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哭得出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以前高中時,國文課本上幾篇非 常有名的文言文"祭妹文""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這些文章,我國文老師教得精采,說得很激動,她說,難道你們都不能感受到作者失去親人內心的哀痛,表現在字裡行間深切的情感,而有想哭的感覺嗎?讀這些文章沒有哭的就是不孝、不慈、不友,我還記得我和同學私下笑著說,我們真的哭不出來啦! 我們真的太年輕了,未受浮事的歷練,未經至親離去的傷痛,對於"苦"畢竟懂得太少,生活還沒有開始被熬煉雕琢,所以情感的層次仍很淺薄,對於作者所描述悲戚的心境場景"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那種痛在心底深處,不忍離去,頻頻回頭的不捨,只有17、18歲的我們,少不更事,仍生活在家安全的保護傘下,如何能懂得阿? 隨著歲月腳步的推移,我有了各樣的經歷和刻劃的傷痕,這些傷痕帶來了生命中的痛,這些痛教會我許多事,也看見生命的許多面向,我也懂得文中作者的心情,有能力與他同悲同喜,生命有了厚度也拉開了廣度,由不識愁滋味的少女轉變成"與哀者同哀,安慰那些需要安慰的人",我由衷感謝那些促成我轉變的人、事、物,雖則很多時候我是被迫成長的,記得當年我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我內心十分惶恐,我怎麼能負責一個人的一生? 我連自己都不見得照顧得好,我聽到聖靈對我低語"他不只是你的孩子,也是神的孩子,神會和你一起照顧他"這來自天上的安慰,使我有信心並安心成為一個母親。 兩年前丈夫的一場大病,生死關頭經常是一瞬間的事,進出醫院是家常便飯,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十分無奈,也了解到除了專心仰賴耶和華,別無他法,耶和華說"生命在我,復活也在我"神是萬物的主宰,我們何其渺小,經歷這一切,我珍惜所擁有的,我能溫柔地對待病痛中的丈夫,對深陷痛苦中的人滿懷憐憫,我學會基督般的愛去愛人,主說"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的燈火,他不吹滅"他就是如此慈悲又溫柔的神,在巨大傷痛中,我學到了這寶貴的品格。 如有機會再見到高中的國文老師,我會驕傲地告訴她,老師我能懂作者的心情,也哭得出來了! 這淚水是歡喜,也能滌淨靈魂滋潤枯竭的身心。







avatar-img
7會員
157內容數
最近看完電視劇茶金後,對客家文化深感興趣,開始探索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想作為了解客家文化的入門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朋友的孩子癌症復發,得重回醫院去化療,我們得知此事都十分難過,心中難免會問,主阿,非得這樣嗎?為什麼要一而再而三的折磨阿?您的旨意到底是甚麼?為何不幫幫我們? 苦難和病痛總是使人畏懼,在我很低潮時曾經向神抱怨過,主您最後都還是照著您的旨意完成,那我為何還要禱告?禱告有用
我朋友的媽媽已失智了幾年,最近情況變得更不好,要照顧的項目更多,醫院更常跑了。我的朋友以往是個容易操煩擔心的人,她高中同學甚至說,她的眼睛是藍色的憂鬱。 但我的朋友現在很不一樣,她會在一天跑兩次醫院的空檔,安排和朋友的下午茶或午餐約會,她也會常聽少年時的歌手唱的歌,這些轉換心情的方式,讓她一邊
這次暑假去日本,第一次的自由行,體會到摸索的混亂和鐵腿的痛苦。 我們是住在地鐵御花茶屋站,是一棟兩層樓的民宿,這站很小是只有普通車才會到的小站,站名也很有趣,據說是江戶時代的茶屋女,曾幫德川吉宗將軍看病,此地因而稱御花茶屋。 京成本線是火車,初來乍到的我們一直以為是捷
這是我小時後最愛吃的麵,一打開,一大口,用鼻子吸那麵香,光用聞的就滿足了一半,裡面有一包調味包,鹹香鹹香類似胡椒粉,撒在麵体上,再用力捏碎那一大塊麵體,讓他充分與粉混合,有時我會故意留下幾小塊不捏成細碎,那種小方塊是為了感受,一口咬下有東西崩蹋的快感,順便發出卡滋卡滋的悅耳清脆聲,麵入口剛被唾液濡濕
小時候在社區裡就有一間金紙加工店,老闆月月阿姨都找鄰居這些小孩,幫忙綁金紙,在上學只讀半天的時候,都會去那打工,阿姨很會鼓舞小孩們的士氣,產生一種競爭的氛圍,在阿姨趕貨的時候,這群小兵很能派上用場,總能準時出貨。 月月阿姨年紀和我媽媽差不多,嘴唇左上方有一顆痣,皮膚是很好看的淺褐色,阿姨講話慢慢的,
最近政治圈和演藝圈因為性騷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多私下和過往的事都被掀出來,驚動人心,指責、詆毀、攻擊接踵而至,六月的端午前夕顯得十分的不平靜。 對於錯誤的行為一定需要譴責,認罪也是悔改的第一要務,但怎樣的批評是公正的,是適當的,我想沒人說得準,但先知在演講中教導"我非常擔心,有這麼多人似乎認為,
最近朋友的孩子癌症復發,得重回醫院去化療,我們得知此事都十分難過,心中難免會問,主阿,非得這樣嗎?為什麼要一而再而三的折磨阿?您的旨意到底是甚麼?為何不幫幫我們? 苦難和病痛總是使人畏懼,在我很低潮時曾經向神抱怨過,主您最後都還是照著您的旨意完成,那我為何還要禱告?禱告有用
我朋友的媽媽已失智了幾年,最近情況變得更不好,要照顧的項目更多,醫院更常跑了。我的朋友以往是個容易操煩擔心的人,她高中同學甚至說,她的眼睛是藍色的憂鬱。 但我的朋友現在很不一樣,她會在一天跑兩次醫院的空檔,安排和朋友的下午茶或午餐約會,她也會常聽少年時的歌手唱的歌,這些轉換心情的方式,讓她一邊
這次暑假去日本,第一次的自由行,體會到摸索的混亂和鐵腿的痛苦。 我們是住在地鐵御花茶屋站,是一棟兩層樓的民宿,這站很小是只有普通車才會到的小站,站名也很有趣,據說是江戶時代的茶屋女,曾幫德川吉宗將軍看病,此地因而稱御花茶屋。 京成本線是火車,初來乍到的我們一直以為是捷
這是我小時後最愛吃的麵,一打開,一大口,用鼻子吸那麵香,光用聞的就滿足了一半,裡面有一包調味包,鹹香鹹香類似胡椒粉,撒在麵体上,再用力捏碎那一大塊麵體,讓他充分與粉混合,有時我會故意留下幾小塊不捏成細碎,那種小方塊是為了感受,一口咬下有東西崩蹋的快感,順便發出卡滋卡滋的悅耳清脆聲,麵入口剛被唾液濡濕
小時候在社區裡就有一間金紙加工店,老闆月月阿姨都找鄰居這些小孩,幫忙綁金紙,在上學只讀半天的時候,都會去那打工,阿姨很會鼓舞小孩們的士氣,產生一種競爭的氛圍,在阿姨趕貨的時候,這群小兵很能派上用場,總能準時出貨。 月月阿姨年紀和我媽媽差不多,嘴唇左上方有一顆痣,皮膚是很好看的淺褐色,阿姨講話慢慢的,
最近政治圈和演藝圈因為性騷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多私下和過往的事都被掀出來,驚動人心,指責、詆毀、攻擊接踵而至,六月的端午前夕顯得十分的不平靜。 對於錯誤的行為一定需要譴責,認罪也是悔改的第一要務,但怎樣的批評是公正的,是適當的,我想沒人說得準,但先知在演講中教導"我非常擔心,有這麼多人似乎認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再也不曾為了現實生活中的事,真正的忍不住流淚了 這幾年,忍不住的流下眼淚,往往是因為看了一齣戲、一部電影、一首歌,被裡面的劇情撩撥到,心裡酸酸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流…… 看著平均每三天就會哭一次的三歲姪女,我驚覺,這樣的我正常嗎? 到底是我生活太順遂,還是對於所有不公不義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一、你是否曾經有哭泣的經驗? 二、•你認為「哭泣」是好的嗎?為什麼? 三、聽故事 四、認識語詞: 五、想一想 1.•故事中,出現在家中的陌生人是誰? 2.•當孩子們知道死神在黎明前,要將老祖母接走時, 請問他們做了事情?為什麼? 3.死神說道:「孩子們,哭泣吧!你們可以悲傷,但不要心碎
Thumbnail
2021.3.6 前幾天去二階當小助理時,在某段冥想老師請我去摸著一位在過程中痛哭的同學的背給予她支持的力量, 看著同學像個孩子般的放聲大哭,也許是她願意放開自己的一切,任由喉嚨將心裡的感受用力嘶吼哭喊出來,那時的我一邊抱著她、一邊覺得好感動 !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愛哭的人 在前年 我在網路上遇到童年玩伴 她告訴我 她認為我小時候是一個很愛哭的人 動不動就會哭 當她這樣說時 我其實已經沒印象了 只知道現在當媽的自己 常會看著影片而落淚 有時心情感受到委屈難受時 也會在騎車途中 眼淚就默默留下 還記得以前曾在高中服務
Thumbnail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再也不曾為了現實生活中的事,真正的忍不住流淚了 這幾年,忍不住的流下眼淚,往往是因為看了一齣戲、一部電影、一首歌,被裡面的劇情撩撥到,心裡酸酸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流…… 看著平均每三天就會哭一次的三歲姪女,我驚覺,這樣的我正常嗎? 到底是我生活太順遂,還是對於所有不公不義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諺語應該是多數華人父母的心態,那麼其他族裔呢?他們難道真的在孩子成長後就會放手不管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這個熱門話題,每年母親節前後,網上有關文章很多,自己不想再來湊熱鬧,可是當我今天早上讀到「殲悔錄」* 第五卷的時候,奧古斯丁在書中描述怎樣欺騙母親的一段回憶⋯⋯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一、你是否曾經有哭泣的經驗? 二、•你認為「哭泣」是好的嗎?為什麼? 三、聽故事 四、認識語詞: 五、想一想 1.•故事中,出現在家中的陌生人是誰? 2.•當孩子們知道死神在黎明前,要將老祖母接走時, 請問他們做了事情?為什麼? 3.死神說道:「孩子們,哭泣吧!你們可以悲傷,但不要心碎
Thumbnail
2021.3.6 前幾天去二階當小助理時,在某段冥想老師請我去摸著一位在過程中痛哭的同學的背給予她支持的力量, 看著同學像個孩子般的放聲大哭,也許是她願意放開自己的一切,任由喉嚨將心裡的感受用力嘶吼哭喊出來,那時的我一邊抱著她、一邊覺得好感動 !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愛哭的人 在前年 我在網路上遇到童年玩伴 她告訴我 她認為我小時候是一個很愛哭的人 動不動就會哭 當她這樣說時 我其實已經沒印象了 只知道現在當媽的自己 常會看著影片而落淚 有時心情感受到委屈難受時 也會在騎車途中 眼淚就默默留下 還記得以前曾在高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