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影評|提早二十年炸裂的幻夢|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坡上的擬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重新起步的【坡上的擬態】一定提上這個重要的作品。無論你身處何方、處於哪一種狀態、無論你現在有什麼訂閱,只要不惜代價地從世界、消失的錄影帶店、網路的哪一個角落,找到這一部電影〈Fight Club〉(中文翻譯「鬥陣俱樂部」),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


這部作品在1999年上映時有了極差的評價,票房也是奇差無比。或許是過於邪典,也或許是人們還沒有真實走到當時電影所描述的社會心態之中。這部片所蘊含的元素充滿著一種陽剛、寫實、荒誕,某一種可能會造成道德淪喪的概念。其實回過頭來看,所有元素都沒這麼邪惡,只不過當時的人們可不一定能接受這些元素。並且,雖然它是一個值得推薦的作品,但絕對不是闔家觀賞的主題,你不太可能會帶著你的父母以及孩子一起欣賞〈Fight Club〉。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更適合一個人或者少數的好友,一同漫步或者獨自咀嚼。也可能是這種現象,最後把這部救起來的也是幾乎絕種的「錄影帶出租店」。

摩擦力極大的時代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串流時代的便利,成為了大眾的休閒娛樂以外。從選片、找片、看推薦的片慢慢成為摩擦力越來越小的時代。而即便是想賭一把,賭下一部是雷作或者神片的賭氣似乎也消失殆盡。我們已開始習慣閱讀第三方評價的參考數據來作為自己在資訊爆炸時代漏斗篩選器。

要看這部片?先等等,我先加進片單裡。那裡還有十來部片在等著我。

現在的你大概會是這麼回應友伴的。

而會去出租店的場合,對於年輕世代可說像是抽象的考古研究,實際上就是吃飽喝足後,跟友伴隨意地走進一間店,對著一張張放在架上的明星品頭論足、交換意見,然後看誰會選到雷作、誰會選到神片。各類評價網還不普及的世代,最多只有部落客會分享自己的心得。

通常不要是大爆炸的史詩爆炸爛片,你通常應該就不會考慮太多了。將它放進「實體購物車」,到櫃臺付費,回家。整個流程就是充滿選片上的「摩擦係數」。然而回憶至今,多數可以讓我想得起來的回憶好像都是選片路上的那些嬉鬧場景,我們究竟看了什麼片,早已成為腦中失憶墳墓的一環。

而Fight Club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中,成為口耳相傳的片子,進進出出出租店。它們就像是故事之中發揚的理念一樣,從出租店進入到每個人車室內,再走入人們的客廳,在一陣閒聊之後被播放。然後被一群大人大喊:「What the fuck」,喜歡的人讚不絕口,決定要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這部片;不喜歡的人搖搖頭,覺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前衛的是什麼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而〈Fight Club〉在二十年後的今天觀看,其實是相當合理前衛的電影。說是前衛是對1999年的時空背景來說;說是前衛也是對現今2023年時局氛圍來說也恰到好處。也或許現今世代的我們並不能從消費主義、資本主義之下解放自我,那些倖存成功者的腳下踩的其實也僅是電影內那些參與俱樂部的人們。

而人們無論是哪一個時代,都沒辦法忍受孤獨,
那怕搶得一點點認同度,他們都會去做。

主角由愛德華·諾頓所飾,是某汽車公司的調查員,日復一日過著無趣的生活,希望找到自己心靈的出口,因此還是購入許多高級家具。其實描述的內容也與2023年毫無差別,只不過載體換了,郵購變成了網購,空乏的心靈早在24年前就已是枯竭的靈魂。而主角找到了一個出口,病態的他找上了各類自助團體,試著從那些悲慘的人們中獲得一些「生命的喘息」,直到另外一名女子「瑪拉」也開始跟他做一樣的事情。他感覺被冒犯,覺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儀式小圈圈被外人所侵犯。在主角與瑪拉彼此協調該去的自助團體後,意外毫不意外地上演。

在一次出差的路途中,主角遇到了一名肥皂商人「泰勒」,兩人相談甚歡之下,主角回到家時才發現自己的租屋公寓被離奇炸毀。於是他打電話給認識不久的泰勒,住進了極度不合理的停電廢棄大樓。那棟廢棄大樓基本上就是整部電影的重要核心,映襯著與消費主義、資本主義完全相反的產物。沒有電、只有偷來的水、半夜打砸破鄰居玻璃的高爾夫。每一件事都在現實生活之中不會發生的事,生活看起來過得極度混亂,但也是主角過去難以想像過的灑脫及寫意。

而最重要的是,泰勒展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輕鬆感,他的眼神之中像是沒看見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缺陷,反而像是這些缺陷存在反而自然又重要,因為泰勒也因此而存在。

荒謬是現世共存的解藥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而在這些無邊界的生活態度之下,鬥陣俱樂部孕育而生。最早只是出自於泰勒對於主角的挑釁。他認為主角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從來沒有走出一步去面對或者改變。不如花這些力氣來跟眼前這名無關的男子鬥毆,整理自己的情緒。以為是開玩笑的主角在被泰勒揍了之後慢慢開始還擊,圍觀群眾隨著不同夜晚上演的鬥毆秀慢慢變多。

沒有門票、沒有門檻、沒有消費、沒有理由,你只要願意在,你只要願意來,就可以欣賞沒有掩飾的鬥毆秀。隨著群眾的上升,泰勒希望訂出標準,彼此一般的管理層而言,泰勒更多的是希望這是一個「共享秘密」,有點像是路上遇到一個不爽的人,兩人之間竟然聽得到「規則一: 不談論鬥陣俱樂部」,那種會心一笑的共感,是泰勒要傳達給大家的。

這裡的人不會要求你什麼,而是可以滿足你什麼。

大概從這個節點開始,劇情急轉之下,並且難以控制。並且朝著失速的方向前進,每一步都是在挑戰觀影人的直覺,而毫不諱言地,這樣的架構無論是明暗示都在宣告著同一個主題,像是對這幾十年綑綁著人們的物質時代拋出一拳直拳。與此同時,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自我、思想的進化、心靈上的自由,詭異的是這些追求其實與Fight Club並沒有差別。只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完全地荒腔走板、考驗著道德觀,但去掉了這些包裝,我們與那些在俱樂部著魔的人一樣,都在追求那個東西。對自己的認同感

炸裂的幻夢無所不在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圖片出自網路、文字來自於老鳳

這邊不特別談尾段的反轉,留給觀影者自行體會。以三幕劇的發展來說,泰勒所帶來的巨變超出了原本主角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他甚至沒辦法阻止這一切,直到最終他發現真相為止之前,他如同觀眾一般,只能自己猜測、消化、試著給予自己合理的解釋。在劇本設計上,如果不只看過一次鬥陣俱樂部的你應該每次都有新的東西可以挖掘。

場景設計、偶爾一閃而過的畫面、畫面氛圍,每一個調動其實都在告訴主角以及觀眾真相,以及結局的發展。


這邊做個小小防雷頁: 



結尾最後一幕,其實我是很喜歡電影版設計,據說原小說是寫了另外一種可能看似較為保守的結局,而大衛·芬奇一開始在進行劇本修改的時候,就決定要炸毀象徵資本主義的大樓。

結尾搭配著終於發現真相的主角、爆炸聲、音樂、牽著女主角的主角、看著一棟棟大樓爆炸、直到最後自己所在的大樓爆炸。可以說這樣的炸裂,將那些幻夢成為真實。這樣的轉折、設計,其實在各個小說、電影、影集,屢見不鮮。道理我們都清楚,將那些實體不可能被炸毀的事物所瓦解,依照那些衝突化為成為體感的錯愕與理解。

真實不存在的事情,發展起來總是特別有味道。然而有醍醐味的不是真的炸掉了什麼,而是前往炸毀這一切的路上歷經了什麼。大衛·芬奇對於具體化這種事物的藝術感難以用言語形容,如果用SEVEN(火線追緝令)、Mind hunter(破案神探)來說明,你大概可以理解。無論是光影、節奏、敘述,都是為了具體某一種我們認為極度荒謬、荒誕的事物,但也不得不折服那一種真實性,恰似處於現實與虛幻之間彌留的感覺。


回到「坡上的擬態」目錄頁
  • 新式重力透鏡】:每月59元,可以收看「都市懸疑」、「坡上的擬態」、「類超自然」內的付費文章。
  • 《坡上的擬態》兌換券】:以399元購買後,可跨平台、裝置永久暢讀《坡上的擬態》付費文章完整內容。
  • 閉弦的呢喃】:可以視情況訂閱自己所需要的訂閱區間。享有其他各付費房間權限。依據自己的預算暢讀《亂度的總和》沙龍內的所有付費作品。適合想要直接解鎖整個沙龍付費的群眾。可等效類比成【安嵯匹·皮米衍】「Entropy Premium」。享受沙龍全站舒適暢讀(解鎖全付費文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坡上的擬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內容總結
鬥陣俱樂部
5
/5
4.6K會員
377內容數
販賣 懸疑、推理、科幻的日常小說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亂度的總和 的其他內容
坡上的擬態|亂度的總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