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所謂的夏日電影嗎?1930年上映的《星期天的人們》以德國為背景,講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居民的夏日生活,片中人對於生活充滿熱情與渴望。然而,對於導演克里斯汀佩佐(Christian Petzold)而言,德國夏日電影的活力也是自《星期天的人們》之後,便消失匿跡。
1933年,拍攝的導演不得不離開德國到好萊塢。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納粹政府的崛起所致。不同於其他國家,此後德國的夏日電影中,便皆存有權威的象徵,如父母、學校等,已經失去從前的自由與活力。因此,在「侯麥」電影影響及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帶閣樓的房子》啟發下,導演決定創作《野火蔓延時》復現德國夏日電影的風采。此片一出,便拿下2023年柏林影展的評審團大獎。
然而,導演口中的夏日電影是什麼呢?夏天給人的感覺是陽光明媚、炙熱溫暖,但其實在某些夏日電影,都莫名充滿淡淡的哀傷,例如,改編史蒂芬金的電影《站在我這邊》。這股哀傷來自於夏日結束,影中人便得告別青春,而《野火蔓延時》也是這樣的電影。
《野火蔓延時》故事講述里昂及友人費里克斯遠道至度假小屋,希望能夠在這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結局非但事與願違,而且也讓人惋惜。這一切在開場就已經預告,迷幻又詭異的配樂配上森林裡野獸的躁動,凸顯一切都很不平靜。特別是配樂〈In my mind〉不只切合本片的氛圍,連歌詞也貼近男主角里昂的心境。
陷入創作瓶頸的里昂,受到另一位早已入住的年輕女性娜迪雅影響。夜夜精彩的她,不只讓里昂難以入睡,也讓他愛得難以自拔。然而,明明如此渴望交流,里昂卻自縛於孤傲的自我當中,無法真誠地與之交流。
他像是刺蝟,排斥周遭的人,老是拒絕費里克斯游泳的邀請;而且,就算他去了也是在海岸上格格不入。他與眾人水火不容。當另外三人都玩在一起時,他常從窗簾和門框偷窺,看起來孤單又憤怒。到頭來,他既無法全心投入寫作,又無法享受假期。
說實在,他為了「演出」一個作家費的力氣比真正下筆寫作還多。印相尤其深刻的是,他看到費里克斯從海灘回來時,匆忙從娜迪雅房間出來回到涼亭那場戲。他假裝正在寫作的樣子,像極了小時候裝認真的我們。
他的孤傲被完全擊碎的那一刻,就是連這個「作家」身份都失去的時候。里昂的編輯到小屋拜訪他時,不出所料,他並不看好他的書,且給予的評價與娜迪雅不謀而合;而且,他對其他人的興趣及讚賞都大過於里昂和他的小說。這讓里昂心中的妒火,燒得比野火更快!
不過也是野火,滅了他心中的妒火。野火在無人意識的時候,接近了度假小屋,他的好友費里克斯與男友在森林中被燒死。里昂終究得透過如此殘酷的現實,才能從孤傲的深淵中破殼而出。這場火既是致命之火,但也是里昂的重生之火。
〈In my mind〉youtube 網址:
《站在我這邊》影評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