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融合:埔里建醮兩甲子 凝聚居民文化印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圖片取自中時新聞網)

時間:2024.01.04                           

文字:方姵晴、王湘筌、高英杰

攝影:方姵晴

採訪:方姵晴

    南投埔里建醮活動悠久傳承兩甲子,今年的三獻清醮,鎮民們緊鑼密鼓的規劃、佈置醮典場地,整個醮場呈現壯盛華麗的樣子,然而龐大的醮典其實歷經長久,卻少有理解今昔的變化。
    三獻清醮,顯現埔里鎮民信仰以及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性。回顧日治時代,四柱在廣場上一字排開一起祭祀,到現在分布在不同廣場,顯得更加壯觀。文化多元與追求各柱特色的發展也印記在埔里建醮上。


新時代宗教樣貌

埔里建醮這項具有濃厚媽祖信仰的宗教活動,不僅是一場祭祀,亦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其中,總壇和四個柱作為建醮的最重要核心,可以看到現代與傳統元素的結合,展現著各自獨特的特色與意義。

總壇恒吉宮媽祖(圖片拍攝/方姵晴)

總壇恒吉宮媽祖(圖片拍攝/方姵晴)

踏入總壇恒吉宮媽祖廟中,在廟口旁的燈篙由刺竹所製,為引領孤魂野鬼。居民們手持線香虔誠地祭拜。香爐前的紙紮神像則是醮典的靈魂。在最高處的大士爺則鎮壓著孤魂野鬼。而埔里作為台灣人工栽培香菇成功的發源地,香菇也是其特產之一。在服務區旁,以香菇為元素所製成的「埔里三獻祈安」的字樣,結合竹蓀的藝術裝置,彰顯當地文創的魅力。

燈篙 (圖片拍攝/方姵晴)

燈篙 (圖片拍攝/方姵晴)

東柱位於和平東路,由於東方的象徵靈獸為龍,因此東柱設有圓拱型燈籠彷彿龍的身體。而在今年白沙屯媽祖和大甲媽祖也參與遶境,共同譜寫埔里的新歷史。南安路上的南柱,壯觀的牌樓,以蔬菜為元素的蔬菜花,帶來純樸氛圍。西柱位於台糖停車場,文創小攤推廣茭白筍和有機農作物,「甕香」的茶香平安符DIY結合茶文化,為參與者帶來難忘的體驗。在信義路與和平東路交接處的北柱,鄰近花卉產地,醮場處處可見各種植物,特別是引人注目的國旗蘭花。

從總壇至四個柱,呈現出現代元素與傳統特色的融合。不僅突顯了多樣的文化特色,更為整個醮典帶來了豐富面貌。每個柱都有各自的負責人與居民協同合作、規劃,展現了社區的凝聚力。




從日治到現今 兩甲子的長河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埔里地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追溯至西元1900年,南投縣埔里鎮的恒吉宮媽祖廟先賢倡議舉行建醮,至今已有120年歷史。最早的建醮可追溯至西元1936年。當時,東西南北四大柱在廣場上井然有序,場面相當壯盛。這傳統自那時以來一直延續,每12年舉辦兩次,其中包括每逢子年的「祈安清醮」,以及三年後卯年的「圓醮」或「醮尾」。這一沿習深承載著平安恩酬之義。

清醮即法會,主要目的在於祈求國祚永安,超拔殉國英靈、冤親債主。根據恒吉宮保存的建醮資料,最早的三獻清醮舉辦於西元1951年。今年(2023年)12月16至18日為三獻清醮的醮期,全鎮茹素,居民也延續這項傳統,柱設東西南北柱及各分潭,施食普渡,祈求上蒼,逢凶化吉,風調雨順。

為籌辦建醮活動,恒吉宮媽祖廟的董事會於建醮一年前召集全鎮里長,召開籌備會議,並組織相關醮務會以傳承、籌設、推行、祭奠。醮典設正副總理、正副幹事、分設各組、股等值事。醮壇設東、西、南、北四大柱;四大柱係以埔里鎮街區為中心,按地理方位及行政轄區之里別而設立。而建醮慶典的舉辦,關係全體鎮民的共同神聖願望,因此整個醮典的過程和時間的安排都要經過儀式化的神聖象徵程序完成。組織的成立、各大柱的負責人人選等醮務經鎮上的社會人士共同參與推薦人選,至媽祖聖殿前擲杯決定,展現人神共鑒方式。

參與建醮的文化意義在當地社區中根深蒂固,對居民而言,參與建醮不僅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種家族和社區的傳統。根據南壇的一位看起來八十歲的老先生所描述,他從十多歲就已開始參與埔里的建醮儀式,直到今日家中兒女們也會一同參與協助。可見這種傳承在當代社會中仍然保持著重要性。

在建醮活動中也包含許多豐富的元素,例如總壇的米龍、宴王宴。此外,米龍在三年前展現的威嚴面貌與如今的Q版樣貌的轉變,以及傳統拜大豬公的習俗演變成今日的香腸豬,這些元素不僅豐富了建醮的內容,也使文化在不同時代展現豐富的面貌。

跨越族群 整合凝聚力

民眾的踴躍參與,加上醮典歷經百年之久的歷史,讓醮典在2022年被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資產保存團體認定為恒吉宮媽祖廟,以延續、傳承這場盛大的祭典科儀。在今年的西柱活動更加豐富,其中有一場《默島進行曲》的演出,結合漢人在地民俗和原住民族的故事展現多元的文化融合。由巴宰噶哈巫青年會與喜列克文化藝術團合作,回溯埔番與眉番的歷史故事,帶來埔里豐富的原住民文化。

整場表演以蘇俊穎木偶劇團蘇大俠風趣的主持串聯,埔里民俗武獅隊的傳統舞龍舞獅祈福、溪南國小太鼓隊的磅礴太鼓聲,以及《默島進行曲》的精彩演出,讓觀眾穿越時空,感受日治時代的祭典氛圍。活動高潮時,《默島進行曲》中,扮演三仙女的舞者與民眾進行互動,民眾近距離感受舞者的動作。這場活動將文化與故事緊密結合,傳承獨特的文化價值於現代社會。

丁口錢收取統計表 (圖片拍攝/方姵晴)

丁口錢收取統計表 (圖片拍攝/方姵晴)

這場醮典彰顯了團隊合作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個體的參與,更是整個社區共同努力的結晶。從清新里里長童翎宛的描述中,早期因為習俗才剛開始,難以立即籌措大量經費,於是總理團應運而生。在醮典前,總理團和里長舉辦會議,隨後由里長領頭,動員各鄰長協助登記收取丁口錢。每家的丁口錢為350元,而購買燈籠和布條需額外支付150元。根據恒吉宮媽祖廟今年所提供的丁口錢收入資料,收取率高達七成,凸顯出埔里鎮民對此活動的積極參與。


心中的情感與認同

在埔里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每逢十二年一度的建醮成為居民信仰與情感的焦點,凸顯了他們的集體凝聚力。透過訪問當地居民,得以深入了解他們在建醮過程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描繪出一段深刻的記憶。

在訪談中,童翎宛里長生動地描繪著建醮的畫面,也分享了一些我們不熟悉的小知識。她舉例,媽祖廟前的刺竹在採集前需要進行神聖的儀式,竹子的主人在取竹子之前必須要照顧好竹子。作為捐首的里長,也要參與儀式與道士一起念經。在典禮的最後,里長說:「我在媽祖廟這邊和其他捐首一起等待,隨著道士的腳步,走到仁愛公園上車去放水燈場地。」為送走水中的孤魂野鬼。

另一位身為當地人的嚴培心學姐,她回憶到「在七歲那年遇到建醮,當時埔里全鎮茹素,即便走進便利商店、火鍋店或超市,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塊肉。」。這一切只為延續這世世代代的「傳統」。現今醮典期間仍需茹素,但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有店家也會販售肉品給有需要的人。學姐也觀察到,許多長者凋零後,祭拜的傳統也逐漸式微,例如:在大團拜的供品準備上,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殺一隻豬作為供品,甚至在普渡場的最前面會有一隻大大的豬公咬著一顆橘子,如今親自準備供品的人數逐漸下降,現在多外包給專業的廠商準備,從前的繁榮景象也不同於現在。

此外,居住在埔里,現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劉家銘老師,也是建醮的參與者。老師原是台中人,因為著迷於埔里宜人的風情和自身攝影興趣,選擇在此定居。整個醮典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吃平安宴和大團拜的時候,老師回憶起「當時研究所同學是國小主任,邀請一起參加平安宴,當同學會的概念。」,劉老師以外地人的身分參與,並未有太大感觸。然而,今年老師受到隔壁鄰居阿伯的邀請,一起以東道主的身分邀請朋友參與平安宴。此外,在大團拜的時候,大家一起虔誠的祭祀,發現有著自己名字的供品在貢桌上,這些讓他深刻體會到自己真的是埔里人,屬於這個鎮上的一份子。

供品皆外包給專業廠商標準化(圖片拍攝/方姵晴)

供品皆外包給專業廠商標準化(圖片拍攝/方姵晴)

時代推進 情感交融沿續文化

埔里的建醮活動已歷時120年,是一場宗教信仰、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交織的盛宴。這不僅是一場宗教儀式,更是社區共同凝聚、傳承文化的生動體現。總壇和四個柱以其獨特的設計和象徵意義,展現了現代與傳統的融合之美。

從傳統清醮到現代文創元素的引入,建醮活動彰顯了多元性。總壇和四大柱呈現不同的風采,如可愛又不失莊嚴的米龍、蔬菜花、茶香平安符DIY等,將現代元素加入傳統祭典,呈現出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景觀。

建醮不僅是個體的信仰表達,更是整個社區協力努力的結晶。從總理團到里長再到居民,大家共同參與籌備,展現對醮典的虔誠和熱切參與。醮典更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的努力成果得到肯定,延續了文化的生命力。

從居民的參與,深刻體會到建醮對當地信仰和情感的重要性。童翎宛里長分享了儀式和前置作業準備;劉家銘老師透過參與建醮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屬於埔里的一份子;嚴培心學姐描述了今昔建醮的差異,也見識到許多現代與傳統的融合。這些凸顯了建醮活動不僅僅是宗教儀式,也是家族和社區的一部分,更強調了文化的承傳與延續的重要性。

埔里建醮不僅是宗教信仰的體現,更是居民共同參與的文化盛事。這場祭典凝聚了信仰、情感和多元文化,將悠久歷史的文化底蘊傳遞給更廣泛的社會,成為當地居民心中難以磨滅的特殊印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姵晴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稻埕慈聖宮,北臺著名媽祖廟,和法主公廟、霞海城隍並稱大稻埕三大廟。   自建立以來,人氣度居高不下,即便因日本時代市區改正,被迫遷到離碼頭較遠之處,依舊是熙來攘往,1924年那次慶成醮,各路人馬鬥藝、鬥奇、鬥財,聲勢之浩大,連台灣總督都親臨欣賞。
Thumbnail
  大稻埕慈聖宮,北臺著名媽祖廟,和法主公廟、霞海城隍並稱大稻埕三大廟。   自建立以來,人氣度居高不下,即便因日本時代市區改正,被迫遷到離碼頭較遠之處,依舊是熙來攘往,1924年那次慶成醮,各路人馬鬥藝、鬥奇、鬥財,聲勢之浩大,連台灣總督都親臨欣賞。
Thumbnail
2024.04.26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建縣歷史悠久,縣內有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為積極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並活化再利用,於今(4/26)日上午在埔心羅厝天主堂文物館舉辦「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天主教台
Thumbnail
2024.04.26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建縣歷史悠久,縣內有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為積極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並活化再利用,於今(4/26)日上午在埔心羅厝天主堂文物館舉辦「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天主教台
Thumbnail
​保和宮這座廟宇可說是台灣許多廟宇的縮影。從小小一間草療小廟歷經信徒捐款不斷擴建、最後成為新北市定古蹟。一百一十四年歷史成為新北市蘆洲區居民信仰中心。 保和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路182號 開放時間: ​AM6:00-PM21:00​ 電話: 02   2285 
Thumbnail
​保和宮這座廟宇可說是台灣許多廟宇的縮影。從小小一間草療小廟歷經信徒捐款不斷擴建、最後成為新北市定古蹟。一百一十四年歷史成為新北市蘆洲區居民信仰中心。 保和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路182號 開放時間: ​AM6:00-PM21:00​ 電話: 02   2285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
Thumbnail
新竹建城300多年,老城就會有廟宇守護知名四大老廟串一線,上廟宇上頭炷香,又稱為「行香」、「行春」。 行春即「走春」,意味著「愈行愈剩」。 探訪新竹知名的媽祖廟、城隍廟、關帝廟、竹蓮寺,感受新竹古城的慈悲親民之美。
Thumbnail
新竹建城300多年,老城就會有廟宇守護知名四大老廟串一線,上廟宇上頭炷香,又稱為「行香」、「行春」。 行春即「走春」,意味著「愈行愈剩」。 探訪新竹知名的媽祖廟、城隍廟、關帝廟、竹蓮寺,感受新竹古城的慈悲親民之美。
Thumbnail
南投埔里建醮傳承兩甲子,今年的三獻清醮,鎮民們緊鑼密鼓的佈置醮典場地,整個醮場壯盛華麗,然龐大的醮典歷經長久,卻少有理解今昔的變化。三獻清醮,顯現埔里鎮民信仰和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性。從日治時代,四柱在廣場上一字排開一起祭祀,到現在分布於不同廣場,更加壯觀。文化多元與追求各柱特色也印記在埔里建醮上。
Thumbnail
南投埔里建醮傳承兩甲子,今年的三獻清醮,鎮民們緊鑼密鼓的佈置醮典場地,整個醮場壯盛華麗,然龐大的醮典歷經長久,卻少有理解今昔的變化。三獻清醮,顯現埔里鎮民信仰和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性。從日治時代,四柱在廣場上一字排開一起祭祀,到現在分布於不同廣場,更加壯觀。文化多元與追求各柱特色也印記在埔里建醮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