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蝶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安知蝶樂」。吾將一笑置之,不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蝶之樂?」
「子非蝶」是存在於世界的物理情狀,然而人可以帶著某種情感、處境和感受進入某一維度世界,在面對「實況」時展現超越的能力,用觀想“幻化”,身如其是感知其樂。如同世人觀想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好相的虔誠信仰。
去證成《大智度論》中云:「以般若波羅蜜力故,能成就是如是方便,作種種身,能利益十方國土中眾生」 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的慈悲願力。因為人人皆可成為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這是因人的心智總是意向美好,心有所屬的歸趨於世間物的真善美,那原初真心,永遠不會是邪惡、卑劣。人心向善的必然是質樸的本性。
可以因向善而自在,如舞蝶曼妙,似魚兒悠游,享受無時不是“人間好時節”的快意生活。
如今外面的世界很亂很吵,那就在心的佛堂,真誠的恭迎觀音示現法身,觀想觀音的好像莊嚴。如《思惟要略法》所言:「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佛。」
門裡、門外,兩個世界,當外面的世界,充滿戾氣令人不安。不如用心嚮營造自己的世界,讓那個世界,有詩、有畫、有佛、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