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融為裕隆集團重要金雞母,台灣第二大的融資公司,競爭者有和泰車旗下的和潤企業,中信金融集團的中租-KY。三強鼎立我選擇裕融原因除了...我沒辦法全都要之外(開玩笑啦..但這是事實),裕融卯足全力建構完整金融生態圈,綜效最直接的評估就是營收,可觀的成長性是吸引我因素之一。
分析營收的組合,可一窺公司營運的大方向,尤其是這種多元經營的公司。其中「租賃收入」成長8.7%,為提供企業資金靈活運用,譬如昂貴醫療設備,營建機具,加工機,動力機械,汽車等等生財工具,其中也包含子公司中租向裕融租賃汽車的收入。
其中「應收帳款收買利息收入」科目成長9.5%、類似金融的商業票據再貼現,規定嚴謹。而應收帳款可以是任何企業與企業間商業行為,應收帳款的品質等級,流通性質與種類五花八門,呆帳風險較高,這就考驗授信部門能力,而收買價差也是利潤之關鍵所在,不過數據上顯示呆帳率極低。
「分期付款銷貨利息收入」科目成長35%。為汽車,機車,高價商品,綠能,醫療設備等分期付款利息的收入。三項為裕融企業成長火車頭。
營收分布重心也讓裕融這次避開中國的房產風暴,但這也說明裕融未來的觀察指標可能要注意中國部分,如果過大會讓公司體質陷入客戶單一的風險,尤其是中國企業通常是賺一塊錢花十塊錢的營運模式,猶如走鋼索,槓桿開到底,這對金融業的風險相當大,一個風吹草動,應收帳款就成了備抵呆帳。
裕融市場
裕融主業為汽車貸款分期,新車有富爸爸裕隆集團的基本盤,穩住10%市占率(見圖3)。新車銷售受110年新冠疫情與晶片短缺影響,反造就中古車行情多頭,裕融乘上風口,市占率從17年8.84%到2021年12.47%,逐步穩定成長。
從(圖4)可得知裕融貸款業務在新車與中古車的市占率此消彼長,顯見這兩年營收動能有很大的比例來自中古車的需求旺盛。但台灣汽車市場份額小,貸款業務競爭激烈,僅僅百萬台新舊車業務,其中僅過半的貸款需求,加大限制企業的成長。
圖5顯示台灣租賃市場相較於歐美滲透率差異達10%,顯見台灣市場仍有大的成長空間可深耕,如今市場成長趨緩,貸款消費的文化習慣相較國外仍較保守,筆者身邊仍不乏全款購車消費方式,營運活水必須要跳脫車貸業務,方能再續創營運佳績。
沒加入新興金融藍海:
近期熾手可熱的消費模式,中租的銀角零卡的BNPL早在20多年前就為企業提供便捷融資,近年將營運主力放在消費性貸款,「先買後付」成為新興消費選擇,連國際級企業蘋果在今年3月試營運Pay later,提供50美元的自家商店購買額度,由於取代傳統信用卡的繁複財力審核,核資格寬鬆迅速,額度大方,是金融藍海,目前中租在台灣的無卡分期市占率為第一,會員數已經突破百萬。
而裕融旗下的「裕富數位科技」與「綠界支付」聯手,對比中租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從數據來看沒有發揮太多效益,未來能否突破有待觀察。
金融生態系:
雖說無卡分期市場斬獲不大,但從圖6可得知,裕融積極發展多元化的汽車專業金融服務,並延伸觸角到企業融資與消費金融的領域。
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汽車租賃業格上租車,高達13%市占率僅次於和運租車,是大者恆大的市場,由於普通租車公司無法買斷大量汽車,只能向類似裕融等融資公司來租賃汽車營業。
企業融資的新鑫除了能夠提供應收帳款的貼現外,亦能提供企業生財器具的融資,提供擔保信用的企業融資,個人二順位房貸等業務,可說是完全包辦「金流」的服務,你只需要努力營運公司來支付利息即可!
前面提到裕融似乎在消費金融的市占率暫居落後,裕融大手筆地進軍LINE TAXI,為的就是龐大的金流支付,建構多元移動創新服務。
太陽光電,無卡分期,企業融資,甚至是電動車充電站,中古車維修服務,到近期一口氣拿下LINE TAXI的廣大營運支付,裕融的生態系的建立正在成形,營運值得關注與期待!
財務數據分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