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法完整線上課程(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目錄

晚上 6:40開放觀看哦!(免費贈送ChatGPT攻略,詳YT頻道說明欄)

連結:

大家好,我是Morgan,這堂課我們來說明卡片盒筆記法的連結、分類跟索引,這讓我們能夠經快速找到我們想找的文章。此外由於生呈式AI誕生,能夠大幅度幫助我們進行寫作,我們也順便說明一下,如何搭配使用ChatGPT建立製作筆記的技巧,最後階段我們除了說明如何使用Obsidian與Notion相互搭配,也大致說明一下如何利用索引建立起出版文章的過程,相信以上關念您就可以建構起卡片盒筆記法的施做藍圖。

當我們在為卡片盒筆記的卡片建立連結時,目地是產生知識與知識的關連性,個人認為不太需要什麼太過艱深或制式化的規則與規定,因為我們腦袋思路是很隨性且個人化的,不要讓那些制式化的淺規則限制思考的連結,就很像你在玩文字接龍,每個人想到的東西不盡相同,你想得到的我也可能想得到,只是路徑不同,如果不懂如何設定連結,我們不彷回頭去看看維基百科的眾多範例,就可以了解連結的意義。我們只需將本篇文章中某一個可代表另一個知識點的關鍵字,做個內部知識點的連結即可,連結的目的只是為了引導我們,回想起過往曾經想過的議題,當我們真正要撰寫文章時,這些連結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行回想,幫助我們更加有效率產生輸出文章的前後文脈絡,由於每次輸出的主題不同,最終選擇輸出的卡片知識就會有所不同。


連結的另一個做用,就是幫助我們進行腦力激盪,當我們遇到重要議題及問題時,通常會想開會找一群人來提供意見,但往往都是當下臨時產生的想法,在有限的時間中,無法證明這個方法是最好的。如果我們手邊沒有素材可用,就很難在短時間從外部找到完全適合的內容,提供眾人使用及思考。但如果我們平時能將知識像卡片盒筆記法那樣,經由轉化、連結、比較、補充及闡釋,未來很快就能產生出許多高品質的想法及意見。另外,當卡片盒筆記法的重點放在知識與知識間的連結時,知識間的交流就會由傳統分類方式轉為以連結方式進行,這將會有利於跨領域的探討及研究,這會是以往舊筆記分類方式較難產生的一個效果。


分類:

再來是分類,傳統教育教導我們必須將我們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分門別類歸納及整理,但當我們使用卡片盒筆記法時,卡片盒筆記除了可以延續舊有的分類方式,更可以讓我們以Tag標籤進行文章的標註,取代傳統知識的分類方式,相信您一定有過類似痛苦的經驗,我到底要將這篇筆記歸為”科技類”還是”技術類”,我只能二選一嗎? 如果能有Tag標籤的標註,我們愛標註幾個並沒有任何限制,我們不會再為了文章分類感到困惑,我們可以使用Obsidian 的 YAML 語法,設定多個標籤給這篇文章,當做是這篇文章的屬性。日後便可利用任何一個標籤進行索引及尋找,不再會因為放錯位置而找不到重要的文章。


未來在Obsidian中,我們仍可像以往一樣將某一本書的筆記,統一放在一個資料夾之中,在這說明,一個資料夾代表一個卡片盒筆記的盒子,完成一個盒子的所有筆記之後,我們又可將這個資料夾放在其它的資料夾之中,就我個人的習慣,大概就會讓資料夾的深度最多二層,但你也可以讓它變成三層,就看你是否有這個需求,而最上層的資料夾就分類大約分成十類左右,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怎麼分,每個人就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及狀況進行分類即可,這樣我們就知道如何為我們的筆記進行分類。


建立索引及出版文章的過程:

有了筆記、連結及分類之後,接著就是利用索引找到我們想要的文章及資料,之前在Obsidian中我們經常提到 YAML 語法的使用,目地就是為了產生文章的屬性,有了這些文章屬性,接著就可以利用查詢語法瞬間建立起各個卡片的目錄,點擊這些目錄,就可快速查看那些卡片內容及那些卡片的連結,不必為了建立目錄而在那邊辛苦打字,是不是聰明多了。


第二種建立索引的狀況就是為了主題而建,通常我們準備要發表一篇文章時,第一步會建立這篇文章的專案資料夾,第二步會建立一份專案筆記,在專案筆記裡,首先我們會立訂一個要發展 及未來要出版的主題,有了這個主題,我們會開始尋找及思考,在現有的資料庫筆記中,有那些文章適合放在這個主題之下進行論述,我們就直接將這些文章的連結給放進主題之內。有了一堆相關的文章連結,就可以開始思考要如何將這些文章進行分類,也就是建立發表文章的章節,一邊分類一邊建立章節,分類完成後,我們就有了主題、章節及內容,整個文章的初稿就算完成了,最後我們會再思考這樣的主題名稱是否合適,還是需要依靠現有的內容再做調整。如果專案內容較多,有可能會再去收集資料,補充內容,再納入專案,我們會不斷的重覆上述動作,直到我們認為結構完整為止。以上就是整個卡片盒筆記法輸出架構及方式,它的做法是由下而上累積及建構,我們是先有內容,再建構出章節,最後才再確認題目。最後有了初步架構及完整的內容,再經過修飾,就能夠進行出版及發表。


ChatGPT製作筆記的技巧: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卡片盒筆記法從無到有是怎麼建構出來,但是你仍舊還是會有些困擾,困擾就是我真的要像盧曼那樣,從一開始就熱愛閱讀,每天像個學者那樣東看看西看看,經由思考後寫下那些筆記嗎,是不是感覺壓力山大又出來了,老實說我個人也很不喜歡壓力,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加速整個過程? 在這裹我要偷偷告訴你們一個方法,就是多使用AI,我相信大家一定有過使用ChatGPT的經驗,但是你真的知道怎麼問它問題及叫他幫你做好文件相關工作嗎? 未來我將在其它課程中告訴各位如何做到這點,但在這裡我要先送給大家一份ChatGPT攻略,內容包含ChatGPT的使用技巧及提問模版,我們可以依據裡頭的使用技巧搭配模版複製貼上,稍微修改一下就可精準的問出我們想要的答案,這份攻略未來我們也會不斷以Email方式發佈更新內容,有想得到的網友們請查看一下Youtube頻道下方的資訊欄,此外我個人非常希望各位告訴我你們在面對ChatGPT所遇到的各種疑問,如果您不方便將您的問題放在公開場所,在我個人的官網上有放上我的Line官方帳號,可以私訊給我,雖然我不是萬能的,但我會想想看,可否幫助您一同解決問題。

使用Obsidian與Notion相互搭配:

再來我們來回應第一集影片我們所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要如何將筆記中的圖表、影片及PPT⋯⋯等等的多媒體檔案放入我們的核心知識筆記之中,基本上我在第一集已經說明,核心知識才是卡片盒筆記的主要目標,盧曼做筆記的方式工具不外乎只有紙跟筆,頂多再利用剪貼方式將報紙或期刊上的圖表,放在卡片之中,我個人建議我們應該將核心知識的文字及圖片部份放在Obsidian之中,其它如多媒體如影片、資料庫及技術文件⋯⋯等等,移到Notion之中,不要將核心知識與技術文件資料放在一塊,如果我們將所有資料及核心知識放在一塊,我們會弄不清楚這張卡片資料到底能不能算是可以出版及發表的核心知識,弄到最後我們的筆記會變成個人的維基百科,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正確的做法是將資料放在Notion之內,利用Notion的頁面連結,複制之後讓Obsidian文字進行外部網址的連結,當我們點選Obsidian中的文字連結,就會以 Web方式開啟Notion的相關頁面資料,這樣才是完整的知識管理整合方案。如果您還沒有使用過Notion,我非常建議您回到我個人的 Youtube 頻道,看一下Notion 教學影片的第一、第二、第五及第九集,如果有多餘的時間也可看一下第十集,它會教我們如何利用套件快速彙集外部相關資訊,這些都是很好 且免費的教材。如果家中有在學或工作中的親朋好友,推薦他們來看本頻道的相關影片,我相信如果能正確且越早做好知識的累積工作,就能擁有個人在社會的核心競爭力,相較於沒有這些關念的文字工作者,往後你們之間的各方面實力,說實在的會有很大的差異。


下堂課,我們會開始正式進入Obsidian入門實作部份,由於內容部份涉汲操作,如果您不是在Youtube媒體上觀看此課程,請您在Youtube中輸入英文字母PG加個空白緊接著輸入AI即可找到本頻道。


推薦網站:https://www.is79.com

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12001349614364/?mibextid=oMANbw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GClassroom

Line官方:https://page.line.me/290tmtgt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在這我們將介紹目前一個非常火紅且重要的技術課程,您千萬不能錯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g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綱 比較傳統筆記與卡片盒筆記的做法 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書寫與學習 利用多角度思考建立不同觀點的知識卡片 利用多種思考模型建立卡片知識 比較傳統筆記與卡片盒筆記的做法 在這堂課開始,我們先比較及說明使用一般筆記做法與卡片盒筆記法的差異,我們知道一般人們在使用一般筆記的做法,通常會依
卡片盒筆記法完整線上課程(2) 筆記類型及執行步驟簡介 靈感筆記 文獻筆記 永久筆記 專案筆記 索引筆記 永久筆記的重點 卡片盒筆記間的連結 主題及發佈文章 草稿轉變為文章 筆記類型及執行步驟簡介 大家好,我是Morgan,這堂課我們來說明卡片盒筆記法寫作的筆記類型及執行
卡片盒筆記法完整線上課程(1) 卡片盒筆記法架構 卡片盒筆記法核心概念 要用自己的話轉述筆記 使用卡片盒筆記的好處 卡片盒筆記法架構 首先歡迎您來到我們卡片盒筆記法系列課程,在這我們除了要告訴大家什麼是卡片盒筆記法,未來更要帶著大家,實作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知識,在此之前,我想大部份人做
大綱 比較傳統筆記與卡片盒筆記的做法 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書寫與學習 利用多角度思考建立不同觀點的知識卡片 利用多種思考模型建立卡片知識 比較傳統筆記與卡片盒筆記的做法 在這堂課開始,我們先比較及說明使用一般筆記做法與卡片盒筆記法的差異,我們知道一般人們在使用一般筆記的做法,通常會依
卡片盒筆記法完整線上課程(2) 筆記類型及執行步驟簡介 靈感筆記 文獻筆記 永久筆記 專案筆記 索引筆記 永久筆記的重點 卡片盒筆記間的連結 主題及發佈文章 草稿轉變為文章 筆記類型及執行步驟簡介 大家好,我是Morgan,這堂課我們來說明卡片盒筆記法寫作的筆記類型及執行
卡片盒筆記法完整線上課程(1) 卡片盒筆記法架構 卡片盒筆記法核心概念 要用自己的話轉述筆記 使用卡片盒筆記的好處 卡片盒筆記法架構 首先歡迎您來到我們卡片盒筆記法系列課程,在這我們除了要告訴大家什麼是卡片盒筆記法,未來更要帶著大家,實作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知識,在此之前,我想大部份人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