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SS中彰投苗)彰化建縣300年十 站外小吃+MOOVO共享自行車初體驗。補記(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後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產生前,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1723年劃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為「彰化縣」,據福建巡撫王紹蘭的《彰化縣城碑記》,「彰化」兩字為「顯彰皇化」之意。今年2023年剛好是彰化建縣300年。
彰化車站地位特別 是縱貫線山線和海線的分出車站 但不知為有三隻充氣娃娃坐在車站上? 河童拍攝/2023年

彰化車站地位特別 是縱貫線山線和海線的分出車站 但不知為有三隻充氣娃娃坐在車站上? 河童拍攝/2023年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這句諺語相信大家都朗朗上口,其中就有三個是在彰化,可以看出在臺灣發展史上,彰化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縣300彰化博覽會系列活動已在2023年9月23日至10月1日在彰化縣立體育館、體育場登場。
北門口在車站附近 集中不少小吃 河童拍攝/2023年

北門口在車站附近 集中不少小吃 河童拍攝/2023年

河童本來小吃目標是北門口肉丸,但這家分店多,本店在上午11點即有人排隊,並未準時開店,後來到阿英阿霞陽春麵吃麻醬麵和扁食湯。

第一次吃到扁食 有一點跟平常用麵皮不一樣 不知是否古法作成 麻醬麵的花生味不重 卻有肉臊? 河童拍攝/2023年

第一次吃到扁食 有一點跟平常用麵皮不一樣 不知是否古法作成 麻醬麵的花生味不重 卻有肉臊? 河童拍攝/2023年

扁食(食燕)是福建地區的慶典辦桌菜,與我們常吃的扁食餛飩很不一樣,包製的外皮並非一般麵皮,而是遵循古法將豬後腿肉去除皮、脂肪、筋、骨後,再將瘦肉捶打成漿,製成薄如紙、透如晶的肉皮,最後再包入肉餡。來自二林李振輝扁食介紹。
在車站附近不少知小吃 

在車站附近不少知小吃 

河童推廣低碳旅行,鐵路公路加上自行車,彰化共享自行車自成一個系統:MOOVO,初體驗是APP不好使用,無法登入,並且走到辦公室(還好在車站附近)才能打開(一卡通)的綁定功能。雖然第一次使用不方便,仍強烈建議要騎自行車,不然彰化的小吃或是景點,公車無法有效貫連在一起,徒步會比較費時費力。

補記(一):建縣三百年博覽會

2023年9月24日 在彰化火車站 搭前往博覽會的公車 , 目標是為了 主題館而 了解 彰化城的歷史。

博覽會的 展覽 地點在 彰化市體育館 河童拍攝/ 2003年

博覽會的 展覽 地點在 彰化市體育館 河童拍攝/ 2003年

​​ 彰化 曾經在民國32年 是台灣 人口最多的縣 , 同時 各地小吃 滙集, 是美食之都 。

如果要吃完彰化的小吃可能要費一點功夫 河童拍攝/2023年

如果要吃完彰化的小吃可能要費一點功夫 河童拍攝/2023年

今天艷陽高照,美食區 只找幾家彰化有名的小吃, 大部分都是各地的 小吃攤販。 接近中午 很多有品牌小吃 早已賣完 。

沒有吃到心目中的小吃,有一點上當的感覺。 河童拍攝/2023年

沒有吃到心目中的小吃,有一點上當的感覺。 河童拍攝/2023年

在沒有選擇下, 我只好選了 (北門口肉圓), 上次沒有吃到, 想要試試看。 端上來是一種炸過的肉圓,裡面有一點碎肉 香菇 部分滷蛋,因為事先做好 ,再加入湯汁。

北門口肉圓一顆50元感覺有一點貴 河童拍攝/2023年

北門口肉圓一顆50元感覺有一點貴 河童拍攝/2023年

吃肉圓還是喜歡原味,炸過皮的肉圓,跟脆皮饅頭炸過其實只有一種感覺而已 河童拍攝/2023年

吃肉圓還是喜歡原味,炸過皮的肉圓,跟脆皮饅頭炸過其實只有一種感覺而已 河童拍攝/2023年

主題館的設計 有一些巧思, 但最好透過導覽人員解說, 比較能夠融入。 河童幸運遇到 來自和美的 魏先生 ,擔任解說。比如說:(正港)一詞的來源, 彰化為何多蚊子 ? 跟彰化建磚城有關, 感到非常新鮮 。

彰化縣導覽人員 魏孝穆老師 解說非常詳實 河童拍攝/2023年

彰化縣導覽人員 魏孝穆老師 解說非常詳實 河童拍攝/2023年

跟八堡圳有關的石筍,是(林先生)高人的發明 河童拍攝/2023年 ​

跟八堡圳有關的石筍,是(林先生)高人的發明 河童拍攝/2023年 ​

彰化縣的工藝作品相當的精彩 例如 布袋戲人偶 的雕刻 河童拍攝/2023年

彰化縣的工藝作品相當的精彩 例如 布袋戲人偶 的雕刻 河童拍攝/2023年

若希望在彰化在地旅遊,可以連絡河童,可代客規劃行程,或配客人行程。連絡方式:

kappahwang@gmail.com

內文部分來自維基百科和彰化縣政府網站的介紹,若有侵權,請通知而刪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PPA 河童老師的沙龍
18會員
41內容數
河童是專業的領隊和導遊,領域以在地居遊,人文旅行,生態旅遊三大類。歡迎參加開團的活動。可供客製化行程服務。 在地居遊(目前以基隆,宜蘭,頭城,日月潭為主) 人文旅行(目前以台北府城,台灣的日本神社等為主) 生態旅遊(登山和步道健行,例如環台北天際線縱走,淡蘭古道等) 國外帶團:小三通(金門 廈門 武夷山等) 麗江
2024/12/28
走訪日期:2024年1月8日 能量點數:**** 根據文獻研究,頭社盆地屬日月潭傳說中的「日潭」, 後來逐漸形成深達數10公尺的頭社盆地草泥炭溼地。 天冷沒出門,就近撿了一顆三角點:龜子坑山(图根點),遇到村長娘,住在對面從來不知道有這塊石頭。 居遊頭社已一年多,附近的向山(森林三角點及臺灣
Thumbnail
2024/12/28
走訪日期:2024年1月8日 能量點數:**** 根據文獻研究,頭社盆地屬日月潭傳說中的「日潭」, 後來逐漸形成深達數10公尺的頭社盆地草泥炭溼地。 天冷沒出門,就近撿了一顆三角點:龜子坑山(图根點),遇到村長娘,住在對面從來不知道有這塊石頭。 居遊頭社已一年多,附近的向山(森林三角點及臺灣
Thumbnail
2024/10/04
1908年,隨著台灣鐵路縱貫線的全線通車,台北的交通樞紐地位大大提升,台北車站附近逐漸成為商業與交通的核心地帶。本町通(今重慶南路一帶)和表町通(今館前路一帶)也因此興起了許多飯店與旅館,吸引了來自日本內地及其他地方的旅客。 台灣鐵道旅館後來改名台北鐵道旅館,1908年至1945年,有興趣了解台灣
Thumbnail
2024/10/04
1908年,隨著台灣鐵路縱貫線的全線通車,台北的交通樞紐地位大大提升,台北車站附近逐漸成為商業與交通的核心地帶。本町通(今重慶南路一帶)和表町通(今館前路一帶)也因此興起了許多飯店與旅館,吸引了來自日本內地及其他地方的旅客。 台灣鐵道旅館後來改名台北鐵道旅館,1908年至1945年,有興趣了解台灣
Thumbnail
2024/10/03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2024/10/03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些如今被「民族、民權、民生」等抽象觀念包圍著的街區,過去曾經以一種真正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在一起的方式被稱呼。那裡之所以是米街是因為人們在那裡處理米、買賣米,他們把處理下來的米糠轉移到西側的「粗糠崎」,然後到抽籤巷那裡尋求神意。
Thumbnail
  這些如今被「民族、民權、民生」等抽象觀念包圍著的街區,過去曾經以一種真正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在一起的方式被稱呼。那裡之所以是米街是因為人們在那裡處理米、買賣米,他們把處理下來的米糠轉移到西側的「粗糠崎」,然後到抽籤巷那裡尋求神意。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
Thumbnail
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1],後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產生前,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1723年劃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為「彰化縣」,據福建巡撫王紹蘭的《彰化縣城碑記》,「彰化」兩
Thumbnail
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1],後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產生前,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1723年劃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為「彰化縣」,據福建巡撫王紹蘭的《彰化縣城碑記》,「彰化」兩
Thumbnail
2018年3月26日:利用田中站開業日與日本信濃鐵道線田中站締結為姐妹站。未來將會在此站興建一條支線連接高鐵彰化站,並會把此站用作該條支線的起點,作為集集線起訖站。
Thumbnail
2018年3月26日:利用田中站開業日與日本信濃鐵道線田中站締結為姐妹站。未來將會在此站興建一條支線連接高鐵彰化站,並會把此站用作該條支線的起點,作為集集線起訖站。
Thumbnail
潮州清領時期「時光廊道」單車漫遊動線,於今年終於研發出來,並於5/27首辦,邀請媒體、公部門、企業界、教育界朋友前來試騎,運用潮州鎮設置的P-BIKE。反應極佳,沿途亦可享用在地潮汕飲食文化。本篇為動線指南,我們亦有專業導覽解說員帶領。
Thumbnail
潮州清領時期「時光廊道」單車漫遊動線,於今年終於研發出來,並於5/27首辦,邀請媒體、公部門、企業界、教育界朋友前來試騎,運用潮州鎮設置的P-BIKE。反應極佳,沿途亦可享用在地潮汕飲食文化。本篇為動線指南,我們亦有專業導覽解說員帶領。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勝興車站」為日式木造建築,車站站體建於西元1913年,標高402.326公尺,為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最高點。月台邊可以見到「十六份」舊名遺跡,西元1930年當時勝興車站一帶有著十六座蒸餾樟腦的爐灶,所以站址所處地的舊名被稱為「十六份」。
Thumbnail
「勝興車站」為日式木造建築,車站站體建於西元1913年,標高402.326公尺,為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最高點。月台邊可以見到「十六份」舊名遺跡,西元1930年當時勝興車站一帶有著十六座蒸餾樟腦的爐灶,所以站址所處地的舊名被稱為「十六份」。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