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
含有「台北當代藝術館」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Celine 寫在這裡
2024/11/11
台北當代藝術館「街角的利息」街區藝術計畫
...顯示更多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街角的利息
#
藝術
7
留言
獨書沙龍
2024/10/22
《寫給一般人的⋯⋯藝術,先知道這些就好》書評心得
...顯示更多
#
書評
#
心得
#
藝術
7
留言
kiwi-walk
2024/10/13
台北當代藝術館《熱影像 Image Fever》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個展
在影像氾濫的數位時代,如何將日常記錄轉化為藝術創作。展覽試圖挖掘這些隨手拍攝或記錄的影像背後的故事,展現個人經歷和主觀視角的價值。 每個人都可以隨手紀錄,然後彙整成自己專屬的攝影展。一件充滿故事,述說自己的,就算是截圖,或是工作上在白板上畫的內容,一切都是因為有意義而被記錄下來。至於光雕或是影像,
#
台北展覽
#
展覽
#
當代藝術
4
留言
Celine 寫在這裡
2024/09/18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一年計劃「川堂」
...顯示更多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MoCATaipei
#
藝術
18
留言
藝術評論
2024/08/18
為什麼《關係人》是個失敗的展覽?
《關係人》除了策展理念之外都慘不忍睹。每件作品之間的編排異常混亂,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辦工作坊、實體活動來累積互動文件。展覽框架籠統,好不容易搜集了這麼多血淚經驗卻沒有善用,無法凸顯出個體間的差異,每個故事都被用來服務展覽、服務「關係人」的概念。
1/5
關係人
#
藝術
#
當代藝術
#
展覽
25
2
地方 賊The thief of places
1
這我超級同意,尤其不少空間雷同度真的太高,我一直以為我在鬼打牆。然後那棵樹,我也不太明白,我甚至連聲音都沒聽到,害我以為我按的方式錯誤。不過,平心而論,藝術有很多種形式,如果觀那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其實知道他們對藝術有不同的見解。這沒有好或錯,我認同書寫或回饋也可以成為藝術生產的過程(曾經策展時被案主逼一定要互動的我),但觀眾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是否真的能修復,或者理解。在當代這個人潮洶湧的場合,或許只能當成過眼雲煙
藝術評論
2024/08/12
AI是不是藝術?——以《Hello, Human》展覽為例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3/5
Hello, Human
#
藝術
#
當代藝術
#
展覽
7
留言
柯勝緯的沙龍
2024/01/31
客體化的生命模組:許哲瑜的街頭狗與野馬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
藝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
留言
自我成長情報局~地才先生 的沙龍
2023/09/19
《垃圾桶中的愛──班克斯》特展!三年從0.4億翻為7.2億的神作品
是誰的作品能有如此感染力?影響烏克蘭甚至全世界?答案就是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
#
Banksy
#
垃圾桶中的愛
#
地才先生
5
留言
藝術評論
2023/08/24
從《Signal Z》看資本社會的非地方討論
處在資本社會的我們面對疲乏的日常,通過藝術來反思自己所處社會的異樣,此次展覽藉由「非地方」的切入手法,帶領觀眾討論日常中遇到的細小違和感,以繪畫、錄像、VR、AR、裝置或演出等形式,站在資本社會裡,批判金錢宰制的現狀。
#
展覽
#
藝術家
#
藝術
2
留言
藝術評論
2023/08/03
《垃圾桶中的愛-班克斯》觀後感
這是一個用「行為藝術」之名包裝的,對奇觀和傷痕的販賣。我像是被邀請進羔羊獻祭現場而驚慌失措的最愚昧之人,眼睜睜看著藝術家和拍賣會和評論家和館方宣稱的「純潔、希望」被當作一種可以消費的娛樂。這不是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大佛,只是被製造、被行銷、被操弄的圖像。
#
藝術
#
藝術家
#
Banksy
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