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智庫專文《對台灣的恆久記憶》: 呼籲中華民國台灣當局立即停止「一個中國」下作困獸之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4台灣大選關鍵時刻,美智庫友人突然撰文《對台灣的恆久記憶》,語法、時機點上皆讓人感覺不太尋常,重點何在令人納悶。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前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M. Young)近日專文《對台灣的恆久記憶》,其中一段大意如下:作者的父親是一位美國陸軍職業軍官,曾被派往台灣擔任軍事顧問。當父親宣布不久後將搬到「福爾摩沙」(台灣)時,作者和兄弟姊妹在當時被稱為「紅色中國」(Red China)的大陸沿海,找到了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一九六三年作者隨著父母飛往「福爾摩沙」。作者敘述當年他們是搭乘軍機,飛行必須在北太平洋地區多次停留,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機場[註一]、北海道、東京和沖繩等地,最後才降落在台北。

「一國一合法政府原則」。飛行器、 船舶屬旗國主義,具有旗國領域延伸之意義。尤其軍用飛機,飛往之目的地必然是一主權國家的領域範圍。一九六三年作者和其家人啓程前往台灣,然為什麼美國軍機未從美國的安克拉治機場直飛台灣台北,而必須在北太平洋地區多次停留,甚至停留數個戰敗國日本的機場,最後才能降落在台北?

筆者個人認為: 二戰後東西冷戰對峙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牽制中國入聯,為防止社會共產主義北京政權取得安理會席次,因此西方國家從「國際政治面」著手,並促使主要西方國家支持,只佔領島嶼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蔣政權擁有「中國代表權」,並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所承認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因此推論當時美國軍機之所以未直接抵達台北,應該是刻意以具體行動,為同時提醒「一中兩政權」:中華民國台灣當局,並未正式取得「中國代表權」,台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呼籲中華民國台灣當局應該立即停止「一個中國」下作困獸之鬥。作者之所以在此關鍵時刻特別撰述陳年往事,目的為提醒中華民國台灣當局,應該立即停止要求美國配合六十多年來的「戰略模糊」策略,聯手打壓「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延續「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困獸之鬥。另一面,台灣執政團隊於2024台灣大選之前,卻選擇背叛台灣民意,由高層私下決定「台灣有事」之時,將對中國北京「屈膝降伏」,無意願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由於台北「無意願」,在最緊急的情況下,讓北京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國際安全體系之介入),因此台灣當局無意願與民主國家立即聯手,形成共同對抗中國北京之可能性(參閱拙文《中華民國台灣vs烏克蘭: 台北、基輔對國防計畫保密無法相提並論》)。

再次質問2024台派唯一總統參選人,對「這兩件事」如何處理?首先,「金門和平宣言」就是向「一個中國、完成統一」邁進的跳板,是將台灣從民主陣營丟進中國的宣言。是中國國民黨明確、堅強的選舉策略,而且任務進程大致已經完成。其次,台灣執政團隊暗示民主國家陣營,無意願聯手形成共同對抗中國北京之可能性,台灣執政團隊不會也不願意將「台灣問題國際化」。

總之,為了防範中國勢力(包括台灣執政團隊)出賣台灣,賴清德有必要向所有台灣人民加速宣傳:「必需廢棄中華民國原因」,惟有如此才能為「2024年大選」行使「自決權」脫離中國之行動,做最好的準備,而且此役只能成功。誠如民主國家美國智庫友人於《對台灣的恆久記憶》結語所云: 「每次訪問台灣,都會有新的體驗,展現台灣經濟和政治體制的蒸蒸日上」,吐露該文作者殷切期待2024年台灣和台灣人民能有突破性的改變,能先主動的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之心聲,實現他《對台灣的恆久記憶》之理想,也是民主國家陣營對台派總統參選人和台灣人民殷切的期待。

註一: 維基百科: 泰德·史蒂文斯安克拉治國際機場(Ted Stevens Anchorage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一座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市的商用機場。此機場建於1951年,舊名為安克拉治國際機場(Anchorage International Airport)。1960~1980年代,許多北美與歐洲飛往東亞的航班將安克拉治作為經停站,一方面是因為蘇聯不允許前述航班飛越領空,另一方面則緣於當時飛機航程所限,也因此被譽為世界的十字路口;2022年起因為俄烏戰爭爆發的關係,俄羅斯對西方國家封閉領空,使得往返歐洲和東北亞的飛機必須再度繞行阿拉斯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ry 的沙龍
15會員
154內容數
Sherr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Thumbnail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Thumbnail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海便始終在混沌不清的「現狀」上徘徊。 綜觀世界近代史上的政權分立,東西德問題已是塵埃落定,朝鮮半島維持暫時休兵的南北分治狀態,兩岸雖說民間交流熱絡,卻始終難再更進一步。細究其背後因素,既有冷戰的割裂、國共的對抗,也與近十年興起的中美競爭息息相關,致使台灣問題難由一方自行
Thumbnail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海便始終在混沌不清的「現狀」上徘徊。 綜觀世界近代史上的政權分立,東西德問題已是塵埃落定,朝鮮半島維持暫時休兵的南北分治狀態,兩岸雖說民間交流熱絡,卻始終難再更進一步。細究其背後因素,既有冷戰的割裂、國共的對抗,也與近十年興起的中美競爭息息相關,致使台灣問題難由一方自行
Thumbnail
美國與中共對抗,目前有許多做法其實是在刺激中共,甚至羞辱中共,而中共這邊也有感覺到,認為美國的意圖根本是四個字,「主動求戰」。
Thumbnail
美國與中共對抗,目前有許多做法其實是在刺激中共,甚至羞辱中共,而中共這邊也有感覺到,認為美國的意圖根本是四個字,「主動求戰」。
Thumbnail
美國與中共對抗,目前有許多做法其實是在刺激中共,甚至羞辱中共,而中共這邊也有感覺到,認為美國的意圖根本是四個字,「主動求戰」。
Thumbnail
美國與中共對抗,目前有許多做法其實是在刺激中共,甚至羞辱中共,而中共這邊也有感覺到,認為美國的意圖根本是四個字,「主動求戰」。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爭與準戰爭Ⅰ  1952年 在朝鮮半島戰爭中迅速茁壯的共產黨中國空軍首度飛越台灣海峽,台灣全島響起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以來的第1次空襲警報,開啟兩個中國隔海對峙超過半紀的戰爭和準戰爭歲月。  共產黨中國高喊「血洗台灣」,將中華民國掃進歷史,對中國命運走向有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爭與準戰爭Ⅰ  1952年 在朝鮮半島戰爭中迅速茁壯的共產黨中國空軍首度飛越台灣海峽,台灣全島響起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以來的第1次空襲警報,開啟兩個中國隔海對峙超過半紀的戰爭和準戰爭歲月。  共產黨中國高喊「血洗台灣」,將中華民國掃進歷史,對中國命運走向有
Thumbnail
2020年對台灣來講其實充滿機會,因為習近平面對的問題確實太多也太大,他根本處理不來。台灣人要懂得抓住機會,把台灣推向全世界。
Thumbnail
2020年對台灣來講其實充滿機會,因為習近平面對的問題確實太多也太大,他根本處理不來。台灣人要懂得抓住機會,把台灣推向全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