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統治超過一百年是大概率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有好事者在網路平臺上渲染《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封面赫然有“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之語,讓人極易聯想到影射習近平,一時洛陽紙貴。結果沒幾天此書就被全面下架。真是對號入座,不打自招,令人笑耳。大概主事者認為,不下架比下架的政治後果更嚴重。 

raw-image


網上對習近平早有崇禎再世的風評。但就所處的時段而言,習近平比崇禎所處的位置太有利了。雖然兩人同樣的志大才疏、蠻橫多疑、反復無常,卻又事無巨細和勤於政務,但習近平不會是“亡國之君”,中共政權正處由盛而衰的開始期,還沒到崇禎接手明朝時,爛攤子無法收拾的時節。

 

中共政權本質上還是與過去的皇權統治一樣,是一個朝代。雖然它披著社會主義的外衣,具有控制力更強更廣的政黨組織,但更多地由傳統政治制度演變而來。權力仍然是繼承的而不是通過定期的選舉產生。與以往朝代一樣,只有第一代統治者的權力是通過槍桿子產生的,後面統治者的權力都是繼承而來,靠洗腦和槍桿子維護。只是權力繼承的規則有所變化,由皇權統治的傳子轉為党國統治的“傳賢”。當然紅色後代在權力繼承上有先天的優勢,但傳子已不是制度性規定。因而將中共政權視為一個朝代,並借鑒以往朝代的興衰來推測其發展趨勢是可行的。

 

新的政權推翻舊的政權,建立新的統治,毫無疑問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特別是民族內部爭奪統治權,因為雙方的人員素質都在一個水準上,有所差別也不至於是降維打擊。當然是誰爭取的人數多,誰就能最終取勝。而反抗者剛開始時,很弱小,舊的統治則擁有壓到性的資源。但反抗勢力得到的支援越來越多,舊的統治則失去相應的支持,力量此消彼漲,最終,舊的統治被推翻,新的政權在大多數人的支持下得以建立。

 

然而朝代的權力是繼承的。繼承的權力則不一定就能很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中國過去的皇權統治和現在的党國統治都是依靠等級官僚制度來維護的。官僚的權力是朝廷或中央授予的,並不對民眾負責。雖然有父母官和“為人民服務”的要求,但權力只會對權力授予者負責,這是顛覆不破的真理。父母官和“為人民服務”最終只能淪為空談和虛偽。由於官僚階層享有特權,能分配到更多的資源,就會導致人們都想鑽營進去。因而,官僚機構具有自我膨脹的驅動,無法自我克制。這樣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人越來越少,不勞而獲的人越來越多。俗話就是吃“皇糧”的人越來越多。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統治的合法性就越來越弱,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少。當社會財富再也不能滿足維護龐大的特權階層和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時,王朝就趨於崩潰。所以,朝代越往後,隨著權力的不斷交接,統治的合法性就越弱。這是普遍規律。但皇帝或者最高領袖的作為能減緩或加速這一趨勢。皇權統治和党國統治都是權力高度集中,最高權力者一言九鼎,不受什麼約束,所以其作為影響很大。英明的統治者能減緩這一趨勢,而昏庸的統治者則會加速這一趨勢。而習近平的種種不得人心的作為,無疑加速了中共政權趨於崩潰的趨勢,也因而有了“加速師”的稱號。

 

就習近平而言,他處於中共統治最為有利的時段。類似于漢武帝之于漢朝,嘉慶之於清朝。前面幾代統治者打下了基業和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打江山的老人又全死光了。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外匯,他可以調動和支配的資源相當可觀。雖然美國的經濟實力比中國強,但美國總統的權力受限制。相比之下,習近平比美國總統可以調動的資源還多。同時,到習近平主政的時節,老一輩打江山的人全死光了,黨內高層不管已退的還是未退的,其權力都和他一樣是繼承而來的。沒有人再能以“原始股東”的資歷來制約他。他名正言順的最高職務讓他可以所向披靡,輕而易取地拿下讓他看不順眼的任何人。除非黨內廢掉他,但這是中共政權所不能承受的,已沒有人有那麼大的威信能收拾得了局面。毛的權力雖然也是一手遮天,但要搞倒劉少奇和林彪這樣為新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在黨內有根基的政治對手,也得大費周章。但習沒有利用好這個局面,拿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他的大政方針,對內加強社會管控,對外戰狼姿態,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從而導致中國社會內部失去活力,經濟下滑,外部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友好,失去了發達國家的信任和受到阻擊。

 

當然,中國社會內部的深層次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習近平的選擇。分配不公導致貧富懸殊,進面導致社會矛盾越來越劇烈和廣泛。要解決這些矛盾,根本的辦法是落實憲法載明的個人權利,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但對中共官員對權力的嗜好讓他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改革,這會損害他們擁有的特權及優渥的物質保障。那麼讓內部矛盾轉移到仇視民主國家上面去,同時加強社會控制就成了維護特權制度的簡便選擇。習近平本人的性格和認識,他對權力的嗜好和執迷都會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大多數官員也是如此。

 

就大的趨勢而言,中共政權才開始走下坡路,縱然習近平加速了這一趨勢,再延續二三十年問題不大。到那時,習近平應該已經交接權力了。綜而觀之,習近平不會是“亡國之君”,中共政權不會在他手中結束。他的才質和崇禎相近,但處的位置大不相同,不會落得崇禎的下場。至於他怎麼退場,則很難說了。

 

中共政權已經統治中國達七十餘年。目前看來,二三十年中共沒有垮臺的可能,超過一百年命數問題不大。歷史上中國超過一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有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約三百餘年,唐明清三朝則超過二百年近三百年,西漢兩百出頭,東漢近兩百年,晉朝一百五十餘年。元朝近百年,隋朝和秦朝壽命最短,隋朝三十餘年,秦朝十餘年。我以為,中共政權命數超過元朝壓力不大,但能否超過晉朝則很難說。而想超過兩百年則不可能。

 

中共政權如果不願意主動朝向民主化方向改革,那麼它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將國內矛盾轉移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同時又能保持與他們的關係正常化,不至於處於敵對狀態和爆發軍事衝突甚至大規模的戰爭。如果一味地利用民族主義和大國崛起的敘事,控制不住就很可能與美國爆發軍事衝突,隨之而來的就是受到全面的經濟制裁。不說別的,沒有了外匯,石油和糧食短缺就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與西方國家太友好,對美國的要求有求必應,那麼國內種種的不滿就會完全傾瀉到中共政權身上。這就好比走鋼絲,很難保持住平衡。最終還是會失去平衡掉下來。要麼直接就接受美國的要求,要麼打一仗打輸了再接受美國的要求。不管如何,最終會被它自己煽動的民族主義視為“賣國賊”而失去大多數人的支持,進而變得虛弱和失去控制,最終結束統治。新的統治大概率本質上還會是民族主義的,也會沿襲中共的許多制度。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得有半個世紀之久。

 

2023年10月22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家梁子
5會員
165內容數
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想。在雜亂的現象中探尋本源。
陳家梁子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学者萧瀚根据《二十五史》进行的统计显示,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汉朝15位、三国3位(曹魏1位、孙吴2位)、晋朝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辽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加上民国时期袁世凯也写过认错书,总共有270份左右”(《维基百科》
Thumbnail
2025/05/07
“学者萧瀚根据《二十五史》进行的统计显示,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汉朝15位、三国3位(曹魏1位、孙吴2位)、晋朝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辽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加上民国时期袁世凯也写过认错书,总共有270份左右”(《维基百科》
Thumbnail
2025/05/04
今天5月4日是五四运动爆发106周年纪念日。中共建政后,将这一天定为五四青年节,以纪念“五四青年运动”。 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5月2日借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号召和鼓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并向他们和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回信写
Thumbnail
2025/05/04
今天5月4日是五四运动爆发106周年纪念日。中共建政后,将这一天定为五四青年节,以纪念“五四青年运动”。 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5月2日借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号召和鼓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并向他们和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回信写
Thumbnail
2025/05/03
4月29日,中国外交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中英双语《不跪》视频。强硬表态称中国不会在美国关税战中妥协退让,强调向霸权者低头只会陷入更深重危机。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记者称,发布《不跪》视频是希望帮助各方更好理解中方立场。 视频称: 向霸权低头就如同饮鸩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
Thumbnail
2025/05/03
4月29日,中国外交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中英双语《不跪》视频。强硬表态称中国不会在美国关税战中妥协退让,强调向霸权者低头只会陷入更深重危机。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记者称,发布《不跪》视频是希望帮助各方更好理解中方立场。 视频称: 向霸权低头就如同饮鸩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政治評析的個人淺見,不喜勿戰) 領導與統御這門功課,看似簡單,但卻深奧。批評者常常說:“德不配位”,在位者則說:“謙卑,謙卑,再謙卑”。事實上,沒有經過足夠柔軟的溝通,再微小的改變,都足以造成強烈的地震 以近日國會的爭端,大抵給了新總統一個震撼教育。深咎其因,不外乎是總統大選...
Thumbnail
(政治評析的個人淺見,不喜勿戰) 領導與統御這門功課,看似簡單,但卻深奧。批評者常常說:“德不配位”,在位者則說:“謙卑,謙卑,再謙卑”。事實上,沒有經過足夠柔軟的溝通,再微小的改變,都足以造成強烈的地震 以近日國會的爭端,大抵給了新總統一個震撼教育。深咎其因,不外乎是總統大選...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先自助後人助」近年台灣強國防、護主權之心為世界所見 昨天7/29美國正式宣布對台軍事援助3.45億美金(103億台幣);中共表示武統從未放棄 美國更通過[國防授權法]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 台灣非常努力。而全球自由民主陣營,就是台灣的正義夥伴。
Thumbnail
「先自助後人助」近年台灣強國防、護主權之心為世界所見 昨天7/29美國正式宣布對台軍事援助3.45億美金(103億台幣);中共表示武統從未放棄 美國更通過[國防授權法]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 台灣非常努力。而全球自由民主陣營,就是台灣的正義夥伴。
Thumbnail
近日中共新一屆國家安全會議廣受討論,其中蔡奇被任命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第三副主席」一職,不僅標誌著中共內部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實際上更牽動著台海戰情的敏感神經。與過去的中共高層會議有所不同,近日中共國安委會議的相關報導讓本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的該單位「浮上水面」,自2014年4月該委員會成立並正式運作
Thumbnail
近日中共新一屆國家安全會議廣受討論,其中蔡奇被任命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第三副主席」一職,不僅標誌著中共內部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實際上更牽動著台海戰情的敏感神經。與過去的中共高層會議有所不同,近日中共國安委會議的相關報導讓本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的該單位「浮上水面」,自2014年4月該委員會成立並正式運作
Thumbnail
如果你只知道馬英九訪中,其實4月初在中國還有其他3馬,分別代表了各自背後的統戰目標。 全球最大的媒體「彭博」竟然成立了台灣總統大選的專題。在中美對抗的態勢下,竟然催生了台灣的「軍工產業」元年。 關於統戰,你了解這個關鍵詞的意義嗎?本文帶你理解「統戰」及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統戰策略。
Thumbnail
如果你只知道馬英九訪中,其實4月初在中國還有其他3馬,分別代表了各自背後的統戰目標。 全球最大的媒體「彭博」竟然成立了台灣總統大選的專題。在中美對抗的態勢下,竟然催生了台灣的「軍工產業」元年。 關於統戰,你了解這個關鍵詞的意義嗎?本文帶你理解「統戰」及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統戰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