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路_高雄市鼓山區:馬卡道路

阿諺-avatar-img
發佈於遍路_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出發前往高雄前,我便決定到這個溫暖的南方城市時,也要來趟「遍路」之旅。因為大部分行程都安排在輕軌沿線,所以當初思緒在google地圖上跟著輕軌隨意遊走時,便注意到一條名稱特別,周邊有充斥特色景點的道路──馬卡道路。

我打算踏上這條路,騎著Ubike,悠哉的享受沿途的驚喜。

在講馬卡道路之前,要先來認識一下曾經居住在這一帶的平埔族──馬卡道族。馬卡道(Makattao)之名最早出於日本時代的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其分布範圍散落高雄屏東,大抵上即清朝時「鳳山八社」,據調查,馬卡道人比西拉雅等現在大家較熟知的平埔族,多上很多。日治時統計,人口超過1萬8千人。

1940年代,高雄中學校的教師土屋恭一在這一帶發覺小溪貝塚,這個遺址的年代距今約1800至1400年。證實馬卡道族打狗社的生活痕跡,而且很特別的是,在這些出土的考古文物中,還有外來的陶片,見證著這裡的原住民,很早就已經與海外有所交流。

除了曾有馬卡道族人在這生活,高雄與他們還有什麼淵源?有一說是高雄的舊名「打狗」,就是莿竹圍籬的馬卡道語「Tako」諧音。當時馬卡道族人以莿竹圍籬防禦海盜入侵,或許這也是這附近古稱「內惟」的由來。


這條路很具特色的點,在於鐵路、公路、輕軌、自行車道平行

這條路很具特色的點,在於鐵路、公路、輕軌、自行車道平行

這天是高雄經典的冬季:有點溫熱、天氣晴朗,但帶有空污。我來到馬卡道路綠廊的起點,租了一輛Ubike,打算沿路騎到底。

這條路不只路名很有特色,沿途也是充滿看點。不只中段經過美術館園區、鄰近柴山,一路上也幾乎跟台鐵、輕軌平行。而這樣的風景,是2019起才開始有所不同的。在這之前,台鐵鐵路長期分隔左右兩側,但隨著鐵路地下化風潮,2021年8月「高雄鐵路綠園道」底全線完工,總長度約15.37公里,北起左營區新左營車站,南達鳳山區大智陸橋以西,讓高雄不再因鐵路而有隔閡,沿線也成了綠意盎然的生活新場域。

內惟車站,外觀沒有太大特色,但算是很特別站體位在公園綠廊內的台鐵車站

內惟車站,外觀沒有太大特色,但算是很特別站體位在公園綠廊內的台鐵車站

低頭也是充滿驚喜

低頭也是充滿驚喜

台鐵美術館站

台鐵美術館站

馬卡道路這段,沿線有兩座車站,分別是內惟車站與美術館站,讓我找到下次還要再訪的理由,這兩座地下化車站是「台鐵捷運化」的「通勤車站」。前者曾於1950年代有設立,後來因搭乘人數少遭拆除,直到2018年才重新啟用;後者則是2018年新增的車站,整體外觀顯現「美術館」的氣質。

馬卡道路沿線都是新興的高樓大廈

馬卡道路沿線都是新興的高樓大廈

或許是因為美術館在附近,綠廊沿線有不少藝術雕塑,同時沿途也都是主打與美術館共同生活圈的高樓大廈,曾如台灣多地的美術館周邊。好在美術館票價一張也不超過一百塊,不論是否住在豪宅內,人人都能欣賞。

看到左側的綠林,就知道美術館園區到了

看到左側的綠林,就知道美術館園區到了

從馬卡道路拍攝美術館輕軌站的列車,在綠林隧道間呈現極具代表性的美感

從馬卡道路拍攝美術館輕軌站的列車,在綠林隧道間呈現極具代表性的美感

越接近美術館,越能見到輕軌的身影,特別是在美術館路與馬卡道路交叉口的輕軌轉彎處,也是很好捕捉輕軌的地方。而美術館路那一側的輕軌站,綠色隧道包夾列車的美景,更讓人深深著迷。

說到美術館,這個稱為「美術館園區」的地方共有兩座藝術展館,分別是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內惟藝術中心,兩者我都非常推薦進去參觀。

高美館平凡而略顯陳舊的外觀,內部卻是處處驚喜的迷人,特別是館內展區不只是個平面,每個展場都連通不同樓層,並可以互通,有種探險的趣味;而高美館特色的「南方作為_之所」展覽,也是從不同觀點與視角欣賞藝術、探討文化的好展覽。

至於內惟藝術中心,整體外形較高美館新穎,內部展示空間雖不大,卻充斥新意。我來時看到的「歷史解惟Uncovering the history of Neiwei」展,更是認識內惟的好方法。

說到內惟,這兩座美術館所在的園區正式名稱為「內惟埤文化園區」,是因為園區中央有座稱為「內惟埤」的水池。這座水池在清代時面積廣闊,曾是高雄最大埤塘,被利用來種植蓮藕、菱角,或養殖魚蝦,成為周邊居民重要生活經濟來源,如今面積已縮小到不知n倍。至於內惟這名字,可能是得於「竹圍」的圍,過去馬卡道族就有竹圍聚落,甚至文章開頭所述,成為高雄舊名來源。

內惟位於鼓山區中北部,北鄰左營區桃子園地區,西邊為柴山,南至愛河支流高雄圳,東邊以翠華路及舊平交道位置作為分界,在過去,因為愛河河運之便以及柴山豐富的石灰資源,內惟可是有著豐富的產業,包含合板業、製鋼業、水泥業、煉瓦業等,可惜現在多數產業遺跡已不復存。此外,內惟靠近柴山的地方,過去還曾發現過溫泉呢!

(更多內惟的角落故事,請看敘事圈臉書介紹。)

高美館內部景觀

高美館內部景觀

過了美術館路後,再往前騎一點到馬卡道輕軌站,也代表馬卡道路差不多也到了盡頭。但由於綠廊中間有段施工,加上與輕軌平行後有些路線有點亂掉,我便騎過了頭,到達輕軌馬卡道駐車所,甚至衝到更後面的河西一路,結束的非常突然。

這一整趟旅途,我是非常享受的。只差有時會遇上不守交通規則而橫越綠廊的機車,還有不是很優的空氣品質。

停在馬卡道駐車所的輕軌列車

停在馬卡道駐車所的輕軌列車



馬卡道路到了盡頭,原本的高樓大廈有出現些許空曠,也看到不少施工現場,繼續蓋起更多大樓、打造更多「美景」,舊的工廠建設,也陸續拆除。我期許不斷變動不斷成長的這座城市,能夠走向一條新興的文化之路,而非單純金錢堆砌的無意義奢華。而目前所見,還是處在一種還可以的平衡,希望能繼續平衡下去。

關於遍路_: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將記錄以北台灣為主的某一條道路,我個人的沿途觀察與事後的研究,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走上路,仔細品味那些走過路過卻總是錯過的驚喜。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敘事圈 StoryCircle 的其他內容
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第一站,我們來到桃園的藝文一街與二街,一探「藝文特區」那些人造的、資本的風景。
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第一站,我們來到桃園的藝文一街與二街,一探「藝文特區」那些人造的、資本的風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主持人:各位觀眾,今天的辯論題目是:「當個空手房蟲是否正確?」這是一個關於現代人居住觀念的大哉問。現場共有五位辯手參與: 大壯:問題提出者,他認為自己只想當個空手房蟲,質疑這是否有錯。 肯尼:支持當空手房蟲,認為這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鄒宗天:強調當房蟲必須有地盤,否則毫
Thumbnail
久久回嘉一趟,我為自己空出一整天的時間,在面積不大的嘉義市,用步行的方式享受嘉的美好。 而我的嘉義遍路之旅首選,就是有「美街」之稱的成仁街。之所以會想要走一回成仁街,除了他的「美街」盛名,主要也是為了「嘉義美街圖鑑」活動,想看看在這個巷弄,能遇見怎樣的驚喜。
Thumbnail
在桃園中山東路,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文化與歷史景點。從桃園國民運動中心的多元設施,到獨特的土地公文化館,透過對沿途小吃店的探索,以及對歷史建築的回顧,讓這段旅程成為對桃園城市文化的深刻認識。未來也期待能賦予這些平凡路名更具意義的名稱,促進更多人關注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遍路,其實是埋藏在心底,想嘗試的一件事。 『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 世界上有這麼一條路,它有一千兩百年的歷史、一千兩百公里的長度,  你可以徒步走上去,環繞一圈,它叫「四國遍路」。 我看過兩遍,第一遍再剛升上大一時,第二遍則是出社會五年後的現在。
Thumbnail
幾乎每年都會去淡水至少一次的我,對於這個充滿歷史的河畔小鎮總是有種驚喜感。但想要發掘淡水的精彩,並非在千篇一律攤商的人潮洶湧老街上,而是鄰近的小巷裡。 說到淡水的代表性歷史人物,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絕對是許多人會浮現在腦海中的前幾位。這位西方牧師在台灣發揚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主持人:各位觀眾,今天的辯論題目是:「當個空手房蟲是否正確?」這是一個關於現代人居住觀念的大哉問。現場共有五位辯手參與: 大壯:問題提出者,他認為自己只想當個空手房蟲,質疑這是否有錯。 肯尼:支持當空手房蟲,認為這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鄒宗天:強調當房蟲必須有地盤,否則毫
Thumbnail
久久回嘉一趟,我為自己空出一整天的時間,在面積不大的嘉義市,用步行的方式享受嘉的美好。 而我的嘉義遍路之旅首選,就是有「美街」之稱的成仁街。之所以會想要走一回成仁街,除了他的「美街」盛名,主要也是為了「嘉義美街圖鑑」活動,想看看在這個巷弄,能遇見怎樣的驚喜。
Thumbnail
在桃園中山東路,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文化與歷史景點。從桃園國民運動中心的多元設施,到獨特的土地公文化館,透過對沿途小吃店的探索,以及對歷史建築的回顧,讓這段旅程成為對桃園城市文化的深刻認識。未來也期待能賦予這些平凡路名更具意義的名稱,促進更多人關注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遍路,其實是埋藏在心底,想嘗試的一件事。 『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 世界上有這麼一條路,它有一千兩百年的歷史、一千兩百公里的長度,  你可以徒步走上去,環繞一圈,它叫「四國遍路」。 我看過兩遍,第一遍再剛升上大一時,第二遍則是出社會五年後的現在。
Thumbnail
幾乎每年都會去淡水至少一次的我,對於這個充滿歷史的河畔小鎮總是有種驚喜感。但想要發掘淡水的精彩,並非在千篇一律攤商的人潮洶湧老街上,而是鄰近的小巷裡。 說到淡水的代表性歷史人物,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絕對是許多人會浮現在腦海中的前幾位。這位西方牧師在台灣發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