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要旅行

2023/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平常在忙碌工作的喘息時間,我總喜歡看看天空。

輕撫雲朵捲曲的形狀,欣賞月象圓缺,還有那偶而劃過蔚藍鏡面的巨型鐵鳥。

我總會想,他將帶旅客航行至何處,同時也期待著下次的旅行,作為面對日常的養料。

巨型鐵鳥劃過天空,這次我們將去哪裡?


對於每個人來說,旅行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可能是沉澱休息的空間、出於好奇心對於世界的探索,又或者久別後的再度相聚。

自從2019年疫情發生後,出國旅行就變得艱難,除了要打數劑疫苗、出示證明,更難為的是遊客在出國與返國後的隔離天數,再再降低了民眾出國的意願,所幸在2023年的今天已逐步解封。


但要我認為,出國旅遊是最簡單脫離日常的方法,因為來到全新的環境,迫使我們必須偏離平日裡的「固定格式」,稍微得偏離航道,去重新探索這個世界

因為到了國外,你不可能再去平日的便當店購買「老樣子」便當,也不能走公司與住所間,點到點的最短直線,更不可能仰賴匿於街頭巷尾的便利超商。

從決定出發旅行的那一刻起,就是場獨一無二的冒險,當我們站在陌生的路口,眼裡新奇的景象、不同的飲食、文化的衝擊,都將促使我們拋開過往印象,放下背在肩上的隱形包袱,不再盯著網路,而是去感受生活、感受當下的此時此刻。

旅行中,我們總會重新感受,找回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

出國旅遊是最簡單脫離日常的方法,稍微得偏離航道,迫使我們重新去探索這個世界。


我們在日常中總是會切換到省力模式,因為繁忙的都會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耗盡你我的心力,所以我們明知道現在的模式不好,但差強人意總比不可預期的意外好。

在科技時代,看似無遠弗屆,隨時可以跟人建立交流、觀看過往親朋好友的近況,卻也因社群媒體讓我們承受更多的壓力,相較於傳統村口巷尾、田里間的生活,隨時可以飛往世界各地的今天,我們看似有無數選擇,卻又因此更被怕失去既有階層,被囚錮在僵化思維中。

而旅行這樣強制性的變更,並非僅是使我們肉體離開日常、向外探索,同時也是擺脫習慣、調整心境、既有思維,自我發現的過程。在除去我們的日常,世界中存在太多可能的生活方式,偶爾我們太陷入眼前的問題,甚至無法釐清內心中雜亂的思緒。

旅行其實該是日常生活裡的一環,定期的抽離,在生活裡留一點出走,去體驗更多的驚喜,去認識廣闊的世界,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我想這就是人們不辭辛苦也要遠行的目的。

對於想成為寶可夢大師的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與夥伴共度、成長的過程

功利化的社會,讓我們習慣於結果導向,太急著蒐集各色成功標章,就像總有人在問《精靈寶可夢》裡的小智何時才要拿到冠軍,但對於想成為寶可夢大師的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與夥伴共度、成長的過程

成年的我們過於執著於奔赴終點,卻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更忘了,真正我們僅能留下的是曾經共同歡笑、痛哭的「經歷」。到頭來可以說,世界上哪有所謂的目的地,我們只是迷茫地在生命中倉皇奔走。一個人暫停日常規律的生活,去找尋自我意義、了解自己為何來到這世界,遠勝於日復一日地在深人靜時擔憂將來要去向何處的反覆煎熬。


要我說,生命本身就是場旅行。我們總在出發與到達之間奔波,而生命也總是充滿不可預測,在期待與失落之間,在別離與重逢之間,在踏上旅途後的每日,我們都在半路上。如果沒有盡情把握每一天,享受沿途風光,那就太可惜來此遊歷一遭。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