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同行 発心の道場 D1

更新 發佈閱讀 24 分鐘

從下飛機開始一直擔心的26日(步行第三日,難所燒山寺)的天氣,到了出發前一天(23日)已經從「多雲到雨」變成「多雲到雪」。其它日期倒是維持多雲到晴,因此本來想著至少好好走完前面兩天,再作打算──心底還是期望天氣預報的雨或雪符號可以消失。

不料24日一大早起床,走到(過了一夜簡直變成冷凍庫的)廚房兼飯廳一看,窗外天色晦暗,空氣朦朧,是霧嗎?無暇特地去戶外確認(信步可到之處沒有可開之窗,我不敢擅動那扇超巨大的對外玻璃拉門),而且無論天氣如何都必須在表訂時間出門。

知道步行的五天內大概是沒有甚麼喝到像樣咖啡的機會,這天早上特意起了更早,就為了這裡有豆子、磨豆機、手沖壺。至少進行了這項「儀式」再出發吧!

喝了咖啡、吃了從台灣帶去的麵包,冰箱裡的小食我只拿了小罐水、鋁箔包treetop蘋果汁,和一小包餅乾。(一心想減輕重量,結果多帶了兩項飲品──我到底在想甚麼──但後來證明小罐水可以放在頭陀包側面,方便隨時飲用,蘋果汁則是那天中餐的良伴。此後在安排午餐時都以一個小鋁箔包的飲料為規畫。)

仔細的綁好鞋帶,一打開門,細細的雨就飄到臉上。

甚麼時候說會下雨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正在下雨。

還好不是一定要穿雨衣的程度,該是前往車站的時候了。


趕上了預定的車次,夾在上學上班的人群中,一邊慶幸自己不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一邊複習著參拜的程序。

列車到了板東站,只有我一人下車。正走向小小的車站建築,列車長(也還就是司機)從車上跑了出來,跟我收票,然後跑回車上發車。

原來這是個無人站。驗票出站的動作還得要司機兼列車長衝出來協助完成。一人身兼三職,好厲害。

既已驗票,車站內又無人,便毋須經過車站建築了。找到了方向,直接走進道路上。

安靜的巷道內只有一輛貨車匆匆閃過。

往後的幾天內,我將非常習慣這樣「人跡處處但完全不見人影」的地貌。

有好多房子、好多腳踏車、好多車。有各種人類聚落設施。但,就是沒看到人。

陣風細雨中,前往第一番靈山寺。

raw-image
raw-image

四国霊場第一番 竺和山 霊山寺

本尊 釈迦如來(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行基菩薩

宗派 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のうまく、さんまんだ、ぼんだなん、ばく

御詠歌 霊山の、釈迦のみ前に、めぐりきて、よろずの罪も、消えうせにけり


到達地點,首先看到一個寫著「發心」的鳥居。

在這外面的長椅上,穿上了我的白衣背心。

遍路之行真的要開始了。


鞠了躬,穿過這個鳥居,行過底下的石板步道,

原來真正的山門在這後面。

raw-image
raw-image

在大馬路旁的靈山寺,寺院裡也是庭園齊整、花樹明媚。

前往本堂參拜。上了台階後,發現自己內心還是相當慌張,充滿了第一次的不熟悉感。除了完全忘記本尊的真言通常堂前都會寫著,因而決定跳過之外,念心經的時候,原本自以為很熟悉的經文竟然念得丟三落四、亂七八糟。這種情況到了大師堂也沒好轉。

寫納札的手超級抖,應該也不只是天氣冷的緣故。

有些低落。覺得已經給自己放寬標準、用國語來發音,竟然還唸得亂七八糟。在大師面前「南無大師遍照金剛」也忘了唸。我到底還記得甚麼?到底有什麼是我可以做得好的?

內心如此紊亂的人,是夠格的遍路者嗎?

但連這樣的情緒都來不及整理,對於時間的擔憂就趕著我往前。

然後到納經所去納經,連納經帳都拿反的給人家(明明就有小心要注意方向的!)

 

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停了。穿著保暖外套步行已經感覺熱,即使穿著排汗衣,也不宜一直流汗,還是把大外套脫下來比較好。

 在納經所外面的長椅上重新整裝打包。深呼吸一口。不管做得好不好,開始就是已經開始了,要繼續的就是要繼續。

raw-image
raw-image

第一番往第二番,可能是因為看著大路標(後來知道那通常是給行車者看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總之沒有走上舊遍路道,走的是車道旁邊的人行道,因此還沒有看到所謂的遍路標誌。

 路上零零星星遇見幾個當地人。雖本來就知道冬天的遍路行者比較少,但接收到「看到外國稀有動物」的眼神(或許是自己心虛而過度解讀了),還是覺得有些衝擊。

四国霊場第二番 日照山 極楽寺

本尊 阿弥陀如来(弘法大師作)

開基 行基菩薩

宗派 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あみりた、ていせい、からうん

御詠歌 極楽の 弥陀の浄土へいきたくば、南無あみだぶつ、口ぐせにせよ

raw-image

到了第二番,背誦經心等等的狀況也還是一樣。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漏了甚麼,而且就只是停留在「覺得怪怪的」的狀態,這麼容易找到的東西竟然沒有利用停下來的時間去查。現在想來覺得非常不應該,也知道當下的自己被未知的路程壓在心上,對自己的體力沒信心,時間壓力又是我一向的罩門,因此完全沒有正確判斷事情優先順序的能力。

看見剛剛第一番在我前面納經的兩組人,這裡也在我的前面。從裝束及走的方向看來,應該是開車遍路的人。大家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沒有打招呼的感覺,只是走過去而已。

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同是步行的人。覺得自己也太心急,才第一段路就想要確認已知可能的所有狀況。而且為什麼會覺得應該要碰到人呢?大約是所有的資料或分享上都這麼說吧。

但彼時的我還不明白,對資料和經驗者分享的依賴同時也是一種限制,是一種不明顯但極需要隨時細微調整的內心尺度。


納經的阿姨問我是不是步行的,我說是。很開心第一次在寺院裡接受人的祝福,雖然只是簡單的「この天気、大変でしょう?気を付けでね。」之類的,卻令人愉悅安心。

raw-image
raw-image

離開納經所,又在外面的長椅上停留。剛剛那一段短短的路又覺得只穿著底層衣和中層保暖不夠。氣溫雖在回升中但是寒風依舊如刀,不加上防風外套有點擋不住。另外也把口罩戴起來,沿路流著鼻水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也希望能稍微保護一下氣管,畢竟從這之前就開始咳了兩週還不見好轉。

往第三番的路上,終於轉出了車道,我第一次看到了遍路的標誌,覺得心中終於又踏實了一點點。

raw-image

只不過此時的我還沒有意識到,此後五天,我會有多希望可以看到這樣(以及其它種類)的遍路標示。

雖然知道「沿路都有遍路標示」,但,認知上的「沿路」和實際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千兩百多公里的路程,絕對不可能每一個大小路口都有標示。真正用自己的腳去體會之後就知道那是做不到的(那可能需要上萬個標示?)有時一公里一個、有時幾百公尺就一個、有時兩三公里才一個。在指標與指標之間,要如何知道眼前的岔路應該如何選擇或其實兩者皆可,就完全是考驗自己的判斷力了。

現在的我(們)很幸福,有google map可以輔助,但要知道google map上規劃的步行路徑原則上是最短路程,即使是遍路的app上也是連結google map,跟著走的話往往不一定會走在舊的或真正步行專用的遍路道上,也就會看不到遍路標示。

步行的第一天,我有點固執的希望自己可以盡可能走在當年大師的路徑上。因此google map只是開著參考大方向,當我的所在位置已經不在google map的規畫中而又遇見沒指標的岔路上時,更有時自己所在的路徑在網路上沒有畫出來的時候,完全就還是得靠自己了。

一開始,常會忘記大師同行,覺得非常緊迫而無助。但一切的經歷會慢慢建構起對遍路的實感,雖然在做判斷時不見得會更精準,但在心情的整理以及接下來的應對上,確實能更自在更順手。

對大師的信心,就是這樣逐漸明晰,然後不知在哪一刻開始,真能感覺「二人同行」。

大師隨時在身邊,但不是依我們一己之希望或想法協助自己;也不代表一路事事順心如意,但若有能力在相信自己和了解自己短處之間取捨,時時回顧、處處檢視,便能知大師用心及慈悲。

不過在這一切之外,關於指標和判斷這件事情,還是有相當人為的、令人覺得無可奈何的地方。

關於貼紙貼法的問題。

比如說在一個十字路口,在不同角落各有路燈或柱子,指標應該怎麼貼呢?

這或許沒有標準答案,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下次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讀它的意思。但還是忍不住想抱怨,能看到指標當然是感激不盡,可是這樣貼……

raw-image

假設行進路線如(黑色)箭頭。看見眼前的A柱子上

有一紅色矢印,如圖那樣貼著。

我知道貼紙貼在柱子上都會彎,貼的人也不是故意的

但,問題就在這裡!

所以這樣是要往左轉,還是向前直走的意思呢?

如果要左轉,為什麼不貼在B柱上,如果要直走,為什麼不

貼在C柱上?明明是一眼可見的小路口啊!

無解。


四国霊場第三番 亀光山 金泉寺

本尊 釈迦如来(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行基菩薩 

宗派 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のぅまく、さんまんだ、ぼんだなん、ばく

御詠歌 極楽の,たからの池を思えたべ、こがねの水、すみたたえたる

raw-image

到了第三番,所有自己做不好的、覺得心虛的,慢慢一一放下了。知道自己沒能夠在今日行程結束前有閒情(雖說以「閒情」稱之似乎也不妥,但總之就是對於「步行到達」這件事情沒有完全直接相關)去明查心中疑惑(如心經我到底是漏了哪句),也就暫時擱置,先以自己當下能做到的為主。

raw-image
raw-image

寒風中步行,身體是溫暖的,但鼻子不是。

一直要擦鼻水(又無鼻涕可擤),很是干擾走路節奏。

決定把口罩戴起來,不過呼吸就稍微受了阻礙,而且呼吸的水氣會聚集凝結在人中處,和雖然減少很多但也不至於完全沒有的鼻水混在一起,也令人無法忽視。

但我已經覺得太感謝了。因為衣褲真舒適,鞋子真好穿,背包真好背。

離開第三番後不久,在車道附近的路上看見前方有一對夫婦,但沒有著白衣的步行者,從零星傳過來的對話可以知道他們也是要去大日寺的。

他們輕裝便簡,不像是單純步行,也沒看到他們開車,而且似乎是熟知路徑的人。因為我在某處因跟著遍路指標而彎近離車道較遠的那條路時,遠遠看著其中的女士指著另一條說,要走那一條。

於是我們在那裡分道(也沒人跟我分道總之是我自己選了別條路的),接下來在大日寺又再遇見。

新舊遍路指標同在,是最令人安心的狀況了。當然相當難得。

raw-image

第一次看到這麼老的遍路石(左邊那個),不跟著走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路徑漸漸從大車道邊漸漸轉進民宅區、田間、山邊。走著走著,看到之後也才想到,這是在日本。除了寺院,一定也有許多神社的。

因為是寺院參拜行程,也想專注在步行上,因此盡量不讓太多除此之外的動作影響節奏。告訴自己,拍照要很節制。

不過看到這麼大一棵樹,既肅然又實在歡欣。岡上神社樹齡約七百年的大楠木。我想到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楠,是在京都青蓮院。

raw-image

此外,踏上旅程之前,一直也只知道春秋兩季是遍路的旺季,除了因為氣溫氣候適宜外,也因有櫻花、紅葉相伴,路途中多有美景可慰疲困交迫的身心。

所以,以之前冬天到訪日本的經驗,擅自心中刻畫了一條寂寥的路上風景。

沒想到如此有欠思慮,竟也是一種福氣。當看到喜歡的花,或香味或身影先行,不時圍繞著我的時候,那種驚喜和踏實,超乎我的預期和想像,覺得自己無比幸福。

極喜梅花。梅花之中又最最喜歡蠟梅。在過往的旅遊歷程中,紅梅白梅都還算容易見,但對開得「有模有樣」的蠟梅,還只有在京都北野天滿宮裡見過。

從沒想過這一路上,能看到這麼多盛開的蠟梅。這是冬天的遍路給我最棒的禮物。

除了「因為只有寒暑假,而冬天又比夏天好些」這個雖實在但非常不上心的理由,終於終於,找到了真正可以讓我擁抱的原因:

喜歡冬天的遍路,因為可以欣賞許多蠟梅!

蠟梅小小的、淡色的、半透明的花朵,一點也不顯眼的疏落在圍牆邊、庭園的角落,但那香氣卻凜凜四散,直透腦門。對我而言是最令人可喜的存在。

往二番途中

往二番途中

往三番途中

往三番途中

樹上有筆柿

樹上有筆柿

屋簷下也有筆柿

屋簷下也有筆柿

也很開心看到筆柿。不管是它們遺留在樹上的搖頭晃腦、正在曬乾中的乖巧、或已製成干物的美味,通通喜歡。

接下來我遇到了真的「很遍路」的遍路石,和「很遍路」的遍路道。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時候對這樣的路感覺新鮮,雖然有點懷疑(路實在太小了,我的雙腳無法同時並排站著──好在走路兩腳也總是前後錯開),還是以很雀躍的心情踏了上去。

上面左圖紅色箭頭所指之處就是遍路道。我沒有弄錯,因為左邊是田,右邊是鐵絲網。然後接下來會走到像人家後院的地方,然後進到竹林裡。

就在這條窄小到不像是路的地方,我感覺到右腳踝骨下緣有被磨擦而略微疼痛。起初以為是配合路窄、姿勢不正確所致。但稍後到了路稍寬的地方覺得沒有好轉,只好試試把鞋帶調鬆。

心裡奇怪著,隱隱覺得其實也不是這個問題。上合歡北峰時,這雙鞋連穿了三天,山路坡路也沒少走,都沒問題呀。

這是超越一切、最令人害怕的事情。可能也因此,在我的大腦危機處理機制(如果有這東西的話)下,直接在潛意識裡就把這個擔憂向下壓到最底,我得以暫時安慰自己這是有用的方法,繼續前進。

否則也無可如何。

在這還比較有心情拍照的第一天(第一天只是心情上的壓力,後面幾天就會得到真正是可能走不到或者不知是迷路的壓力──真真完全沒拍照的心情),有好多花的照片。

看見有一處蠟梅與白梅比鄰而生,就好像選擇困難時,第一名和第二名通通可以收進袋內那樣的令人興奮。

raw-image
raw-image

路程輾轉,接下來是寬廣、鋪裝完好的寬闊山路。屬於白晝的陽光毫不保留的張開雙臂擁抱大地,終於走到大日寺。

四国霊場第四番 黒巌山 大日寺

本尊 大日如来(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弘法大師 

宗派 東寺真言宗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あびらうんけん、ばざらだどばん

御詠歌 眺むれば、月白妙の夜半なれや、ただ黒谷に、墨ぞめの袖

raw-image
raw-image

或許因為在山上的緣故,大日寺相較於前幾番,占地似乎較廣,也顯得更像風景名勝了些。從本堂走到大師堂,會途經有許多觀音像的迴廊(根據網站資料顯示是西國三十三觀音),這個過程讓我多了一點旅遊的放鬆感。

raw-image
raw-image

在前三番都遇見的開車遍路者在這裡也還是遇到,之前看見的步行者夫婦也在其中。另外還有一些看不出來是否是遍路者的參拜者。大家看起來很像是我們平常到台灣風景好的寺院郊遊那樣,背著小小的背包,三五成群聊著天,欣賞一下寺院建築,參拜一下,拍個照,然後聊著天離開。

因為太陽變得實在有點大,我在納經所前面的椅子上把背包卸下,將遮陽帽和太陽眼鏡拿出來,並且補了防曬。

前往大日寺時,在其中一段有兩條平行路的路段選擇了民家前的小徑,因此離開時,就選擇車道的那一條。那對步行的夫婦在我前面約十公尺的距離,看起來也是要走去下一番的。

覺得剛剛走上來的小路有點漂亮,因此在分岔口拍了照。

raw-image

拍照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藉機和那對夫婦拉開一點距離。

依我當時感覺順利的節奏(尤其又是下坡),應該一下子就能趕上他們,而且可以輕易超越。但總想趁前面有人的時候控制自己的走路速度,以免不知不覺越走越快,等腳開始抗議就來不及了(第一次走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慘痛經驗啊)。但若不稍微停一下,又需要控制在這樣的距離,對我來說又走得有點太慢了。再者,十公尺的距離還是有點近,我知道他們感覺到我的存在,因而希望可以消除這樣的存在感。

不知道大部分遍路者之間的默契如何。當然因人而異,但因為目前為止還真不太有觀察以及學習的機會,只能試圖用我對日本人的理解來判斷。

遠遠遠遠的看著他們在前頭。不久之後,我又選擇了和他們不一樣的路。

發現在距離不算遠的兩寺之間,行車和步行所耗的時間其實差不了太多,因此前面三番都可會遇到同一群參拜者。第三番到第四番的距離較遠,又有山路,因此在第四番遇到的人又是另外一批(較晚出發的行車遍路者),然後接下來在第五、第六番都是遇到這一些人。

說實在,看見這些穿著白衣、背著應該只有納經帳等基本用品的遍路者,感覺那樣看起來真的滿瀟灑帥氣的。我雖然也因為自己負著一個八公斤的背包感覺有點驕傲(莫名其妙),但仍然羨慕那樣的俐落感。

四国霊場第五番 無尽山 地蔵寺

本尊 延命地蔵菩薩(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弘法大師 

宗派 真言宗御室派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かかかび、さんまえい、そわか

御詠歌 六道の、能化地蔵大ぼさつ、みちびき給え、この世のちの世

raw-image

明明與前一番大日寺基本上是直線的路徑,我卻在要到達之前沒看懂指標,走錯了一點路。在各有坡度的三岔路口上來回幾次,錯亂中彷彿記得自己似乎不小心從側門進了寺院範圍。

雖說搞不清楚正門是哪裡也是我的常態,還是趕緊繞到山門前去鞠躬。

raw-image
raw-image

離開地藏寺時,大約是中午11:30。覺得肚子有一點空但不怎麼餓,因此還是喝了水就決定先繼續走。

背包裡有食物,可以減輕重量肯定不是壞事,但,還是有一點希望可以經過哪間食堂,進去好好坐著吃頓像樣的午餐。我在心裡刻畫著一間路邊的窄窄的、舊舊的、由老婆婆經營的、菜單選擇很少但充滿樸素味道的那種小店。

不過。

不過,完全沒有看到食堂或餐廳。路上凡是店家,不管是賣什麼的店家,幾乎沒見到有開的,或是雖能從玻璃門看見裡面,但完全看不出來是有沒有在營業。不僅如此,連加油站都看起來都大部分是荒廢的,難道還有在經營的加油站都已經移到大路旁邊了嗎?

路上沒有行人,只偶爾能看見人影轉進門內。圍牆內鮮少聽見生活起居的聲響,周圍就是風聲和我的腳步聲最大。

有一兩次遠遠的看到高高的、大大的,寫著有餐廳或食堂的看板,但似乎都在平行的大路那兒。從地圖看起來照理是不遠,但走到現在已經覺得,如果可以,盡量不要繞太多路比較好。而且以眼前的情況看來,不能完全排除特地繞過去後,是否會發現它其實沒有在營業的窘境。

現在是冬天。一切很難說。我已經了解這一點了。

然後,我沒想到要在第五番使用洗手間(也因為想說到了食堂之類的地方可以把背包放下來比較好上),在放棄到食堂用餐的此時,證明是個很大的疏忽。

走著走著,開始肚子餓,開始很想上洗手間。

遇到的第一間遍路小屋,有點奇特。

raw-image
raw-image

可見的室內是榻榻米和坐墊,但對於要把鞋子脫下來這件事情……實在不是個有閒情逸致讓腳透氣的時間點啊。

接下來看到這間遍路小屋,覺得寬敞、乾淨、明亮,而且四周比較開闊(剛剛那間就在人家與人家圍牆之間的空地上),距離途經的人(如果有的話)比較遠。

不知道等一下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地方,也已經12:30,完全不敢再耽誤進食時間(最近胃一抗議起來比以前更沒完沒了),因此就決定在這裡午餐。

raw-image

吃了(依然還是從台灣帶去的)麵包,把今天早上從冰箱裡帶出來的蘋果汁喝掉。這才發覺身體真的很需要水分。不過實在不敢多喝。

補充了食物、稍坐了一下,確實有力氣多了。

接下來沿路的風景都是看不見人的人家、沒有開的店面、和管子已經被拔掉的加油站。

可能因為太陽出來了,見到最多的倒是貓咪們。

會特地拍這間店,是因為上面寫著「溫泉」。

應該是錢湯。但看不出有在營業的樣子。

raw-image

貓咪貓咪!

raw-image

四国霊場第六番 温泉山 安楽寺

本尊 薬師如来(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弘法大師 

宗派 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ころころ、せんだり、まとぅぎ、そわか

御詠歌 かりの世に、知行争う無益なり、安楽国の、守護をのぞめよ

raw-image

到了安樂寺山門前,覺得這個山門很不一樣。字體也很不一樣。

這裡的宿坊就在入口不遠的地方,門面乾淨齊整,甚至比本堂更顯眼。

宿坊到本堂之間看似有專用通道,可以看見有個團體黑壓壓的一群人正往本堂內部移動,似乎有講法或講經的活動。

與零星遍路參拜者前後置身事外的逕自參拜,又是種「第一次」的感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四国霊場第七番 光明山 十楽寺

本尊 阿弥陀如来(伝 弘法大師作)

開基 弘法大師 

宗派 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あみらた、ていせい、からうん

御詠歌 人間の、八苦を早く離れば、到らん方は九品、十楽

raw-image

啊,十樂寺的山門跟安樂寺有點像呢!

raw-image
raw-image

離開時,在十樂寺的停車場旁看到了嶄新的遍路標示。

總覺得與郵筒放在一起,有種跟美感不悖卻也無關的趣味。

此外,也發現自己漸漸習慣了「千米」合成一字的這樣的表現方式。

raw-image

行腳到此,決定第一天的參拜行程就到第七番。主要因為住宿的地方在七番和八番之間。但時間還早,心想如果民宿就在方便經過的地方,或許就把背包放下,只帶著頭陀袋輕裝往第八番參拜,減少翌日的負擔。

路上看到這間民宿的廣告立牌。與其他老店旅館絕大多數都是用超大看板、超粗漆刷書寫的風格迥然不同,有點小心翼翼、「我是新來的請多指教」的感覺。

raw-image

接近地圖上顯示的民宿位置,但怎麼樣也走不到。

右側是高速道路交流道,前方也是一個看似收費(或實則沒收費)的寬大閘口以及十字路口,只有左邊是田地和人家,比較有可能。但我一走進左邊那塊區域,google map上代表我的位置的小點就開始亂飄,讓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地圖上的哪裡。

前前後後、來來回回的走了幾遍,試圖以此舉讓那個google mapg上的小點找回自己。不知到了第幾次(次數多到在這沒人煙的地方都遇到了人,還接收到了狐疑的眼神),我才能大致確定自己猜的方向可能不太離譜。

下午兩點半左右,到達民宿「是空」的門口。

按了幾次門鈴,沒有應答。

真的幸好時間還早。深呼吸,把背包放下,想想應該怎麼辦。

是打電話呢,還是傳訊息?

決定先傳訊息看看,因為網路上留的電話從國碼來看似乎是中國的電話號碼,總覺得有點「那個」。雖然根據經驗,回訊息通常是幾個小時以後的事情。不過或許今天有預約,經營者會比較注意訊息?

幸好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不到十分鐘,訊息回覆了。說是到市役所辦事,約十分鐘之後回來。

安心了。好整以暇的在前庭邊滑手機。想著剛好可以給昨晚的airbnb打個評價。

評價沒打完,眼前的門開了。

(不是因為經營者提早回來,是我評價打了超多字)

在人家眼前脫綁得很嚴鞋子真是壓力很大。我完全沒印象自己就這樣把手機丟在玄關地上,碰碰碰的就跟人家跑進去check in。

明明沒很冷,但寫住宿資料的手卻非常僵。

這是一間非常民宅的民宅。我住宿的是「花の間」。負責經營的、有點木訥的台灣青年向我簡單介紹了設施之後,就消失在後門的土間那頭了。

我很可笑的追著他問何時付款,得到了「都可以」的回應。還是先付的好。依照這樣的模式,隔天出發前很可能是碰不到他的。

除了房子很日式外,其它消耗品、用品八成以上都很台灣(沐浴乳、洗面乳、牙膏……)。浴室裡有很大的浴池(已經不能用浴缸等級來形容了),但因為是乾的,我想自己應該也懶得放水,也就沒有問能不能用。

一個人住兩人房真豪華。床看起來很舒服,有壁龕、桌椅、衣架。外面的的飯廳有熱水和很多杯子。

raw-image
raw-image

開了暖氣,稍事整理後,決定第八番明天再說。先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購買晚餐和隔天的早餐、午餐。

右腳踝骨下緣其實一直是痛的。

經過了脫了鞋再穿上的過程,在走到便利商店的七、八分鐘內,突然間變得更痛了。

略略改變走路姿勢(雖知道這完全不是個辦法但在往返便利商店之間也只能暫時這樣。那樣刻意改變重心,接下來一定是換膝蓋或髖關節遭殃),一邊走,一邊想著如何是好。

在一間好大的全家便利商店大採購。點心、晚餐、甜點(兩個)、宵夜、隔天早餐、午餐都買得齊齊的。

(是還嫌背包不夠重嗎)

喝了午後紅茶季節限定的巧克力奶茶、啃了奶油捲之後,在寬敞的浴室裡沖了超級消除疲勞的熱水澡。晚餐微波了醬燒牛肉麥飯。為了攝取蔬菜,又買了滷羊栖菜、涼拌春雨。宵夜有炸蝦天婦羅蕎麥杯麵。

幾次路經廚房,都見爐子上開著文火,鍋子裡一聞就知道是咖哩醬。

想來是這樣的沒錯。在此地生活,不自己開火煮食是沒東西可以吃的。

raw-image

吃晚餐的時候,和經營者小小的聊了一下。

果然一定會被問到為何要走遍路。呵呵。

青年有開車走過遍路,表示不管哪個季節,開車遍路的人都非常多。

同此時知道他會回台過年,這個工作也就做到一月底。接下來因為找不到人繼續這個工作,因此民宿應該就會暫時關掉。

「暫時」。

 

晚餐後,洗了該洗的衣服,

將衣架推到暖氣風口的正下方。

明明行李只有一個背包,整個房間被我弄得很像住了好多天的樣子。

raw-image

接下來除了好整以暇的在床上翻看明天的資訊,最要緊的是看一下右腳踝的狀況。

雖然已經鬆了鞋筒,但是被磨到的地方想當然不可能完全沒事。腫起來兩顆綠豆大小的包可能已經算是相當輕微的狀況了。

試圖找出原因,這才發現在襪子相對應的地方的縫線上,竟然有一塊硬塊!

奇怪,這雙襪子出發前也試穿過一整天,難不成是沒有配過這雙鞋子,因此沒有這問題?

但那個硬塊是哪裡來的?

試著把那個硬塊拔掉,但用手的效果有限。趕緊去外面借剪刀,冒著可能把襪子弄破的風險,不能讓任何硬塊或者突出的毛球留在上面。

把襪子內內外外翻了幾次,拼命的剪剪剪,處理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平整的程度,還是不能保證不會磨到(因為已經腫起來了……)

只能想著如果把貼布貼在踝骨上,可能可以在步行的同時一邊消腫、一邊防磨。

雖然只是「可能」,但也只能如此了。

伸展一下筋骨,放鬆的滑了一陣手機,吃了熱呼呼的杯麵當宵夜,早早的舒服的睡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とヤマ的沙龍
3會員
67內容數
山とヤ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6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22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5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2025/02/14
令和七年 お遍路の四 D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0 平成32年 お遍路 二十番から二十二番まで
Thumbnail
2020 平成32年 お遍路 二十番から二十二番まで
Thumbnail
2020 平成32年 お遍路 十九番から二十番まで
Thumbnail
2020 平成32年 お遍路 十九番から二十番まで
Thumbnail
2019 平成31年 お遍路 八番から十一番まで
Thumbnail
2019 平成31年 お遍路 八番から十一番まで
Thumbnail
2019 平成31年 お遍路  一番から七番まで
Thumbnail
2019 平成31年 お遍路  一番から七番まで
Thumbnail
意外連連、大師再現的一天 #4:30摸黑的遍路 4點起床,簡單吃了昨晚準備的麵包當早餐後,4點半便出門。從小旅館轉入巷道後,一片漆黑,連忙打開手機的導航系統,第一次發現光有導航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雖然看得到手機的指引的路,但是鄉下沒有路燈的清晨,伸手不見五指,根本連前方一公尺的路在哪都看不到啊!
Thumbnail
意外連連、大師再現的一天 #4:30摸黑的遍路 4點起床,簡單吃了昨晚準備的麵包當早餐後,4點半便出門。從小旅館轉入巷道後,一片漆黑,連忙打開手機的導航系統,第一次發現光有導航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雖然看得到手機的指引的路,但是鄉下沒有路燈的清晨,伸手不見五指,根本連前方一公尺的路在哪都看不到啊!
Thumbnail
第十三日(2017/10/28) #颱風前夕,風雨中前進 早餐後想趁著風雨不大時趕路,哪知著裝完畢正要出門前,一陣山風刮來,滂沱大雨直下,大師第一周就已經用整周的雨為我洗塵、還外送一個颱風;大概是怕我太享受陽光了,又再派一個颱風來洗塵續攤。😅😅😅
Thumbnail
第十三日(2017/10/28) #颱風前夕,風雨中前進 早餐後想趁著風雨不大時趕路,哪知著裝完畢正要出門前,一陣山風刮來,滂沱大雨直下,大師第一周就已經用整周的雨為我洗塵、還外送一個颱風;大概是怕我太享受陽光了,又再派一個颱風來洗塵續攤。😅😅😅
Thumbnail
#金剛杖的『あづま御用毛衣』 因為あづま沒有素食,所以昨晚外出去買晚餐,回來民宿時發現あづま阿嬤幫我的金剛杖加了毛衣外套,她說「天冷了,也要幫大師禦寒!」早上出門時,她還沒起床,就決定待會兒再經過這裡時,再進來跟她說謝謝🙏!
Thumbnail
#金剛杖的『あづま御用毛衣』 因為あづま沒有素食,所以昨晚外出去買晚餐,回來民宿時發現あづま阿嬤幫我的金剛杖加了毛衣外套,她說「天冷了,也要幫大師禦寒!」早上出門時,她還沒起床,就決定待會兒再經過這裡時,再進來跟她說謝謝🙏!
Thumbnail
歩きばかりの一日 #晨霧中的燒山寺 很多宿坊都會提供住宿者參加隔天寺方的例行早課;但昨晚宿坊的大姊說今晨寺裡的お勤め(早課)取消,但早餐還是依照原訂的6:40送來。 感謝房內的暖爐,不但讓我在山中雨夜裡有個溫暖的好眠,更重要的是全身衣物都烘乾了,可以再繼續讓雨淋了(咦~是這樣說的嗎?!)
Thumbnail
歩きばかりの一日 #晨霧中的燒山寺 很多宿坊都會提供住宿者參加隔天寺方的例行早課;但昨晚宿坊的大姊說今晨寺裡的お勤め(早課)取消,但早餐還是依照原訂的6:40送來。 感謝房內的暖爐,不但讓我在山中雨夜裡有個溫暖的好眠,更重要的是全身衣物都烘乾了,可以再繼續讓雨淋了(咦~是這樣說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