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上空的兩種賽局,正在邁向最終博弈

更新於 2021/07/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海便始終在混沌不清的「現狀」上徘徊。
綜觀世界近代史上的政權分立,東西德問題已是塵埃落定,朝鮮半島維持暫時休兵的南北分治狀態,兩岸雖說民間交流熱絡,卻始終難再更進一步。細究其背後因素,既有冷戰的割裂、國共的對抗,也與近十年興起的中美競爭息息相關,致使台灣問題難由一方自行解決,而是要就台海上空的雙層賽局互動而定。
第一層賽局,是中美的世紀大博弈。在此結構中,台海是雙方互動的籌碼之一,卻非錙銖必較的唯一,香港反修例、新疆議題、貿易戰、科技競爭等,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各式戰場性質不同,鬥爭互異,卻又彼此勾連,以致中美博弈縱使激烈,亦難全面大刀闊斧。雙方更多是在時間與空間上,展開偷襲與耐力的較量。
第二層賽局,則是兩岸的長年對峙。對台灣而言,維持「實獨」現狀乃藍綠雙方共識,只不過前者偏好以「中華民國」之名為之,後者則視情況而定,時是「台灣」,時是「中華民國台灣」,且因台灣定期選舉、兩岸經貿互賴甚深之故,兩岸議題始終位處政治討論核心。於北京而言,台灣問題同樣意義重大,既涉第一島鏈的地緣戰略,也與民族情感相關,故儘管「實獨」現狀難立即處置,法理台獨卻是絕對的紅線。
在此境況下,兩層賽局便宛如日月執行的軌道般,以萬有引力彼此牽制擾動,美國為增加戰略籌碼而介入台海事務,中國則要竭力避免在台灣議題上失血,不論是地緣佈局或內部統治。
美國的兩種考慮
然而此般結構雖宰制台海許久,卻在時移世易下,於近期發生了軌道變動。
首先,是美國受中美博弈格局變化影響,逐漸於台海上空失去過往分寸。面對中國的高速經濟與軍事成長,美國棄台論與親台右翼激烈交鋒,前者主張中美博弈程序不該為台海所牽絆,為保美利堅江山,美國不僅要避免在此刺激中國,更應在武統發生時袖手旁觀,以免被捲入徒勞戰火中,損失更多戰略利益;後者則認為,台海是牽制中國的絕佳場域,美國雖未必要為台灣而戰,卻必須把握時機武裝台灣、炒作台獨,好將中國牢牢鎖在此處,絆住其發展的腳步。
平心而論,雙方主張由美國國家利益視角觀之,皆是合乎邏輯的選項,故在共識未達下,美國在台海的「戰略模糊」逐漸進入了「借酒裝瘋」模式,即在某些時刻突破模糊常態,開始出乎意料的暴走,但達到預期效果或發現情況不對勁後,便再以各式澄清退回模糊場域。
2020年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接受媒體專訪時,以一句「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語驚四座,如此表態乃是為替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選戰宣傳,卻突破了「戰略模糊」的限制,面對各方媒體追問,美國國務院只好出面澄清「美國對台灣主權沒有立場」;2021年3月時,美國國防部於一份涉及印太戰略的新聞稿中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卻又在7月規劃習拜會前夕,以一句「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來滅火。
如此反復,既突顯了美國內部的對台立場飄移,亦側寫了中國在台海局勢中,逐漸上升的話語權。面對愈發真實的武統風險,美國若要保住在台海的操作空間,釋以和緩訊號的機會恐將日漸頻繁。
台灣的盤算
而對台灣而言,其早已不可能在軍事上抗衡解放軍,若還欲維持「實獨」地位,便唯有仰仗美國的縹緲承諾,方能發揮些許軍事嚇阻力。故近年其愈發炒作「抗中親美」話題,也在軍購、新疆、香港、瘦肉精美豬等議題上全然配合美國步調,欲藉此將自己強制綁上美國戰車,迫使中美賽局與兩岸賽局相重迭,甚至將台海局勢推至美國的戰略利益核心。
平心而論,此般舉措或許能為民進黨政客換到些許選票,卻無法主導台海的軍力平衡,看在北京眼中更只會起到搧風點火的反效果。一來,在美國的全球棋盤上,台海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台灣的殷切期盼則不具任何意義,真正能主導美國行動的,向來只有「國家利益」四字,台灣眼下的自作多情、一廂情願,不過是方便美國分析台海時,扣除一個未知變數。倘若未來棄台論在美勝出,台灣由棋子淪為棄子,也不過在須臾之間。
二來,北京並非只剩武統一個選項,但台灣政壇的無限親美令其芒刺在背,台灣民意的「日漸獨化」更迫使此法逐步向前。2014年反服貿運動以降,「反中」逐漸霸佔台灣輿論場,一頂「中共同路人」的紅帽子,便有可能決定選舉結果。在此境況下,台灣政治精英的兩岸立場皆受選票箝制,形成了民進黨衝鋒、國民黨拿香跟拜的詭異「團結」,和緩之音已不如過往多見。
7月1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百年黨慶發表講話,民進黨若真欲降低武統風險,便應回應其中涉台字句,且要奏以相對溫柔的旋律。然而眼下的台灣疫況暫時讓民進黨身陷水火,為穩執政基礎,其只能愈發攀扯相對基本教義的台獨強硬派選票,自然沒有餘裕發佈任何正面訊號,僅能讓邱義仁等「不經意」洩露:「美國根本不贊成台獨」,但效果如何,恐也只有北京知曉。
歸根結柢,在中國國力逐步上升的今日,北京擁有更多台海議題的主導權,美國雖能以間歇發佈和緩訊號調節博弈節奏,卻無法長久為之,畢竟台海議題關乎實力格局。而就眼下的中美國力消長趨勢觀之,時間是站在北京一方,美國若只有「不支持台獨」的口惠,說久了也只會變得廉價。
眼下面對中美賽局與兩岸賽局的勾連擠壓,美國似乎尚未決定自身去向。但若待到脫鉤之態漸顯,白宮或許將被迫以實際行動或文件證明,「不支持台獨」的決心。
原文發表於2021/7/9《多維新聞》:
台海上空的兩種賽局 正在邁向最終博弈|多維新聞
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台海便始终在混沌不清的"现状"上徘徊。…www.dwnews.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的台海上空,湧動著山雨欲來的政治過招。 首先是日本右翼的積極動作。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更對日本長期維繫的「一個中國」政策提出質疑, 呼籲日本「我們必須覺醒」。日本隨後雖以「
6月22日,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帶頭狙擊新疆議題,宣讀由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40餘國起草的聯合聲明,指控中共在新疆大肆監控、任意拘留超過100萬以上的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並要求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階專員前往調查。 然而如此行動看似眾志成城,正義相隨,實則不過是為反華服務的外交手段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訪歐行程迎來新高潮,美俄元首峰會的大幕在瑞士日內瓦緩緩升起。 早在此次會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專訪內容由克里姆林宮於6月14日在網上公佈,訪談基調雖是為「拜普會」預熱,卻包裹了不少中國相關問
繼6月13日G7峰會閉幕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訪歐之旅再迎新高潮:6月14日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正式於布魯塞爾拉開序幕。 回首201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高調抨擊北約是個「過時」組織,且部分盟邦「很有問題」,美國「考慮退出」,同時
近期的台海上空,湧動著山雨欲來的政治過招。 首先是日本右翼的積極動作。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更對日本長期維繫的「一個中國」政策提出質疑, 呼籲日本「我們必須覺醒」。日本隨後雖以「
6月22日,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帶頭狙擊新疆議題,宣讀由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40餘國起草的聯合聲明,指控中共在新疆大肆監控、任意拘留超過100萬以上的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並要求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階專員前往調查。 然而如此行動看似眾志成城,正義相隨,實則不過是為反華服務的外交手段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6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連袂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的預算聽證會,並以一席預測武統的「鐵口直斷」,吸引了兩岸與西方媒體關注。 事件始於會上一段問答。曾在6月6日訪臺、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訪歐行程迎來新高潮,美俄元首峰會的大幕在瑞士日內瓦緩緩升起。 早在此次會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專訪內容由克里姆林宮於6月14日在網上公佈,訪談基調雖是為「拜普會」預熱,卻包裹了不少中國相關問
繼6月13日G7峰會閉幕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訪歐之旅再迎新高潮:6月14日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正式於布魯塞爾拉開序幕。 回首201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高調抨擊北約是個「過時」組織,且部分盟邦「很有問題」,美國「考慮退出」,同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