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6人格測驗網絡聲量最高的是INFP,其實我一點都不意外。我也有聽說INFP在台灣人口的比例很高,其實我是不覺得會很高啦,以我對INFP人格的理解。可能是因為做測驗的很多都是INFP吧,取樣不準確。
這說明INFP很喜歡做人格測試。我第一次做人格測試,是因為高中社團需要,其實那時也是隨便測,發現自己是INFP,但沒有特別研究。
後來開始上大學,對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內心的部分很感興趣,在忙碌的課業和社團事務之餘,會想了解更多。做了各種測驗還是INFP。
為什麼INFP會喜歡做測驗?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INFP內心有自己的迷宮世界,也是INFP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恐懼源自無知INFP會想在自己內心的迷宮探索,了解自己是這樣的人,或者應該說是對“心”的“掌控感”。然後在心的迷宮,用自己對外的認知重新構築自己的內心。
這樣才有足夠的立足點和安全感,去面對外界的變動和交涉。
可是非常矛盾的是,INFP對於物質是非常容易滿足的,但是對於自身的剖析,哪怕做了一次又一次,做完會覺得去了一趟了解心的旅行,但很快會恢復“需要更了解自己”的泥淖中,好像心有個找不到的洞無法滿足。
所以就會繼續做測驗。但是人的心是一直在變的,一個念頭,就會改變心的結構,心是無法掌握的。INFP應該知道的是,了解自己,要通過體驗生活而來,應該要行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驗證心理測驗的內容。
INFP思維很跳躍,經常神邏輯,頭腦很多奇怪的想法,所以跟主流的“穩定”“專心”“實際務實”“條理質感”的生活模式差很多。
所以我們肯定會想測試看說自己怎麼回事?是不是有些人也是這樣的同類。
不難看到一些INFP相關的視頻下面的留言,就是一堆的INFP積極踴躍的發表自己的“特別”——自己的“特別”,也是別人擁有的“特別”,就不會不安自己是怪胎。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16人格會歸類出INFP?為什麼世界會有INFP的人群存在?我們的存在,是對世界有幫助的,對自己是有意義的。
我其實看了留言,覺得慶幸自己在一個很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有足夠的自由探索自己的內心,出走這個世界認識自己,現在也有穩定的生活。有些網友小時候因為高敏感的特質受傷,現在還在療傷,或者受到他人不理解而產生苦悶的感覺。
藉由做測驗,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有話題找到同類,互相打氣鼓勵。被理解的感覺,比起片面的安慰來的重要多了。
作為理想主義者,世界的節奏,人們的紛爭和他人對自己的不理解,都讓INFP想要逃避,到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理想世界,可是想想,如果世界都是INFP,就會比較好?自己會比較自在一些?
我覺得不會。INFP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需要目的和理念而行動。世界和社會運作的方式也不一定跟我們的價值觀符合,而且世界很多事情需要有計劃,有系統,持續的推動,這就需要其他人格的互補協助。
做測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學會欣賞每一種人格,也可以看看別的人格解說,遇到與自己性格相衝的,相容的人格,可以學習理解,和他們相處。
不知其他INFP們,你們做人格測驗的體驗如何?歡迎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