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volume vs HostPath

2023/10/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將說明關於Local volume 與hostPath二種類型的差異與一些注意事項。

raw-image

1. HostPath

raw-image

hostPath是將節點內的檔案、目錄映射進Pod內,支援類型:File, Directory, Socket, BlockDevice。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est-pod2
spec:
containers:
- image: busybox
name: test-hostpath
command: [ "sleep", "3600" ]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test-data
name: test-volume
volumes:
- name: test-volume
hostPath:
# directory location on host
path: /data
# this field is optional
type: Directory

使用上要注意:

  1. 要使用hostpath volume建議搭配NodeSelector來做配置,但數量一多就很煩人。
  2. 如果套用DirectoryOrCreateFileOrCreate,要確定kubelet有在節點上Create file/directory的權限。
  3. 如果節點上的File/Directory是由root建立的,在掛到容器後,還要確認容器有沒有權限進行讀寫
  4. Kubernetes scheduler不會考慮hostPath volume的大小,也無法設定大小,所以必須用其他方式進行檢查。

2. Local volume

Local volume的機制是掛載本地的儲存資源,像是Disk, partition, folder。讓這些資源可以被kubernetes以static pv的方式取得。

主要就是要用來解決HostPath的問題。會由PV controllerScheduler做local pv做邏輯上的額外處理,才能實現在Pod re-schedule時,可以再排程到local volume所在的節點。

Local volume可以確保Pod與PV一定可以被scheduled到相同的worker node上。

3. 使用Local volume的時機

  • 需要從遠端的storage預先載入到本地的目錄,用來加速Pod讀取資料的速度(Cache),這種情況為ReadOnly,所以不怕資料損壞,現在有些AI在訓練時也會採用這種方式。
  • 本地有建立SDS解決方案,因為本身就有replicas,所以也可以採用local pv。
  • 不適合在需要做scaling的環境使用

4. 使用Local volume注意事項

  • 在寫PV時,可以.spec.nodeAffinityfield部份來說明local volume與node的綁定關係
  • 如果使用local-storage storageclass時,可以使用volumeBindingMode: WaitForFirstConsumer來實現延遲定,讓PV controller不會立刻為PVC做Bound,等到需要使用這個local pv的Pod完成排程後,再去做Bound。

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官方再提出一個local volume provisionner的解決方案來處理這些問題

(1) 監控配置好的掛載點,建立對應storageClassName, path, nodeAffinity, capacity的PV

(2) 刪除PVC後,自動清理local mount的所有內容,並刪除對應的PV

(3) 只有一開始的local volume的掛載需要人工,其他都由provisionner處理。


Reference:

10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IT社畜的自我學習筆記,如同專題名稱,主要是怕自已忘記自已做過什麼、學到什麼。索性就分享我自已在學習Kubernetes這條路上的各種測試、學習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