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計量技術已有多元的形式,從光譜圖(spectrograms)、行動式/搭肩式社會計量(action sociometry)、圓圈式社會計量(circle sociometry、Step-in Circle)、自由走動式社會計量(Quasi or Near Sociometry)、目標式社會計量、區域式社會計量(賴念華,2005a,2005b;曾麗娟,2008)、社會原子(Hale, 1981;賴念華,2005a,2005b;龔鉥,2007;曾麗娟,2008)等此類典型常見的社會計量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人發展紅綠燈社會計量(Hale, 1981)、應用藝術媒材社會計量(賴念華,2005b),隨著時代與後人的創新,社會計量不斷演變,甚至可結合複雜心理劇技術的介入,例如動態治療模式社會計量(Little, 2015)、鑽石社會計量(Carlson-Sabelli, Sabelli, Patel & Holm, 1992)、季節式社會計量[1]。也有隨社交科技演變的而發展出的手機社會計量(Miller, 2013)。結合易經辯證觀的陰陽社會計量(王振圍等,2016)。研究者選擇常見的社會計量技術特性進行比較如下表:
社會計量技術特性比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