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走進市場的日子常常踏入的地方是性別書房,裡頭討論社會企業人格和派遣工等等社會議題,對於正在找工作的我來說找到一個可以討論的地方。就業市場正逢政府推出22k就業方案,面臨薪資和學歷不對等的情況有些沮喪,而性別書房的房主也因國美館的派遣工需要驗孕和生理期的驗證讓女性工作人員感受到明顯不舒服開始抗爭。剛畢業的學生、失業的學生、高中老師、國外完成學業的海歸人士、或許湊合一些社工拼拼湊湊的組成小型社會,從各種不同的生活背景裡因為同樣的就業問題聚集討論。
一段時間過後房間慢慢走回主題,關於性別。看到許多各種性別和性向的人週末的時候來到房間討論生活上的許多問題,遇到也許是買完東西之後的閒語,走在路上側目的評價,又或者兩個男生只能走到巷弄的陰暗處悄悄地牽起手柔柔親吻。這段時間對於性別和這些非性別認同的歧視有比較多的了解,像我這種異性戀很難在生活裏遇到如同性戀般的眼神,雖然被歧視的心理感受相同。各種性向認同之後又是心裡性別認同,心理男生理女或心理女生理男的各種組合搭配,和這些人相處的過程才了解平日的生活的對他們而言是多少壓抑的成分,就連買生活用品的過程都挫折,受挫的內心越來越圓。
“西蒙、波娃”
第一次聽到這名子的來源已不可考,但是在後來幾乎是房間裏每個人都知道一二的人物,性別議題裏也是先驅帶領當時的歐洲社會不斷向前,“第二性”是屬於她的著名作品。學生時代看過一些維吉尼亞伍爾芙的書,也看了“中性”這本關於性別認同的自傳,也許還搭配許多各種歐洲文學的傳達精神揉合在一起,是現在的我。
房間的起些時候就認識這些人事物,對於男女平權或女權等等的性別議題有些初步認識,我沒辦法是那些可以站在第一線揮舞旗子,也不是能夠激烈的為理想辯護,喜歡的方式反而是融入生活之中跟市場的阿公阿嬤聊聊天了解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想法,長輩年輕學習到關於性別的想法直到現在改變的也都不多,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