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太遠了(五)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李彌遭軟禁  李部撤回臺灣

因李部一九五一年七月由雲南再度退回緬境,不斷招兵買馬擴大整訓部隊,中方如芒刺在背,不斷向緬甸施壓,緬政府於一九五二年元月二十八日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國府、美、泰秘密支援李部,要求驅離李部;五月,美國中情局停止對李部的秘密金援;十一月,緬甸宣佈在撣邦實行軍事戒嚴,十二月取消撣邦土司制度,實行軍政管理,以切斷李部後援。

李部人馬悄悄南下緬南,與反緬政府的克、蒙兩邦軍事聯盟,亦為緬方所偵知,引發緬政府不滿,加之李彌參謀長錢伯英南下緬南時,竟下令進攻緬軍,更加深緬甸政府的疑懼,決定武力驅逐,於一九五三年三至四月,出動緬軍七千餘人在中方協助下,攻擊李部,但仍被李部擊潰。

美國國務院基於解決緬境之國際糾紛,不斷勸告國府將李部原核心(二千人以內)撤回臺灣,蔣中正則希望能夠保存這一部隊,最終因艾森豪總統致函蔣中正,國府在臺灣諸多方面皆仰賴美援,蔣不得不下令先將李彌召回臺灣,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日,李彌擬寫「不能撤軍之事實陳述」,二月二十三日離開緬北猛撒總部,取道泰國回到臺灣後,呈報蔣中正。

在國際輿論與聯合國的施壓下,美方擔心國府對返臺的李彌「放水」,由美國使館不間斷地每週派員登李府打招呼,以確認李彌仍在臺灣,國府情治系統也奉命對李彌進行長期監視,李彌此後未能離開臺灣一步,再也無法重返緬甸。

緬甸政府則因外交和武力手段皆沒有達到將李部驅逐出緬境的目的,於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正式向聯合國遞交「緬甸聯邦所提關於臺灣國民黨政府侵略緬甸之控訴」一案,要求安理會對國府予以譴責和制止。四月二十三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李部解除武裝撤出緬境的決議案。五月,國府、美國、泰國、緬甸在曼谷成立「四國聯合軍事委員會」,討論執行李部撤退之任務,國府代表為衣復得上校。

時任緬甸外交部長宇敏登(U Myint Thein)。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時任緬甸外交部長宇敏登(U Myint Thein)。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緬甸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緬甸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因蔣中正與李部仍有繼續潛伏於緬境之計畫,在撤退人數、撤退之方式反覆商討,令美、緬認為不合法、不合理,緬甸代表甚至以退出表達抗議。最後拖延至九月和十月,在國際壓力下,國府認為李部已失去在緬境生存之空間,撤軍協議與撤退計畫才簽字,由撤二千人改為全撤,撤退路線於猛撒集中,前往泰緬邊境大其力,再入境泰國,飛往臺北,三梯次(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九五四年二月至三月、一九五四年五月)共撤走六千九百餘人,被安置在桃園中壢龍岡忠貞新村,臺北的雙和地區一帶。

段希文與不撤之部隊

國府原本只打算撤走二千人以應付聯合國的決議,李彌返臺前已擬定明撤暗留的方案,計畫李部換裝易幟加入克倫軍,秘密潛伏緬境以待時機,未料李彌奉召返臺後遭限足,無法再離臺返緬,只能指派柳元麟為李部代總指揮,但柳元麟等高級幹部對上述計畫無信心,自行推出成立「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之計畫,如此反覆,撤軍計畫遭延宕,國府因此深受國際壓力,最後認為李部在緬境已無法生存,乃下令李部全部撤回,李部一時無所適從,第五軍軍長段希文於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五日召集軍事會議,討論是否接受國府的撤退命令,與會的第五軍、第三軍、第九軍各師團長決議不撤,並公推段希文為領導,這批部隊為三千二百餘人,暫紮於靠近泰境的乃朗(Doi Nawug)一帶。

李彌所擬撤臺腹案。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李彌所擬撤臺腹案。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蔣中正與段希文。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蔣中正與段希文。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段希文(1911—1980),陸軍少將,雲南宜良縣人,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抗戰時期,任國軍第三十九師師長兼武漢衛戍區司令,防守武漢一帶。一九四三年,十餘萬日軍進犯湘西,常德守軍五十七師余程萬部傷亡慘重,常德失守;五十八軍奉命馳援,段希文率新十一師奮勇殺敵,與新十師共同作戰,經過激烈巷戰,擊潰日軍,常德得以全部收復,段希文身負重傷,住院兩月。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段希文奉命代表國府在九江受降。一九五零年,段希文在香港深居簡出,對做生意沒有興趣,邂逅正準備去滇緬邊區收復舊部的李彌將軍,李彌力邀段希文加入,是年七月,段希文開始異域軍旅生涯。

藍衣社出身的李先庚受段希文之請,攜不撤部隊的建議案秘密返臺,呈請蔣中正批示段希文擔任不撤部隊之總指揮。

因國府承受國際壓力不得不停止補給李部,將李部全撤,故段希文的抗命不撤,實乃暗合蔣中正之意旨,為免重蹈遭緬甸控告之覆轍,不撤部隊被授予「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番號,以示此非國府正規軍,但關於總指揮人選,蔣中正卻批示「不認識段希文」,挑選了自己的同鄉,浙江寧波慈溪縣人,黃埔四期,委員長侍從室侍衛官出身的柳元麟,擔任不撤部隊的總指揮,彭程任副總指揮,每月補給該部泰幣二十五萬銖。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815號決議,「對已經撤離了近七千人的李彌部隊及眷屬表示滿意;對美國、泰國政府的協助表示讚賞;但遺憾的是,仍有外籍部隊持有武器留在緬甸領土沒有服從大會決議。」決議中所指外籍部隊,即柳元麟部。

柳元麟。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柳元麟。翻攝自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柳部的主力,實為段希文的第五軍,柳元麟代行李部總指揮職務,執行李部全撤命令時,所用手段曾經得罪了不撤之部隊,因此,當柳元麟一九五四年十月底到達第五軍駐地乃朗接任總指揮之時,各部皆不歡迎,柳元麟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與會者貌合神離,意圖讓柳部成為空頭總部。正當柳元麟出巡附近各部藉以收攬軍心之時,緬軍在緬東發動攻勢,驅逐柳部,因事關存亡,各部暫時摒棄私怨,禦敵緬軍,柳元麟順勢建立起柳部指揮系統,戰事結束不久在新總部老羅寨,將段希文擢升為副總指揮。

幾經武力驅逐柳部的緬甸政府,後來改變態度,與柳部和談,達成協定,同意柳部居留在景棟地區,並保持武裝,用於自衛,不得攻擊緬軍,不干涉緬甸內政,協助緬軍保護景棟公路交通,維護駐區內之治安,保護人民,緬軍亦不攻擊柳部,不妨礙柳部向當地人民購糧及對外交通。

 ——未完待續——

avatar-img
24會員
119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笛摸金 的其他內容
李部所獲美援並不多,與國府的貪腐有關;李彌輕信親信,導致計畫失敗。
至一九五一年二月,李彌的這支部隊更名為「雲南省反共救國軍」。
兩軍僅剩兩團殘部在緬甸會合,總人數約一千四百餘,譚忠決定不繳械,不投降。
我們把時間倒撥,回到兵危戰兇的一九四九年: 一月二十一日,總統蔣中正宣佈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但蔣中正回到浙江老家,續以國民黨總裁身分調兵遣將,指揮國軍對共軍作戰; 經遼西、徐蚌、平津三大戰役,國軍精銳兵團被共軍圍殲殆盡,邱清泉、黃百韜戰敗自戕,杜聿明、黃維被
從戒嚴時期到民主化,盛竹如是臺灣新聞發展史的親歷者、見證人。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李部所獲美援並不多,與國府的貪腐有關;李彌輕信親信,導致計畫失敗。
至一九五一年二月,李彌的這支部隊更名為「雲南省反共救國軍」。
兩軍僅剩兩團殘部在緬甸會合,總人數約一千四百餘,譚忠決定不繳械,不投降。
我們把時間倒撥,回到兵危戰兇的一九四九年: 一月二十一日,總統蔣中正宣佈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但蔣中正回到浙江老家,續以國民黨總裁身分調兵遣將,指揮國軍對共軍作戰; 經遼西、徐蚌、平津三大戰役,國軍精銳兵團被共軍圍殲殆盡,邱清泉、黃百韜戰敗自戕,杜聿明、黃維被
從戒嚴時期到民主化,盛竹如是臺灣新聞發展史的親歷者、見證人。
他是捧紅「二秦二林」的電影監製人,也是臺灣第一位有主編職務的記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027行動是由緬甸民族武裝組成的三兄弟聯盟發起的聯合軍事行動,旨在維護領土安全、打擊軍事獨裁和邊境詐騙活動。文章內容關聯詞包括緬甸, 1027行動, 三兄弟聯盟, 中國, 民主, 電信詐騙, 政治局勢, 武裝行動, 後戰重建。
Thumbnail
2000年,馬其頓政府高層人事變動,新副總理、外交部長不希望繼續跟臺灣建交,立刻宣佈斷交並跟中共建交。諾魯曾建交斷交兩次,最近跟中共斷交並向臺灣訴求更大的援助。其他斷交國家中,部分因中共的金援或其他利益而斷交。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缅甸军事政变导致该国各地的武装冲突日益加剧,为了解决缅甸不断加剧的危机,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尊重缅甸主权,支持各方弥合分歧,重启政治转型进程。 中国的呼吁是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实施制裁和不承认缅甸军政府作为解决危机的内部政治对话的一方,而干涉缅甸内政背景下发出的。 在缅甸军政权执政两年多的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
Thumbnail
大敗後,延岑軍士氣低落,但李寶那邊說的斬釘截鐵,你就打你的!我做內應肯定沒問題! 延岑頂著頭皮回軍再戰,赤眉軍逢安迎擊,延岑沒討著絲毫便宜。 內奸的力量是可怕的,李寶做了手腳,當赤眉軍回營時,看到營中盡樹白旗,赤眉大軍以為後路被抄,隨即軍心大亂。 延岑隨即引兵再戰,終於趁赤眉軍心不穩衝破軍陣,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027行動是由緬甸民族武裝組成的三兄弟聯盟發起的聯合軍事行動,旨在維護領土安全、打擊軍事獨裁和邊境詐騙活動。文章內容關聯詞包括緬甸, 1027行動, 三兄弟聯盟, 中國, 民主, 電信詐騙, 政治局勢, 武裝行動, 後戰重建。
Thumbnail
2000年,馬其頓政府高層人事變動,新副總理、外交部長不希望繼續跟臺灣建交,立刻宣佈斷交並跟中共建交。諾魯曾建交斷交兩次,最近跟中共斷交並向臺灣訴求更大的援助。其他斷交國家中,部分因中共的金援或其他利益而斷交。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缅甸军事政变导致该国各地的武装冲突日益加剧,为了解决缅甸不断加剧的危机,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尊重缅甸主权,支持各方弥合分歧,重启政治转型进程。 中国的呼吁是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实施制裁和不承认缅甸军政府作为解决危机的内部政治对话的一方,而干涉缅甸内政背景下发出的。 在缅甸军政权执政两年多的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
Thumbnail
大敗後,延岑軍士氣低落,但李寶那邊說的斬釘截鐵,你就打你的!我做內應肯定沒問題! 延岑頂著頭皮回軍再戰,赤眉軍逢安迎擊,延岑沒討著絲毫便宜。 內奸的力量是可怕的,李寶做了手腳,當赤眉軍回營時,看到營中盡樹白旗,赤眉大軍以為後路被抄,隨即軍心大亂。 延岑隨即引兵再戰,終於趁赤眉軍心不穩衝破軍陣,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