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常見腦轉勿恐慌! 醫病共享決策拚長期存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隨著肺癌治療工具越來越多元,完整的溝通與討論便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年代,晚期肺癌只有化學治療,如今已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等,還可以合併治療。而每位病友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我們都會與跟病友、家屬好好討論,共同選擇合適的治療。現在有很多新的藥物、接續治療策略,以及臨床試驗,都有機會獲得新的契機,達到長期存活。我們要相信,肺癌會漸漸變成一個慢性疾病,就像在治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要使用藥物就能控制得很穩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 夏德椿醫師


raw-image
 晚期肺癌從毫無期望到創造抗癌奇蹟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醫師說,當時晚期肺癌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只有化學治療,不過這位病友選擇參加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治療到現在,以前回診時身邊總是牽著的那位小女孩,現在已經大學畢業,換她開著車陪他來醫院回診。


癌症藥物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看見許多病友的抗癌奇蹟,在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的協助下,晚期肺癌的治療成效比過去只有化學治療的年代提升非常多,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特定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有時候僅僅使用一個標靶藥物,便能讓無病存活期達到一年以上,如果在病情變化之後調整藥物,例如第二代加第三代標靶藥物接續治療,存活達5年、6年、7年以上的案例非常多。


raw-image
 肺癌常見腦轉移 面對症狀要有所警覺

由於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病友在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甚至已經轉移。夏德椿醫師說,以具有EGFR突變的肺癌為例,在初診斷時就有25%至30%的病人有腦部轉移。


大家常誤以為腦轉移的症狀會非常明顯,但是腦轉移的症狀跟中風不太一樣。夏德椿醫師說,中風的症狀很明顯,病友會突然手腳無力、不會講話;至於腦轉移,癌細胞是從一顆、兩顆慢慢變大,因此症狀往往不像中風那樣戲劇性,可能只是漸漸覺得沒有力,或是家屬會覺得病人的應對、行為變得不太一樣。甚至有些腦轉移連檢查都不容易發現,例如腦軟膜轉移,病友的症狀可能就是懶洋洋,或者有些頭痛、噁心。腦轉移的症狀通常不是很明確,病友或家屬若有察覺異常,便要跟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病友如果出現腦轉移,但沒有很明顯的症狀時,目前也可以選用標靶藥物治療,標靶藥物對腦部的穿透力不錯,腦部病灶可能不需要經過放射線治療,就會有顯著改善;如果腦轉移的症狀已很明顯,可能就必須做全腦放射線治療,或是針對侷限性病灶,做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切除等,我們也會根據有沒有症狀、單一或多發、侷限性或散在性,調整治療模式。

raw-image
 醫病共享決策維持生活品質 齊力拚最長存活期

剛診斷肺癌時,病友的第一個期待都是希望活得更久。夏德椿醫師說,第二個相當在意的問題,往往就是生活品質。如果生活品質很差,即使活得很久,病友也不樂見。所以醫師都會盡力為病友選擇治療成效較好、副作用較少、便利性較高的治療方式,讓病友能夠維持原來的生活。



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我們有很完善的肺癌治療手冊,會根據病友的分期、細胞型態、基因型態,列出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讓病人參考。夏德椿醫師說,病友一定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醫學的進步讓我們對肺癌有更深入的認識,病友及家屬面對治療也一定要堅定我們的信念!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肺癌常見腦轉勿恐慌! 醫病共享決策拚長期存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14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精準醫療的發展,在肺癌治療發揮良好的成效,一旦診斷了晚期肺腺癌後,只要可以選用到對的藥物,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標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友也大多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在治療的旅途中,積極面對,勇敢的對抗它,是最好的方式。若能持續穩定控制下去,後續就有更多的新藥,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精準醫療的發展,在肺癌治療發揮良好的成效,一旦診斷了晚期肺腺癌後,只要可以選用到對的藥物,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標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友也大多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在治療的旅途中,積極面對,勇敢的對抗它,是最好的方式。若能持續穩定控制下去,後續就有更多的新藥,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超過半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不適合手術,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成為重要課題。你知道癌症免疫藥物是什麼嗎?哪些情況可以使用呢?請蔡俊明教授說明。
Thumbnail
超過半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不適合手術,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成為重要課題。你知道癌症免疫藥物是什麼嗎?哪些情況可以使用呢?請蔡俊明教授說明。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