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BL文化節 「學人講Thai BL:淺談泰國BL劇及其CP文化」 活動後感

raw-image


(2023年12月10日 初刊於腐腐得正IG @fufudakzeng3)


上月(11/26)在逸東的Food Hall吃飽看飽後,直奔逸東酒店一樓,為的就是參加由 @thefucourt 主辦、香港BL文化節的重點活動之一:「學人講Thai BL:淺談泰國BL劇及其CP文化」。


活動中,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 彭家維Janet,連同泰腐愛好者 Godric @_godricleung 和馬郎 @maronhehe 一同從激情分享自己的愛好,到深入分析這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領參加者全面觀察這個崛起中的BL熱浪,而自己也從活動中,重新審視自己在投身浪潮中的心態和想法。


//為何泰愛BL?//


相信由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有更多人開始透過網絡認識泰國BL,而講者Janet也是。腐腐得正也是在疫情期間因為《2gether》,開始每逢週末就和對方邊看泰劇邊聊天,造就了Podcast的雛形。


其實早在2000年代初期,已經有一些描繪男男戀的泰國影視作品,例如知名電影《愛在暹羅》(2007)。Janet也分享在早期的電視劇,如《明天我依然愛你》等,也加入了男男支線,但以諧角身分登場,與現在看到的BL劇不同。

電影《愛在暹羅》(2007)

電影《愛在暹羅》(2007)


泰國的BL劇又稱Series Y,當中的Y指日文中的「Yaoi」(成人BL,後引申代指BL)和「Yuri」(百合,後引申代指GL),可見日本BL文化對泰國腐劇的影響。Janet援引學者研究,追本溯源,分別在80、90年代興起的日本少女漫、Yaoi,都直接影響了泰國BL創作風格,例如2014年的BL劇《Love Sick》也是充滿日系校園漫要素,也加入了BG線提升觀眾接受程度,開創泰腐先河,成為經典之作。

泰劇《為愛所困》(Love Sick)(2014)

泰劇《為愛所困》(Love Sick)(2014)


泰腐劇的發展速度驚人,但有多驚人?Janet給我們用數字說話。在2014至19年,泰國每年只出產了十餘套腐劇;但2020年,數量躍升至近40部;2021年過後,每年都將近有六十至九十部作品,網羅不同口味的腐民。


//泰常出現的套路//


泰腐讓人深深著迷,就算有些老是常出現的劇情,也瑕不掩瑜。你心中有沒有哪些讓人太瞠目結舌的BL劇情?Janet就以Bingo的形式和大家統整,以下抽出我個人覺得甚為有趣的套路和大家分享。


1. 腐女角色


在不少BL作品中,腐女的角色都充當著助攻的角色,在海景第一排吃著CP糖,也鼓勵著CP們努力求愛。最成功腐女角色例子,也可以數到《The Shipper》的Pan,CP吃著吃著就變成了CP本人。

泰劇《燃燒的腐魂》(The Shipper)(2020)

泰劇《燃燒的腐魂》(The Shipper)(2020)


我一直覺得腐女角色不是不能在BL中出現,例如BL舞台劇《新社員》的腐女莉莉絲也十分討喜;可是更大部分時間,我不太喜歡劇中有腐女搖旗吶喊助攻。一來是覺得如果需要腐女狂熱的推動才能令主角在一起,這似乎只是為了滿足腐女的喜好,難以說服我男主角之間的化學反應;另一方面,我吃CP從不狂熱,心心眼不存在於我,自然覺得劇中

典型的腐女無法代言自己。


Janet總結這種套路,卻用了另一個溫柔的角度。腐女角色充滿粉紅濾鏡的眼光,也對應了現實中每個為了CP而心花怒放的腐民。這種眼光對我們來說駕輕就熟,但對於尚未接觸過BL的觀眾來說,要如何吃CP也是一種學問。


腐女角色的出現,就像是在教導主流觀眾欣賞BL的方法:看見兩個男孩子貼近對方,我們可以心動,可以激動,可以鼓動;為了男孩子們的快樂而快樂,一點也不奇怪。這些藍本對於BL作品、腐文化可以推廣出去,其實有莫大的幫助。


2.性暴力浪漫化


其實不只在泰國BL,我們總會在不同的BL作品發現這種趨勢。Janet和我們回顧泰腐發展時,也強調日本BL的影響,而在90年代,強制愛的劇情在日本漫畫並不罕見,繼而影響在這一個時代成長的腐民,現在的泰國BL中也不時出現相關的劇情,比如MAME的作品,也有不少描繪性暴力的場景。


創作千千萬萬種,我們之前Podcast也曾經討論過是不是可以加入這種有道德爭議的劇情,但這些描述本身可以不是問題,問題是把錯誤的行為正當化和浪漫化。雖然這是老是常出現的套路,但這是否必然需要存在於BL中?除此以外,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現代的人都會更在意性的同意權,可是我覺得有時候在作品中如果把約法三章的部分描述出來,要好看而不刻意、不流於說教也有點難度。Janet就在活動上播放了《Bed Friends》的選段,那是一部我沒有看過的劇集,但角色在討論之中,不失挑逗的刺激。

泰劇《床伴》(Bed Friends)(2023)

泰劇《床伴》(Bed Friends)(2023)


性暴力去除浪漫化之後,或許也有很多的空間,讓我們探索關係中,無數有趣動人的面貌。


//泰成功的公式//


學者Thomas Baudinette在本年推出了一本有關泰國BL的論著,Janet在活動上也抽取了書中的要點,和大家分享Thomas如何歸納泰國BL成功的方程式。


1. 發掘素人,物色作品改編成戲劇

2. 戲劇訓練,也訓練他們如何在線下經營

3. 以戲劇形式出道,宣傳戲劇的同時也要在SNS上經營

4. 接下其他商業合作,以CP身分出席線下品牌活動

5. 舉行粉絲見面會,拉近和粉絲的距離感,也正式從戲劇過渡到真人

6. 拍攝CP綜藝節目,強化真人CP的感覺

Thomas Baudinette, “Boys Love Media in Thailand: Celebrity, Fans, and Transnational Asian Queer  Popular Culture: Asian Celebrity and Fandom Studies"

Thomas Baudinette, “Boys Love Media in Thailand: Celebrity, Fans, and Transnational Asian Queer Popular Culture: Asian Celebrity and Fandom Studies"


泰國BL業界的發展模式雖然借鑑了K Pop的經營模式,但反過來變成泰國影視產業——尤其是GMM旗下的演員身上獨特的發展路線。


我個人也對Thomas歸納的六部曲深有同感,但成功的背後,我更在意的是一些「不成功」的CP:他們或者因為作品不賣座,而失去了繼續營業的機會,甚至是和其他人另組CP;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和、輿論、個人發展拆夥。這些「不成功」的BL不是不曾跟隨這些步驟前行,但就是無法走到成功的終站,這也讓我覺得更加有趣:這六部曲是成功的必備?還是成功還有其他因素影響?


//消費不消費?//


近年我經常也有在一些BL演員身上,出現了消費酷兒文化(Queerbaiting)的爭議:他們演出了BL劇作,也出言或以行動支持LGBTQ+;但當他們脫離了BL劇,觀眾就會反過來說他們在性小眾身上獲取紅利。我也在活動後向講者提出一個疑問:究竟我們該如何理解他們的行為是否Queerbaiting呢?


Janet先從「Queerbaiting」一詞的出現脈絡說起:此詞源自歐美,當地LGBTQ+的文化發展相對完善,需要透過影視人物來爭取支持的需求相對小;可是在亞洲地區,LGBTQ+文化沒那麼成熟,在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人仍然為了這個圈子努力。


觀乎泰國BL產業,有不少的參與者也是真正為LGBTQ+發聲的從業員,他們甚至也是LGBTQ+的一員。擁有良好動機的他們,很難說是在消費酷兒文化;再者,就算他們非性小眾,也別忘了代表Ally的「A」也可以和這些字母一起出現,同盟對於爭取性小眾權益,難道不重要?


BL可以在全球帶來商機,但也是一種讓LGBTQ+文化變得入屋的影視作品。究竟BL業界人士是想透過賣腐牟取暴利,還是文以載道,其實相信理性的觀眾也自有其判斷。選擇支持怎樣的作品,也是我們作為觀眾的權利。

ContentAsia Awards 2023

ContentAsia Awards 2023


//結語//


這次活動固然對泰國BL有更全面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衷心地感受到大家對這個流行的熱愛:無論是百發百中的問答,還是大家真誠的分享,都完全感受到泰國BL如何凝聚各地的粉絲,形成自成一個的產業。


泰國BL發展蓬勃,而且日新月異。在我們享受泰腐帶來的一切心動,全情投入泰國獨特的CP文化,成為飯圈的一員,我們同時也是陪伴著泰腐一起成長,因為這個產業也是以現在進行式不停地進化。


學人講Thai BL:淺談泰國BL劇及其CP文化 活動照片

學人講Thai BL:淺談泰國BL劇及其CP文化 活動照片

  • 喜歡的話,請多分享、點讚,並追蹤腐腐得正IG:@fufudakzeng3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