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詭』邏輯

2023/09/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您對損益計算的概念是甚麼?

相信大多數人的財務智商不是問題,但券商的計算方式讓我跌破眼鏡.....

還真不可思議

很多券商APP的功能多元,介面方便,對投資者真是一大福音。所以幾個月前股匯至某證券商,從股票質借、新股抽籤、股票借券、直觀的損益統計,還有類似信貸功能,一個按鈕就可簡便向銀行借錢來抽籤,最高額度是20萬,相當便利投資人!

用了幾個月後,沒甚麼問題,卻發現有趣的狀況。

舉例來說:某上市公司100塊,配5塊現金股利,預估報酬率5%,到了明年配5塊,你持有的成本仍是100塊,應該沒錯吧!

如果投資某些基金,一定會提到的是收益有可能是來自平準金,就是本金,然後理專很理直氣壯地告知你成本降低了!你賺到了….

靠北阿!這啥邏輯?

雖然理專不太可能這樣說,可是這鬼邏輯卻隱身起來,藏在APP的損益顯示上。

以〈圖1〉所示,我持有的新光保全7月26日除息,持有成本為39塊,除息後收盤40.3塊,報酬率約3.3%,而今日9月1日40.15塊,大概是2.9%,這沒啥問題。

圖1

圖1

但,愈看損益愈不對勁,股價沒變但報酬率卻大幅提升,後來才發現持有成本自動下降,如下〈圖2〉所示​,也就是〈圖1〉的樣子。


圖2

圖2

居然被券商判定配發本金?

在股價不變,偷渡損益概念,帳面價值瞬大增。

真發了,繼續配息下去,遲早會零成本持有,這概念實在太完美了,賺翻啦!無論買甚麼股票只要有配發股息股利我都是贏家,對吧。

一般人難以察覺差異在哪裡,但如此顯示方式會導致過分自我感覺投資績效良好,動輒5%上下的幅度就可緩慢的變成傾向樂觀的投資決策,進而忽略已知的風險,不可不慎。

除了0.00167公克,也為豐富心靈,記錄走過的痕跡,自在的吶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