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時間:2024/1/7(日)
今天去參加由欣恩跑跑工作室舉辦的馬拉松比賽,我報名的組別是12.6公里的女子樂活組。
早上五點多,天還沒亮,在人性的懶惰與對未知挑戰的憧憬間掙扎沒有很久後,後者勝出,於是,我便出門了。(這裡就要感謝先前我所累積的經驗了!)
到了會場,跟著World gym的老師,跳了一陣子的暖身操,等待開跑前,我懷著忐忑不安、緊張、恐懼跟雀躍不已等複雜情緒。
我平常跑步一次最多是跑到6公里,因此原本跟自己說放輕鬆跑、享受當下的感受比較重要,但一想到有競爭制度(前三名)的存在,便激起自尊心高的我的勝負慾,腦中開始進行「策略性的配跑速」的規劃,看著跑在自己前方的女生有幾位、想著在何時超越比較好等等。
剛開始時,我是有點落後的,跟幾位女生也有互相拉鋸:本來我超越她們,後來被她們超越,爾後我再超越她們,如此的戲碼重複上演,就是在拼誰的「耐力、體力跟意志力」。
我十分認同「志在參加」的運動家精神是最重要的,只是我個人比較好勝、虛榮一點,我想要拿個獎項,來為「自己的第一次馬拉松」產生紀念價值,作為肯定自己的第一步、做為未來參加其他比賽時的「良好地基」。(這裡我也有聯想到「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概念)
「只有我自己知道這場比賽對我的重要性有多大,因此,我絕不能背叛自己,否則在這世上就沒有人會知道我到底是誰了。」
跑上坡時,第一次感受到「坡」的力量,那種對膝蓋的沈重感對體力是一大考驗,反覆個幾次,我就已經吃不消了…好險苑裡這邊的山坡有上、有下,我才能夠在下坡時稍微減慢速度來休息一下。
原本我對於這次的路跑沒有什麼太多的自我期待,然而在跑到一半時,我突然給自己定下一個「自虐式目標」:全程我都要維持在「跑」的狀態,即使我用跑的比別人走得還要慢,我還是要讓自己維持在「跑」的狀態,除了折返點外,我絕不停下休息或走路。
某部分,這也是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與期許,是種自我實現的實踐。
我很慶幸自己最後達成了這個目標,「跑」完了全程的12.6公里。
—-「真正的勝負在下半場」——
在折返點喝了幾口水、稍作休息後,邁了幾個大步後,「開始了」
我開始比上半場認真跑,將原先穿的外套邊跑邊脫掉,瀟灑地繫在脖子上,原先被我甩掉的女生與她的男伴不時地超我的車,讓我心中焦慮不已,心裡想著要在何時、何地來個「大超車」,完全結束這場糾纏不已的愛恨情仇😂
這時可以看到我早已被我的勝負慾佔據我的思緒,並沒有在「輕鬆」地享受「當下」第一次的馬拉松,但這是我的選擇,因此我不會很後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是個自尊心很高的人,對我而言,「自我成就」大於很多事情,會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很意外就是了😂(但我還是有用理智提醒自己要看看周圍的人與景物,這也的確幫助了我看到了家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自然風光、不同的野狗?
回程的優勢便是在於「對路線的熟悉感」,我的腦中已經可以開始浮現未來的道路,因此能夠進行更複雜的規劃,不僅如此,透過上半場的經驗,讓我更了解如何配自己的速:我會在上坡時跑慢一點,來節省體力,在下坡時,運用重力加速度來跑快一點(而這也是超車的好時機),最後在一般道路時,則維持一般速度即可。
我告訴自己在最後的2.5k時,便是「大超車」的開始,這一次我要遠遠甩掉前面那個女生,將我自己造成的憂慮「終結」。
在途中,我有無數個機會是可以選擇「放下競爭心態的」,來讓自己輕鬆享受的,但我並不想這麼做,而我很高興自己勇於接受、尊重自己的感受,並且願意承擔這個決定背後的代價。
在最後一個折返點時,我超車了。
這時的我,體力所剩無幾,開始思索自己為了自己的自尊所付出的代價,到底值不值得?那個「全程維持『跑』的狀態」的堅持是否太自不量力?這不是我第一次跑馬拉松嗎?好想停下來用走的……
不!不!不!我不想要這麼做!我有個感覺,如果我真地在這時停下來用走的話,我將會離我自己越來越遠,我好想全程都跑完,我好想要有個「在最後用力衝刺」的人生經驗。
然後,我就開始不計形象地衝刺了。
沒有體力的我,為了「帶動」自己的身體向前跑,將本來放在肩膀以下的雙手舉高,然後手掌開始「挖土」(有點像是「狗爬式」的手勢),用手掌向前「抓」空氣的方式來帶著自己的身體前進。
將最後所有用來維持形象的力量「解放」:表情放開,逐漸變得猙獰與誇大化,早已忘記原本的矜持是什麼,鼻子上掛的兩條鼻涕也從沒有擦過,呼吸聲變得急促又大聲,嘴巴開始張開呼吸,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影響到別人多少、攝影師拍了怎麼樣的照片,這一刻,我只想在乎自己、我只想對得起自己,就這一刻就好,讓我任性一下下。
驅使著我這麼做的背後原因,是來自於那些「在最後一刻半途而廢」的回憶,那些回憶在我的腦海中不停閃過,我告訴自己,就在這裡、就在現在這個瞬間,一切都會開始不一樣。
然後,我真地達成了。
我拿到了女子樂活組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