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港股、逃港潮!

周庭、港股、逃港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三件持續發酵,周庭棄保、港股資金外逃、中國人走線潤(RUN)美。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周庭,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她將棄保逃亡,不會返回香港,大家才知道她已經到加拿大唸書。香港特首說她不自首,將對她進行終生追捕。而港股的成交量也大幅度且長期的下降,指數更被台股超越(雖然兩者指數對比無意義),但代表台股得上升力道,而港股的資金在急速逃離香港。不只是香港的民主人士紛紛逃亡離開香港,在港的資金也來逃離香港,在中國的人民急速倍增選擇走線潤美,今年已經有2.4萬多人從美墨邊境偷渡進入美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有四次的逃港潮,第一次是1957年實施人民公社化的期間,第二次是1961年前後的三年大飢荒,第三次是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第四次是1979年宣布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是為了「飢餓」而選擇逃亡。在偷渡過程中其實風險很高,除了被抓還有意外死亡,甚至過程中的不堪,但還有數百萬人選擇逃離,人數多到讓英屬港府直接放棄安置。如果被抓到更慘,除了被關以外,還需背上「階級敵人」的罪名,飽受批鬥。中共用盡手段阻止逃亡湧現,加強解放軍陸海巡邏攔截,民兵設哨,更宣傳醜化香港,描述香港是人間地獄,是淫、毒、黑的社會等等,廣東很多生產大隊晚上都要宣示永遠跟黨站在一起,結果天亮人就跑了。

逃港潮議題上了中南海,討論如何加強手段鎮壓,最後鄧小平說:這是政策出問題,不是解放軍的問題。促成改革開放之後深圳特區的成立。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加速改革才能解決外逃問題,甚至認為未來要讓逃亡香港的人「回流」中國。

習仲勛之子習近平終於完成其父的遺願,讓香港人回流中國。北京有一個段子,有一位山西煤老闆在北京宴請官員,官員大言不慚說在北京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辦不到的事,酒過三巡之後,煤老闆就提出,能否把天安門的毛澤東相片換成我爸的相片?官員拍胸補保證沒有問題,煤老闆依約付了錢。幾天過後,煤老闆路過天安門,發現相片依然是毛澤東,就跟官員要說這件事怎麼沒有辦成?官員說辦成了,你回去看一下你的戶籍資料,煤老闆的名字被改成毛岸青。

習近平主政的中國無法讓香港人自動回流,就把一國兩制改了,剩一國不就回流了嗎?香港警察帶周庭去深圳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進行愛國教育,手段宛如改革開放前夕中共對準備逃港人宣傳手法如出一轍,習近平的治國能力遠遠不及父執輩,更沒有鄧小平的自信。雖然目前逃亡潮人數與當年逃港潮不能相比,但一個周庭的影響力是全球性,不是只在當年深圳小漁村口耳相傳可以比擬。中國過去四大逃港潮是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低階段生理需求,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再是一窮二白且在東升西降,但卻無法滿足人民的安全需求、社會需求、更別談尊重與自我實現。

avatar-img
洪耀南的沙龍
45會員
148內容數
透過新聞事件,了解中國體制的運作,看新聞了解背後的邏輯,有些是千年古中國文化,有些是政治運作的淺規則,更多是意識形態下的中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洪耀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作為一位台灣裔科技領袖,長期以來受到中國網民的推崇。他
本文探討柯文哲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涉入京華城容積率問題的情況,並分析中共如何將此案件政治化,利用其作為統戰與批判臺灣執政黨的工具。中共的報導強調柯文哲的政治迫害,並與反臺獨的立場掛鉤,反映出其雙重標準與對臺灣內部矛盾的操控。這一事件展現了中共在利用司法案件進行政治鬥爭的現實主義策略,並探討其影響與後果。
隨著中國政府考慮通過降息以拯救房地產市場,這一潛在政策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及行業股市波動。儘管短期內可能緩解家庭債務壓力,降低房貸利息,但根本上未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借鑒日本經驗,中國的低利率策略可能只是在拖延經濟回暖,未來面臨長期經濟停滯的風險。
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作為一位台灣裔科技領袖,長期以來受到中國網民的推崇。他
本文探討柯文哲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涉入京華城容積率問題的情況,並分析中共如何將此案件政治化,利用其作為統戰與批判臺灣執政黨的工具。中共的報導強調柯文哲的政治迫害,並與反臺獨的立場掛鉤,反映出其雙重標準與對臺灣內部矛盾的操控。這一事件展現了中共在利用司法案件進行政治鬥爭的現實主義策略,並探討其影響與後果。
隨著中國政府考慮通過降息以拯救房地產市場,這一潛在政策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及行業股市波動。儘管短期內可能緩解家庭債務壓力,降低房貸利息,但根本上未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借鑒日本經驗,中國的低利率策略可能只是在拖延經濟回暖,未來面臨長期經濟停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