女性」的身份之前。
這部電影是我靠網路上口耳相傳才得知的,有時覺得如今已經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而是「好酒就怕巷子深」。這種對男權社會大逆不道的電影,可以想像前期製作時要受到多少阻撓,拍出後也一樣不受主流待見。
很難用語言去形容我對這部節目的喜愛,但還是要記錄,記錄下這個一鳴驚人、橫空出世、全素人陣容登上Netflix Korea Chart第二名、獲得青龍獎、重寫女性綜藝定義的最佳綜藝。憑一己之力策劃、拍攝、推出《海妖的呼喚》並獲獎,韓國女性又再一次證明,未來女權的燈塔在東亞,為此我備受鼓舞。
在我印象裡,這部是我看過的女同電影中,少數探討第三波女權主義「交織性」的電影。我反感交織性這個名詞,正如我反感「展演」、「重構」、「再現」等等咬文嚼字實則模糊重點的學術名詞。第三波女權主義給女性群體帶來的是分裂和向下兼容,讓女人把種族、階級和國家放在自己「女性」的身份之前。
這部電影是我靠網路上口耳相傳才得知的,有時覺得如今已經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而是「好酒就怕巷子深」。這種對男權社會大逆不道的電影,可以想像前期製作時要受到多少阻撓,拍出後也一樣不受主流待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母親為了找出殺害女兒的真兇,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作出一次比一次極端的選擇,最終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此劇以母親的痛與選擇為主軸,探討了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問題,母子之間的糾葛,以及母愛與內疚等情感。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前,有個影評人,講大要般地說了一下這故事內容,衝著金馬獎曾經聽過這名字,“ ” 花路阿珠媽 “ 。 一個因喪夫後而跟兒子相依為命的母親,兒子除了生活工作,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另一番感情。母親愛看韓劇,兒子為一圓孝心吧,安排了一趟韓國之旅,然,若是故事就這樣,也就不會入圍了,故事的第一個轉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鬼媽媽的假期 劇情:孤獨地離開人世的母親福子(金海淑 飾)獲得3天返回人間的假期,新人導覽員(姜其永 飾)帶著福子見到本應該在美國擔任教授的女兒真珠(申敏兒 飾)獲,但沒想到她卻看到真珠回到老家,原來是內心愧的真珠,決定放逐自我,面對需要失去回憶的選擇,福子該如何讓女兒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母親為了找出殺害女兒的真兇,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作出一次比一次極端的選擇,最終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此劇以母親的痛與選擇為主軸,探討了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問題,母子之間的糾葛,以及母愛與內疚等情感。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前,有個影評人,講大要般地說了一下這故事內容,衝著金馬獎曾經聽過這名字,“ ” 花路阿珠媽 “ 。 一個因喪夫後而跟兒子相依為命的母親,兒子除了生活工作,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另一番感情。母親愛看韓劇,兒子為一圓孝心吧,安排了一趟韓國之旅,然,若是故事就這樣,也就不會入圍了,故事的第一個轉
Thumbnail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鬼媽媽的假期 劇情:孤獨地離開人世的母親福子(金海淑 飾)獲得3天返回人間的假期,新人導覽員(姜其永 飾)帶著福子見到本應該在美國擔任教授的女兒真珠(申敏兒 飾)獲,但沒想到她卻看到真珠回到老家,原來是內心愧的真珠,決定放逐自我,面對需要失去回憶的選擇,福子該如何讓女兒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