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年齡分級:16+ | 1 小時 25 分鐘 | 真實罪案紀錄片 Colette Camden (Director)
「他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所謂名聲與財富。」
從一開始所有人的造神行為及死亡事件發生後撇清關係的每一幕樣子都令人感到痛心,媒體操弄下的犧牲者 — Kai. 原名Caleb Lawrence McGillvary. (以下文長)
2013年2月1日 ,Kai利用隨身攜帶的斧頭阻止了一名193公分高、136公斤重,正在傷害一名女性的歹徒,也因此讓Kai受訪片段瞬間爆紅,人人都在宣揚這位「英雄」。
Joseph Galfy,當時採訪Kai的記者。有什麼比第一次跑新聞又挖掘到獨家驚爆消息更令人垂涎? 尤其當全世界想分一杯羹的人試圖聯繫Kai時, 而Joseph是唯一一位擁有Kai聯繫方式的人,那種掌握、控制的權力及慾望讓人容易迷失判斷而陷於利益中。在這過程中,Joseph一味(或可稱為自以為是的)為Kai伸出「橄欖枝」(試圖利用),嚷著想幫助他脫離「流浪漢」處境,卻沒有思考過Kai是否真的想要這些名利,又或者Kai更需要的是什麼?
當時抓準機會利用這個事件開始造神,包含受訪片段中刻意地稱呼Kai為「世界英雄」、「蝙蝠俠」般的存在等等吹捧字眼。究竟是為了幫助他脫離流浪生涯,又或者是利用這個故事為自己賺取流量。
在"smash,smash,smash”受訪片段發出後,利用這支影片重製成各種迷因片段的人或討論事件的人如雨後春筍般隨地四起。畢竟,這是當時最火紅的話題,人人都想從中蹭點流量、分一杯羹。這沒有對錯,也符合人之常情,只是更多可關注及討論的議題被大風向所掩蓋了。例如,是否有人看得出來Kai需要的精神及心理上的幫助,或是有人可更客觀並理解的立場去看待這件事。
影片中可發現重點聚焦於Kai身上攜帶著危險工具 — 斧頭。然而,關於Kai身上是否攜帶斧頭並非全為重點,尤其流浪在外,它可能是一把有用的工具。
攜帶斧頭這件事可以是中性存在的,取決於利用在什麼樣的地方。只是,在這事件中,恰巧拿來作為阻止一名壯漢襲擊一名女性的利器,這顯得沾染了血腥與暴力,但若今日Kai身上唯一一件可作為「武器」的是一支「擀麵棍」,那麼,他也會同樣挺身而出阻止這場傷害。可惜在這部紀錄片及整體事件中,使用斧頭阻止卻傷人與後續失控導致毆打他人致死事件被緊密連結在一起,營造出Kai是名深具危險性、無時無刻攜帶武器的人。(而其實在影片中已在某次受訪中透露出他已無斧頭隨身了,但也可能攜帶其他利器)
在影片過程中,Joseph Galfy對Kai所做的描述,更多像是為了節目效果而產生各種帶風向的形容,例如造神時以「英雄」稱呼Kai;回憶Kai受訪時提及另一「解救」事件而傷人時,即使從受訪影片中看出Kai以中性情緒描述這一事件,卻在Joseph口中企圖帶動情緒,指稱Kai是為「不停炫耀」毆人事件,並自豪「展現」當時所留下的傷痕,並見風轉舵,指稱Kai在描述利用斧頭解救女子事件時有多「自豪」這些警訊。這樣的說法令人不免感到有些憤怒,當初這些製作者不就是試圖營造Kai的行為有多英勇有多棒嗎? 在眾人這樣的操弄及吹噓下,Kai的興奮或自豪感,不也是他們所營造或期待的嗎?
每個人都想訪問Kai, 每個人都想說出「他」的故事,然而在他本身說出自己故事之前,其實也已經被寫下各種並不符合真實的故事情節了,這可能也是導致後來Kai出現各種脫序行為時,為何會有這麼多人產生反彈及厭惡感,更多的厭惡感並非來自於Kai的行為,而是因為Kai並沒有做出符合他們想像中那個版本樣子。他們以為Kai能夠單純輕易受控,然而Kai並不如所想的那樣得以輕易控制。也因此,導致後來產生的失望而厭惡,並將這一切及落差失落感全推罪於Kai。由他人的自以為是想像及操作、又因想像幻滅而歸咎於當事人,這樣的狀態下,Kai何其無辜。
後來,Kai被說服並且開始跟著製作團隊前往城市、上了節目,讓人氣更上升一層,更安排接下來的電影影評節目及真人秀等等,才發現,Kai根本無法靜下來專注,更無法實際出演真人秀節目,而這一切,大概都是利慾攻心,忽視真實狀況的後果吧。
Kai在好萊塢羅斯福酒店房間內一見到大瓶酒後立即開瓶大口灌下肚,帶他的人都感到驚訝,但有沒有想過,他的生長環境並不如一般人,可能他從未知道使用杯子裝酒喝,他所知道的只有那樣的喝酒方式? 甚至後來直接在酒店大廳溜起滑板。他們認為Kai完全失去了控制,其實只是大家把Kai用一般人的方式對待而失誤了,因為Kai並不懂得所謂的「規矩」。
Kai依然是Kai, 在他從開始到後來都是一貫地「做自己」,無論是能言善道說出正向語錄,或是幽默、天真、充分展現音樂天賦、見到比他處境更糟的人便隨即贈與自己身上的大多物品;又或者於過程中出現的激進言語、不合群、刻意撒尿在牌誌或草叢、利用鉛筆選擇出名或是去海邊吸大麻、無法冷靜專注於一件事等等。他從未變過,他只是做他自己,他不是笨,他只是根本不在乎那些名和利,他只嚮往自由,做他想做的事。
有趣的是,當Joseph Galfy說Kai可名利雙收,只要他想,就能隨心所欲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他驚訝Kai用鉛筆轉出他想去灣區抽大麻便決定去灣區抽大麻。其實,這不是就他正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嗎? 大家都抱著「為什麼Kai不把握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當他不覺得自己的人生需要被改變,那麼,當然不是覺得要改變人生,不是嗎?
他誠實、說真話,但在事件發生後,失望的人們並不相信他所說的話,如同先前大家所做的,又造了另一段毀滅性故事施於他身上。
他反映出這個社會掌握權力及資源者對弱勢者的不友善,影片中提及Kai從商店中偷竊物品的行為,而Kai是將其物資發送給其他流浪者,很抱歉商店老闆的損失,也很遺憾Kai只明白使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其他人。
就在上了幾個名氣節目一段時間後,Kai確實也體驗到從無人在意到萬人注目的狀態,當然,好的人出現,也會有部分不懷好意的人靠近。有可能後來被「殺害」的律師即是一例。
影片中Gabriel Francisco說到:「我看著Kai,搞不清楚他腦子裡有什麼,不知道他大腦有多健康,但我認為,沒有約束、不受管制地生活這麼久,他對後果一詞沒有概念。」
Brad Mulcahy說:「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對他的了解其實是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我們很多人不想承擔身上的責任,帳單、車子、保險、房產稅,這個人卻過著一種遠離這些責任的人生,還活得很好,然後,不一樣了。他的遭遇令人感傷,而非人們以為的激動人心或自由自在的經歷。」
其實早在Joseph初次採訪Kai時就已經得知Kai擁有一個悲傷的童年,過去的經歷在他心裡產生很大的創傷,在後來2013年5月10日美國母親節時Kai的一段留言更揭露了孩童時期受到"Family"如何的對待,任何人看到都會感到痛心的經歷。
“First memories I was in a crib and 'family' was fussing over me. But I kept getting told that I ‘had a demon’. I would get locked in a room for 20 hours a day with a little porta-potty camp toilet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Then after that, my mouth filled with hot pepper and soap for yelling fuck you at the top of my lungs.” Kai 在母親節時寫下這段。
而在Joseph第一次長訪問中既已得知Kai描述自己過去17歲時曾經有人抓住他、揍了他、掐住他脖子,並且強暴了他。當他被壓在地上時抬起頭看天空看見烏鴉飛過,他告訴自己必須反擊並且逃跑,於是他逃開了。另外的則是描述他年幼時被關四年並像動物一樣被對待。
無論這些是不是真實的,你可以保有自己的想法,而至少在我感受上,他說的這些是真實發生過,Kai身心的創傷一再加深。
尤其當他的堂/表哥出現說他們是如何關心Kai以及如何愛他時,是否有些過於虛偽了。而也在這段受訪中驗證了Kai所說的童年經歷為真,也明白Kai自13歲開始就住進了青少年收容之家,我想也是在那時就不再與家人有所連繫了吧,這些年來,這些所謂聲稱關心Kai、愛著Kai的家人,又在哪呢。
Kai的母親即使做過讓人留下創傷的行為,但至少她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吧,至少明白Kai的狀況以及容易相信人的優缺點。Kai母親的行為或許也無法100%受到責備,畢竟有許多人確實不懂得如何當一位「家長」。
影片後端是描述Kai如何走到殺人這一段。這過程中當然有些值得探討的地方,但可明顯感受到一切都太直觀且武斷地判決了,仿佛將這樣一個社會底層的人送進監牢是最佳的作法,所有人看著這一場鬧劇,也與自身毫無關係般地像是為社會執行了正義。有人能發現Kai其實更需要的是精神治療,而非僅是送進牢籠嗎?
心理受到創傷尚未療愈,即使後續努力很多都不見得能夠完全走出來,經常還是會很容易被某些特定狀況觸及心裡那個引爆點而爆發,尤其Kai又一次受到被男性的污辱(即使沒有人相信他),童年被強暴的回憶湧上心頭,但此時的Kai有可能處於懷疑自己的狀態中,又或者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及思考自己被迷姦的事情,尤其他還「以為」這名幫助(把他撿回家)他的男性很好。
於是他如常地離開男子家中,男子替他買了火車票(即使影片開頭說過Kai沒有ID所以不能搭火車,這點有點奇怪)。然而卻遭受到女粉絲放鴿子,走頭無路(沒有地方停留居住)狀態下,他回到了那名男子家中(儘管沒有人相信那位男子後續會做出傷害Kai的行為),在吃完東西、喝了幾瓶酒後,Kai睡著了,當他醒來時發現那名律師男子正在脫他褲子,於是此時Kai被迫正面直視面對「被強暴」的恐懼及憤怒,接著便發生了失控毆打律師男子致死事件。
我們不曉得當下真實發生了什麼,顯然根據Kai的描述,是因為當時再次面對被強暴的危險因而為了自我防衛而反擊,即使這個反擊舉動(由於Kai無法懂得控制)狠狠重傷了那名律師而致死。
在影片中,Kai的媽媽說:「我知道有過案例,受害人被下藥、遭到強暴、遭到各種不幸,他們事後醒來,為保命而出手,為保命而戰會是什麼樣子的?」(聳肩)
Kai提出是自我防衛,但不被採信,接著更被粗糙地審判並送進牢獄中,直到現在。
我不曉得看完這部紀錄片的人是什麼樣的感受,或許任何感受都可以是成立的,在這裡較多是個人透過這部紀錄片所感受到的分享。
Kai像是媒體及眾多利益下的犧牲者,被這個社會所利用卻遺棄的人,我希望這個社會上所有與Kai有類似經歷的人能夠受到真正良善的關注,並且有人能夠從中協助,提供適當的精神與心理治療幫助,更重要的,或許是「教育」,所有人對於生養與教育孩童的認知及價值觀能夠有所提升,從最根本的初始改善層層相關的連結關係。
願所有人能夠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