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2024/02/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法

《金剛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法華經‧法師品》中亦說道:「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因而由於書法寫經的殊勝,在佛門的修持中抄經是不可少的修行。而在練習書法從磨墨、執筆到下筆,都必須專注,不可輕忽。因而在文字書寫當中,即可收攝精神,達到一個靜穆的境界,身心安泰舒暢。而一般書寫之外,書法的賞析是一般人較難領會的,後學曾搜羅一些資料及一點心得在此分享給大家。


文字的研究主要有三樣,形`音`義是指這個字的結構,這三者又與圓`式`氣`韻構成書法整體的美感。這些因素是怎麼幫助書法的審美體驗的呢?

首先以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為範例來討論。


第一根據視覺心理學的分析,形「圓」的字在人的視覺及心理在感覺上較為舒服,但如字形是「方」的,心理便會受到限制和壓抑,如《蘭亭集序》

具研究“序”中的每個字都是與水平線的夾角呈22度往上,形成「圓」的形態,又如草書更是如此,以草書的代表作,錢起的《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這些字都是“圓”的,而其中的「狂」字尤為明顯。


第二是字體無裝飾,在《蘭亭集序》之前的書寫,為了要的好看,都要加上裝飾。

每個字都要加上一個“挑”,都有一個回筆,作為“裝飾”,這個“挑”在書法的理論中稱為“波折”,就是寫一個字時,要在旁邊做一個裝飾出來。但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就是把所有的筆畫之間的美感,都出於他的運筆自然形成的行狀及其變化。因而他是把“裝飾”去除了。這在藝術的構築上稱為「功能主義」,功能主義強調“裝飾”即「犯罪」。


而王羲之的七世孫,南北朝時的智永禪師,發明了「永字八法」:一側,即點;二勒,即橫畫;三努,即直畫;四趯,即勾;五策,即斜畫向上者;六掠,即撇;七啄,即右之短撇;八磔,即捺。依上述從“永”字筆法來看,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字裡所有的勾都必須要勾上來,沒有一點是多餘的,說是要給字型裝上一個小尾巴。加上一個小辮子。這「永字八法」能通一切字,當然這是書法家必經之徑。但書法由臨摹習帖而至行雲流水,由繁入簡,由装飾到自然,由生手到名家,去掉“裝飾”就是成就一位書法名家的歷程。


第三點是字中有“氣”,《蘭亭集序》的字好看,與字中的“氣”有關,所謂書法重氣韻生動就是。“氣”是指凡是筆畫之間可以相連的部分相連,如不相連也感覺有關聯,叫做“氣”,意為“意到筆不到”,而為什麼筆不到它,可以連在一起即有“氣”,如看這個“氣”在“集”字上,字連在一起的,都看的出來,而撇捺兩筆則不連接,但王羲之寫出來就好像有關聯的兩筆畫。王羲之的最後一捺,那一筆也是翹起來的,一撇翻過來,一捺翹起來,這筆點就到位了。實際上這個字整體看來就是一個生命的過程。字的筆順“似乎”沒有停下來,這稱為“氣”,有筆畫之處即為“氣”,看《蘭亭集序》的每一個字,都有氣,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也有氣的,更精妙的是字與字之間也有關聯,看從一筆到另一筆,其實也是連在一的,所以一篇書法,從提筆到落筆感覺上王羲之是一口氣無間沒有斷過。這有如唱京劇的人,有些句子頓一頓,一口氣運出來以後和上面是接連的。


第四點字中有“韻”,“韻”就是“字”是黑,留出來空白的地方,筆走黑處,心在白處,此稱為“即黑當白”,所以“白”的地方是一個心中的氣,這種感覺筆畫與留白之間,相互連帶,而展現出它自身的變化和牽連。而韻就在下筆的黑色與周圍的留白間運動,即黑白之間的掌握分寸,在這種開合之間的氣韻下感覺就出來了。而論“氣韻”看草書最為鮮明,草書的氣息就形成激蕩,韻律就形成囂張,激蕩與囂張之間,就構成了這幅字的地位。


書法除上述之外,更呈現出作者心境寄寓的生命關注與思想人格,簡單的說,精神修養常是書法表現的條件之一。所以有「書法家一動筆,就可從筆勢造形的特徵與筆跡的動律關係中得知「書寫者的心理人格」。


而中文造字,模擬天地萬物日月星辰的變化,在造字間心靈已冥合寰宇,並契合人間習俗,在天人之間作出意象性的符示,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與西方符號併接高明太多了。中文字意象詮釋美麗世界,在一筆一劃間都生氣盎然,每當賞書法展時,就能感受書法家內在的萬千氣象,而賞字的人從字本體到整幅的書法,都是一種美感的經驗,攝入超脫文字已成精神的氣候,令每次觀賞都有了新的意象,煥然一新自己。然而就學術層面,書法的學問博大精深,值得探究的面向太多。如各位有任何見解或資料懇請分享。感謝。








    1會員
    73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