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時間是影響市場氣氛的重要因素
付費限定

時間是影響市場氣氛的重要因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台股加權指數進入11月以來,連續上漲七個交易日,至上周五才下跌,而幾天前(10月底)市場氣氛還在擔心股市破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的轉變?景氣基本面沒有改變,聯準會對於利率的態度也沒有改變,而市場心理卻轉變了,推測是時間因素,投資或投機時一般人會看股價漲跌波動、看技術線型、看企業財務表現、看本益比、籌碼、外資投信買賣超,一般認為影響股價的因素是基本面、籌碼等因素,實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時間。


時間會影響技術線型的狀態,例如原本季均線是向下,但隨著時間推移,季線扣抵位置由高點逐漸下移,只要維持股價不跌,季均線就可以轉為上升,近日加權指數的季線就已轉為上升,時間也會改變企業財務數字看起來的樣子,企業營收、獲利都是以年增率表現,隨著時間推移而使計算的基期降低,就會使年增率升高,雖然景氣看似沒有起色,但基期因素將使許多企業第四季的營收獲利數字好轉,經濟成長率也會上升,另外是時序進入年底,向來是各法人調整布局的時機,正常狀況下調整過程會賣出股票也會買入,所以有機會由跌轉漲,這些都是基於時間因素的考量,只要股價連漲幾天,市場氣氛就完全不一樣。


截至上周加權指數尚未越過9月中及10月中的高點,在技術面觀點只是回到原本波動區間,有什麼可以樂觀的理由?包括上述時間、季節時序,另外還有先前提到有些類股族群已經領先抗跌,都是可以偏向樂觀的理由,但這些理由推升的空間可能有限,還是需要一些正面的題材刺激,提升市場共識才會讓行情有更好的表現。上周五台積電公布的營收出乎市場預期的優異,讓台積電在美國掛牌的ADR大漲,這是一個提升市場共識的正面訊息,預期接下來足以帶動指數突破盤整區,讓原本對漲勢抱持懷疑的想法逆轉,使推升行情的力量更穩固,所以行情仍維持正面看法。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4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俊忠的沙龍
132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俊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指數角度看起來股市沒有表現,實際還是存在投資機會,也有必須迴避的風險,整體看起來不需動作,但不同的資金配置內容卻可能造就差異極大的投資績效,股市內容的差異性也是投資時的重要考量。
技術線型的盲點是,線型類似的股票,後續未必會有類似的股價表現,有些股票跌深會反彈,有些股票只會繼續躺平,有些整理後可以發動漲勢,有些只是繼續整理,判斷個股能否有較好的表現,還是需要其他不同層面考量。
整體行情好轉應是多數類股都可以受惠,但要先排除一些不確定因素較高的股票,排除各項條件不佳(主要是籌碼風險)的股票,這些股票並非不會漲,而是持股可能較不安心,從風險角度來看較屬於不適合投資的股票
長黑跌破整理區,單純以技術面判斷是應該悲觀保守,不過技術面無法分辨是要逃命或是黎明前的黑暗,這必須由其他角度來思考,包括利率、匯率、經濟成長狀況、經驗慣例等,都是協助判斷技術分析盲點的輔助資訊。
隨著不同環境,合理的本益比或淨值比數據都不一樣,甚麼價格是高或低,是一個隨時會因環境差異而改變的數字,該探究的不只局限於股價,也要理解造就股價的環境,才能對股價高或低有更合理的判斷。
非經濟因素的意外事件可能會讓股價出現難得低價的投資機會,但那必須有前提是企業營運競爭力沒有改變,如果單只是因為非經濟因素的股價下跌,沒有深入思考各種情況而撿便宜是危險的。
指數角度看起來股市沒有表現,實際還是存在投資機會,也有必須迴避的風險,整體看起來不需動作,但不同的資金配置內容卻可能造就差異極大的投資績效,股市內容的差異性也是投資時的重要考量。
技術線型的盲點是,線型類似的股票,後續未必會有類似的股價表現,有些股票跌深會反彈,有些股票只會繼續躺平,有些整理後可以發動漲勢,有些只是繼續整理,判斷個股能否有較好的表現,還是需要其他不同層面考量。
整體行情好轉應是多數類股都可以受惠,但要先排除一些不確定因素較高的股票,排除各項條件不佳(主要是籌碼風險)的股票,這些股票並非不會漲,而是持股可能較不安心,從風險角度來看較屬於不適合投資的股票
長黑跌破整理區,單純以技術面判斷是應該悲觀保守,不過技術面無法分辨是要逃命或是黎明前的黑暗,這必須由其他角度來思考,包括利率、匯率、經濟成長狀況、經驗慣例等,都是協助判斷技術分析盲點的輔助資訊。
隨著不同環境,合理的本益比或淨值比數據都不一樣,甚麼價格是高或低,是一個隨時會因環境差異而改變的數字,該探究的不只局限於股價,也要理解造就股價的環境,才能對股價高或低有更合理的判斷。
非經濟因素的意外事件可能會讓股價出現難得低價的投資機會,但那必須有前提是企業營運競爭力沒有改變,如果單只是因為非經濟因素的股價下跌,沒有深入思考各種情況而撿便宜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