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槍林彈雨的聲音中……在斷壁殘垣的城市中……在煙硝濃厚的空氣中……在烏克蘭的博羅江卡(Borodyanka)中……
有個小男孩,不可思議的摔倒一個穿柔道服、身形彪悍的大人。
許多人都圍觀在旁邊,凝視這個畫面,心中充滿了振奮,也更堅定他們的信念!
這個畫面不是現實,而是在一個殘破不堪廢墟上的塗鴉──以小勝大。
後來,這個塗鴉被烏克蘭作為郵票發行,並取名為「FCK PTN!」(你只要補上缺少的母音,就能心領神會)。他們希望此郵票不僅對烏克蘭國民有激勵作用,更是一則預言:小國烏克蘭,戰勝大國俄羅斯的那一天,終會到來。
是誰的作品能有如此感染力與影響力?影響烏克蘭甚至全世界?答案就是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
他是一位匿名的英國藝術家、社會運動活躍份子、電影導演。自90年代起,以神秘和對抗體制的精神獲得關注。其作品關注議題廣泛,包含反戰思想、政府監控、社會正義、資本主義、言論自由、環境變遷等,充分展示街頭藝術作為一種回應社會的藝術形式。
班克斯獨特的作品風格,融合了幽默、諷刺、社會批判的元素。他的街頭藝術作品被視為對傳統藝術與藝術市場的挑戰,並且經常引發對藝術、版權、公共空間使用的討論;作品也常受到各種爭議和追捧,有時引起政府和當地的批評甚至銷毀。
儘管作品充滿了高度批判性,但背後仍蘊藏著關懷之心。通過作品來為關心的事物發聲,讓社會產生共鳴並引起關注,以塗鴉這個媒材的本質展現藝術介入的力量。
縱然身分為謎,班克斯的影響力在當代藝術史上卻不容忽視。他透過藝術媒介,促使觀眾反思並向當代的社會與價值,提出疑問,對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垃圾桶中的愛》做為班克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前身為《女孩與氣球》,被裝裱於特製的「藝術家自選框」裡。是一種與作品構成強烈對比,卻經常被班克斯使用的維多利亞式書框,藝術家以此調侃傳統古板的藝術機構。
2018年,此作品在拍賣(金額約4100萬台幣)落槌後數秒,班克斯啟動預藏在畫框內的碎紙裝置,然而裝置故障僅將作品的下半部絞碎,使作品轉變為藝術家新的創作《垃圾桶中的愛》。而事後班克斯公開作品被「碎紙機」撕碎的製作與測試畫面,並配上一行字幕:「每次彩排都成功……」。
此新作獲班克斯的代理機構Pest Control Office頒發證書,並重新命名為《垃圾桶中的愛》(2021年拍賣金額已達7.2億台幣)。
這種自毀行為以及重新詮釋的出現,凸顯了班克斯作品中,對抗體制和挑戰社會秩序的核心主題。班克斯也援引畢卡索名言:「破壞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衝動。」與其創作概念若和符節,也為新作《垃圾桶中的愛》演繹了一個經典的註解。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按讚、訂閱、贊助,你的支持讓我有動力繼續寫文章分享給大家,感恩~
地才先生各網站:https://mrnonborngenius.my.canva.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