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績效檢討,抄底指標分享,以及歲末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這是我個人的投資心得與紀錄,非投資建議,請依照自己的判斷做出決策,並為自己的部位負責。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普通人,不是甚麼投顧老師,也沒有要招收會員,更沒有任何股友群組。投資理財最重要的第一個原則是:運轉您聰明的腦袋,不要被騙。


今年是豐收的一年,獲得的成果不輸2020年的瘋狂牛市。但個人的操作方式有極大的轉變,主要是2022年底,我做出了投資生涯首次的歐印。也在今年得到回報。

從2022年底滿倉至今,剛好持有一年的時間,截至2023/12/20收盤,美股部位總報酬34.6%,台股部位A總報酬50%,台股部位B總報酬24.8%,歐股日股部位因為今年下半年才陸續進場,所以還在套牢/解套邊緣,但也因為可動用資金所剩無幾所以部位不大。對整體績效沒甚麼影響。

台股部位A

台股部位A



台股部位B

台股部位B



美股部位(只列出部分持股)

美股部位(只列出部分持股)


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但其實個人已經在股海浮沉十幾年了,一直到最近幾年才終於完整了個人的投資決策的核心系統。也開始有比較穩定的績效表現。從十多年前最基礎的技術分析開始入門,然後逐漸接觸價值投資的基本面分析和產業分析,再到近年關注總經指標以景氣循環週期作為整體部位進出的依據。這些綜合起來,就是目前績效穩定的主要操作核心。我會在之後的文章繼續分享我的核心操作邏輯。

不過本文主要是年末回顧和分享2022年底決定抄底時所看到的關鍵的技術指標


首先介紹的是美股整個市場裡面,個股股價高於200日均線的比例--MMTH指標。我已經幫您畫重點了,高於80%(紅線)和低於20%(綠色線)都是難得的過熱/極度錯殺的狀態,從圖表可以發現20多年來也出現沒幾次,也因此一旦出現了,就絕對必須做出重大的進場/退場決策。(不然是甚麼時候才要進場/出場?)而這個指摽在2022年9月跌破20%之後我就開始持續進場,到2022年11月底,我已經把資金差不多都打進去了,只留下緊急預備金,實現了投資生涯中的第一次歐印。


道瓊月K線圖

道瓊月K線圖

第二個指標是指數的月K線圖的KD指標。在無數個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夜晚,我總是看著月K線圖,告訴自己一旦像是09年這樣KD在極低的位階發生黃金交叉,無論如何一定要先買再說。所以當他終於在2022年9月再次現身的時候,立馬成為我歐印的主要理由。另一個讓我更加堅信必須這麼做的原因是,2022年底市場上的情緒指標都是非常恐慌的,但在網路上卻完全沒有人提到月K的KD,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極不尋常卻也極度顯而易見的信號出現了,當時大家都在關注各種衰退信號,比如說出口衰退,企業獲利衰退,科技業裁員,GDP年增率轉負,美債殖利率倒掛等等等等,但就沒人提到這個。(金融海嘯之後,隔了13年,月K的KD才再次在極低的位階金叉)我的推測是他實在太久才出現一次,所以沒甚麼人有耐心長期關注這個指標,而真正有注意到的人,大概也不會跳出來大聲嚷嚷,只會默默地進場踮踮吃到飽吧。咦?看我幹嘛?


以上就是我在2022年底抄底歐印的主要依據。成果就如開頭提到的部位績效。雖然還不錯,但也可以再更好。主要是因為歐印了,所以更注重風險的分散。是的,歐印並不等於豪賭。但也因為投了太多傳產類,降低了波動卻也拉低了績效表現,而其實我偏好的還是半導體和大型科技權值股。因為這些是帶動人類文明前進的主要引擎,全世界最優秀的理工人才都會集中在這些產業。所以之後的汰弱留強也會繼續往這個方向調整。



今年投資界的大事件是蒙格爺爺辭世,爺爺對我的影響其實不是投資相關的,而是以優秀的人生導師的身分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受到爺爺最大的啟發是要成為愛看書的人。在手機時代,我已逐漸出現閱讀障礙的症狀,沒有耐心看比較長的文章。因為爺爺,我重新培養閱讀習慣。順路說一下今年在這方面最的大收穫是讀了原子習慣這本書。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專注在建立往目標前進的系統,並且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專注在目標本身。對我非常受用。也順便推薦給大家。

下一篇我想稍微講一下超赤激的2022,投資最開心的事以及最重要的事。

最後祝大家聖誕&新年快樂。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全職散戶。很宅,很邊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章分析了2024年國產的存股策略,包括月營收變化、損益表分析、重大消息和本益比河流圖。 通過檢討投資決策,重新買回股票,作者表達了在股市中不斷修正投資策略的重要性。
2022年以少量資金進入臺股市場,初期遭遇套牢,2023年開始買進個股,首次投資部分績效上佳,2024年調整策略,持續關注個股和ETF,強調長期持有和投資策略的重要性。
從2008年(全球股市大崩盤的那年),我開始了儲蓄和投資的旅程,我以長期複利為主要策略,在最艱困的時期創造了意外的高投報率。除了賺取股票價差,還透過股利再投資,實現了持續成長的目標,這一過程彰顯了時間複利的威力及投資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從2018年開始踏入日本股票投資開始,也才經過了6年半。打從一開始就採用資產配置的方法,定期定額購買被動型ETF的方法,股票、債券、REITS等等,每天固定金額購買。(日本購買被動型基金無須申購手續費,並且我使用的券商可以設定每日購買金額,很方便),偶爾也有買一些個股。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我投資台股已有近10年資歷,目前帳面投資報酬率超過60趴,資產翻好幾倍,我投資檟的,從剛開始的中信金,玉山金,然後到好樂迪、瑞智,長華,因為不算太積極型,一路小心謹慎,有小虧過,也有不小心買到一路向上的成長股,如敦陽科,但我秉持複利原則,把每年獲得的股利重新再投入,再加上自己的薪資投入,本金擴大許多
Thumbnail
2024第一季操作心得 個股、美股、期貨報酬率均優於大盤,但仍有進步空間。 期貨操作增加獲利,但應更靈活。 個股進出場搭配技術分析,但日內波動仍需加強。 擴大視野,學習更多金融產品。
Thumbnail
2023年可說是美股表現一掃2022年低迷的一年,針對自己的投資,我進行了一次復盤。復盤的重要性在於瞭解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決策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或是可以繼續維持的方面,在未來的投資中可以避開可能帶來風險的行為,比起用感覺投資,有一套自己的投資大原則才能讓行動更加理性。
Thumbnail
2023在地緣政治動盪與美中總經情勢的起伏中畫下句點。來到了2023的第一天,一樣的檢視去年的投資績效。。。。 誠如去年初的判斷,個人在去年其實抱持著謹慎且抱保守的心態對應投資操作,也因此錯失了整個AI族群的起漲........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章分析了2024年國產的存股策略,包括月營收變化、損益表分析、重大消息和本益比河流圖。 通過檢討投資決策,重新買回股票,作者表達了在股市中不斷修正投資策略的重要性。
2022年以少量資金進入臺股市場,初期遭遇套牢,2023年開始買進個股,首次投資部分績效上佳,2024年調整策略,持續關注個股和ETF,強調長期持有和投資策略的重要性。
從2008年(全球股市大崩盤的那年),我開始了儲蓄和投資的旅程,我以長期複利為主要策略,在最艱困的時期創造了意外的高投報率。除了賺取股票價差,還透過股利再投資,實現了持續成長的目標,這一過程彰顯了時間複利的威力及投資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從2018年開始踏入日本股票投資開始,也才經過了6年半。打從一開始就採用資產配置的方法,定期定額購買被動型ETF的方法,股票、債券、REITS等等,每天固定金額購買。(日本購買被動型基金無須申購手續費,並且我使用的券商可以設定每日購買金額,很方便),偶爾也有買一些個股。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我投資台股已有近10年資歷,目前帳面投資報酬率超過60趴,資產翻好幾倍,我投資檟的,從剛開始的中信金,玉山金,然後到好樂迪、瑞智,長華,因為不算太積極型,一路小心謹慎,有小虧過,也有不小心買到一路向上的成長股,如敦陽科,但我秉持複利原則,把每年獲得的股利重新再投入,再加上自己的薪資投入,本金擴大許多
Thumbnail
2024第一季操作心得 個股、美股、期貨報酬率均優於大盤,但仍有進步空間。 期貨操作增加獲利,但應更靈活。 個股進出場搭配技術分析,但日內波動仍需加強。 擴大視野,學習更多金融產品。
Thumbnail
2023年可說是美股表現一掃2022年低迷的一年,針對自己的投資,我進行了一次復盤。復盤的重要性在於瞭解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決策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或是可以繼續維持的方面,在未來的投資中可以避開可能帶來風險的行為,比起用感覺投資,有一套自己的投資大原則才能讓行動更加理性。
Thumbnail
2023在地緣政治動盪與美中總經情勢的起伏中畫下句點。來到了2023的第一天,一樣的檢視去年的投資績效。。。。 誠如去年初的判斷,個人在去年其實抱持著謹慎且抱保守的心態對應投資操作,也因此錯失了整個AI族群的起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