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東野圭吾:《透明的螺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為求一洗去年的頹廢,第一本就特意選了最愛的小說類型和最喜愛的作家。結果東野老師不負我所望,我超速完成每月一書的目標✅

先此聲明,我屬於伽利略系列的劇迷,原著反而讀得少(don’t judge me,ok?)。因為我偏愛東野老師的長篇小說,曾讀過好幾本短篇小說,都是失望居多。

撇開這本是長篇小說的緣故,最吸引我的其實是湯川學的父母終於要登場。之前略略提到湯川的成長過程並不愉快,所以我一直都非常好奇湯川學的家庭背景。

結果這一段故事出奇的細膩動人。正如湯川在書中所說,就算是相識已久,這也不代表我們就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這一次湯川教授,以至東野老師對於親人的觀點確實有別過往印象,讓我相當意外。

除了主角群的故事,這次的兇案也是著重於行兇動機,深入描寫各個涉案人物的關係與感情瓜葛,推理部分相對簡單,甚至與物理學毫無關係。

我個人對此不抗拒啦,回想起來,我近年太常閱讀社會派推理小説,對推理小說的佈局設計也沒有什麼追求。也許是時候讀些本格派作品,重拾一下動腦解謎的樂趣。總結而言,我覺得這一本比前作《天鵝與蝙蝠》更精彩。


avatar-img
2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我本身就是東野老師的書迷,又見書腰的宣傳字句寫到「顛峰之作」「今後的目標,是超越這部作品。」嘩,看來不能錯過欸👀 期望甚高的我,結果有否感到失望?唔⋯我對此需要好好思考📝🧐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話說最近我的閱讀意欲十分低迷,就連每月一書這般簡單的目標都嚴重落後😢 可怕在我購買新書的慾望仍然高漲,早陣子就用消費券又買了兩本書🤦🏻‍♀️啊~我根本就是喜愛購物🛒 陷入閱讀疲憊期,大家總會問到我是如何重拾閲讀的興致。其實我也説不出明確的方法,倒不如藉著這次閒話探討一下。 話說我自小學開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我本身就是東野老師的書迷,又見書腰的宣傳字句寫到「顛峰之作」「今後的目標,是超越這部作品。」嘩,看來不能錯過欸👀 期望甚高的我,結果有否感到失望?唔⋯我對此需要好好思考📝🧐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話說最近我的閱讀意欲十分低迷,就連每月一書這般簡單的目標都嚴重落後😢 可怕在我購買新書的慾望仍然高漲,早陣子就用消費券又買了兩本書🤦🏻‍♀️啊~我根本就是喜愛購物🛒 陷入閱讀疲憊期,大家總會問到我是如何重拾閲讀的興致。其實我也説不出明確的方法,倒不如藉著這次閒話探討一下。 話說我自小學開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短篇集。雖然沒有讓人失望,還算有趣,但好像又不到非常好看,不過對東野圭吾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試看看。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一直說自己是小川糸老師的粉絲,但卻遲遲沒有讀過小說之外的文章,太慚愧了!前陣子在書友們的推波之下,我終於開始閱讀這本為期一年的日記散文。
Thumbnail
《偵探伽利略》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短篇推理小說集,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一本小說。1998年5月30日於文藝春秋出版,2002年發行文春文庫版。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Thumbnail
在我看完的當下,我突然回想了我這些時間以來究竟有多久沒有看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了,我瞄了一眼沈重的書櫃,堆積如山的各個出版社系列作品的堆積如山,光是獨步文化的〈伊坂幸太郎作品集〉就多達幾乎是三十本有餘的數量,與東野圭吾可以說是並列作品多產排行榜的前幾位了。 但相較於東野圭吾作品在優劣作品參差不齊的多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東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曾榮獲多項文學獎項。文章介紹了他創作的《解憂雜貨店》的內容,並提供一些讀後感受。
Thumbnail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短篇集。雖然沒有讓人失望,還算有趣,但好像又不到非常好看,不過對東野圭吾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試看看。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一直說自己是小川糸老師的粉絲,但卻遲遲沒有讀過小說之外的文章,太慚愧了!前陣子在書友們的推波之下,我終於開始閱讀這本為期一年的日記散文。
Thumbnail
《偵探伽利略》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短篇推理小說集,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一本小說。1998年5月30日於文藝春秋出版,2002年發行文春文庫版。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Thumbnail
在我看完的當下,我突然回想了我這些時間以來究竟有多久沒有看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了,我瞄了一眼沈重的書櫃,堆積如山的各個出版社系列作品的堆積如山,光是獨步文化的〈伊坂幸太郎作品集〉就多達幾乎是三十本有餘的數量,與東野圭吾可以說是並列作品多產排行榜的前幾位了。 但相較於東野圭吾作品在優劣作品參差不齊的多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東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曾榮獲多項文學獎項。文章介紹了他創作的《解憂雜貨店》的內容,並提供一些讀後感受。
Thumbnail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