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五願「善談法要願」

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五願「善談法要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3會員
3.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慈悲 龍德上師:心存善念待人,前途一片光明。起一個貪心,貪這個人長得好看;貪這個人有權有勢;貪這個人有錢、有地位。光起這個貪心或者是爭權奪利、計較的心、鬥爭的心,以瞋恚心、嫉妒心跟人互動...。如果壽短就離開這個世間沒有報應,來世再聚首那就更麻煩...免費加入觀音山會員 即可聆聽完整長篇開示
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四願「應念受供願」 免費加入觀音山會員 即可聆聽完整長篇開示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The method of spiritual happiness is nothing more than doing good deeds to benefit other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心靈快樂之法,不外乎行善利他。──慈悲 龍德上師 ©
既然結下了父子母子之緣,這也不能重來,就想好了:「你就是我學佛修行的逆行菩薩其中一位。」這也沒有多大的逆行,有的時候是有。小孩給父母帶來很大的逆境,或者內心的創痛,打擊挫折是很大。但是你越修,小孩他會越有善根,常常在佛前為他求佛菩薩加持,讓小孩善根增長,慢慢修著...
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三願「徧供諸佛願」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慈悲 龍德上師:能皈依佛門是一種福報 這個人有皈依的心、有精進念經的心、有行善的心,有罪就會取消(福德);罪再重,就再取消;罪再重,就連皈依的心都沒有了。 有罪在身,一般人你跟他說:「你有罪。」 他不高興:「我有什麼罪?我沒犯法,有什麼罪!」他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關係。有罪,就發不了心。
慈悲 龍德上師:心存善念待人,前途一片光明。起一個貪心,貪這個人長得好看;貪這個人有權有勢;貪這個人有錢、有地位。光起這個貪心或者是爭權奪利、計較的心、鬥爭的心,以瞋恚心、嫉妒心跟人互動...。如果壽短就離開這個世間沒有報應,來世再聚首那就更麻煩...免費加入觀音山會員 即可聆聽完整長篇開示
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四願「應念受供願」 免費加入觀音山會員 即可聆聽完整長篇開示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The method of spiritual happiness is nothing more than doing good deeds to benefit other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心靈快樂之法,不外乎行善利他。──慈悲 龍德上師 ©
既然結下了父子母子之緣,這也不能重來,就想好了:「你就是我學佛修行的逆行菩薩其中一位。」這也沒有多大的逆行,有的時候是有。小孩給父母帶來很大的逆境,或者內心的創痛,打擊挫折是很大。但是你越修,小孩他會越有善根,常常在佛前為他求佛菩薩加持,讓小孩善根增長,慢慢修著...
慈悲 龍德上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第二十三願「徧供諸佛願」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慈悲 龍德上師:能皈依佛門是一種福報 這個人有皈依的心、有精進念經的心、有行善的心,有罪就會取消(福德);罪再重,就再取消;罪再重,就連皈依的心都沒有了。 有罪在身,一般人你跟他說:「你有罪。」 他不高興:「我有什麼罪?我沒犯法,有什麼罪!」他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關係。有罪,就發不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