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部分資產配置在儲蓄險或債券市場好嗎?

2023/1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近期因售屋有些資金流進到帳戶內,貌似被銀行的理專小姐姐發現(理專小姐姐好像比我還關心我的現金流狀況),就用各樣的名目要找我到銀行去喝咖啡(比如點數兌換禮券之類的理由…),實際是要向我推銷金融商品,好提升她的業績,以增加她個人的bonus。其實我本身也是對新資訊有相當程度的好奇心,所以就找了一天過去了解一下她的資訊分享。她依照我的投資風險屬性,向我推薦(銷)了兩類商品,其一是儲蓄險,其二是美國債券。

 

先說說儲蓄險,下面這幾點是我認為適合投資在儲蓄險的族群

1. 高所得族群:可以有稅務方面的小優勢,但每年也只能抵扣2.4萬,如果你的所得稅率30% or 20%,那你可以省下7200 or 4800(不無小補)。

2. 需要藏富的人來使用:比如你想要當總統,不想讓大家看到你的資產太多而引起仇富,那就可以好好來利用這項金融產品(一張保單的金額由你決定,以300萬起跳的也大有人在,用台幣或外幣計價都有,而且做財產申報的時候也不會將市值列出,難怪政治人物都喜歡買儲蓄型保單,可以藏得很深阿)。但,我不是說每個買儲蓄險的政治人都是想藏富,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公開網站調閱出原稿,我以柯文哲為例,他的這7筆儲蓄險,我看起來至少有6筆是很普通的壽險,也不要一竿子打翻所有人才好。

raw-image
raw-image


3. 想將財產轉移給下一代或他人(可參考這連結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就不再贅述了)。


4. 缺乏自律力的年輕人:每年提撥少少的金額來強迫自己儲蓄,利用外在的約束力,把它當成繳租金或房貸的概念,進行強迫自己儲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不然這項商品本身的利率低的可憐,資金又被鎖死至少6年才能還本,這個選項真的不適合大部分的人,比直接定存還不如。

 

其次是她最想賣給我的商品:債券

這也是很多退休人士會做的資產配置選項。

有一類人就是用幾乎沒有信用風險的債券來達成。

比如將一百萬美金(約3100萬台幣)的退休資產,放入30年期美國公債

他每一年就靠債券配息來過生活(目前約4.5%)。

所以簡單的試算,以1個55歲退休者而言

未來的30年,在每年的2月&8月,

有兩次,總共可以穩定的領取配息約4.5萬美金

以匯率1:31計算,相當於台幣約140萬左右

而且這部分是不用繳稅給美國政府(台股股息超過2萬還要繳二代健保稅約2.11%)。

 

但是看起來現金流很穩定,

實質上購買力卻也是穩定的在下降,

另外還有匯率上的風險也需要考量。

長年期債券幾十年後雖然完全歸還本金了

雖說退休期間領取固定配息做生活費,

但每年生活費卻變成愈來愈差的購買力。

 

近期可能因為債券價格下跌造成殖利率回升,

讓這種靠債券配息過退休生活的想法再次死灰復燃。

再來就是我不確定公告利率會不會隨市場機動調整??(有待商榷)

所以除非你的閒錢資金能產生的配息

已經遠大過你的支出了

即使購買力下降、利率調降,

你幾十年後的支出也都能低於配息所得

以及你想分散一些風險將資金放在債券市場上,

OK,fine,你可以去投資債券商品。

 

以上是我誠心的建議,但我本人現階段這兩種金融商品都不會碰。

42會員
96內容數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